石首鱼一共67个属311种,能见过的就那几种,认全了就更不可能了。
能产小须金钱的黄唇鱼、大须金钱的麦氏托头石首鱼,再加上产出房胶的斜纹大棘鱼,三者均属于石首鱼科中较大型的鱼种。
而敖海源钓上来的这条大家伙,就是房胶的主人:斜纹大棘鱼!
“不可能啊,这不科学也特娘的不对啊,这货不应该在孟加拉湾嘛!怎么能跑到中国东海?!”
对于此,李国振是一万个看不懂!
而敖海源和敖慕之陈凡合力,慢慢把鱼拉近船边。
鱼已经没什么力气了,但还是时不时挣扎一下,尾巴拍打着水面,溅起一片水花。
“小心点,别让它跑了!”敖海源提醒道,手里的动作更加小心。
终于,鱼被拉到了船边。
敖德辉赶紧拿起大抄网,小心翼翼地把鱼捞了上来。
鱼一上船,所有人立刻都围了过来。
鱼身足有一米多长,鱼鳃一张一合,显然还活着。
模样长得有点儿像海鲈,但是又不完全一样。身上的颜色也不像大黄鱼那样黄,反而有点儿像白天的黄姑鱼。
“这是个啥玩意儿?”
这会儿连敖海源都有些搞不懂了。
“难得,还有你不认识的鱼!!”
敖德辉和李国振相视一笑,调侃了一句敖海源。
“五大名胶中的房胶听说过吧?就是这东西产出来的。”
李国振走近前细细地观察着这条鱼。
“这鱼学名叫斜纹大棘鱼,也叫大棘石首鱼。”
“原产地在印度洋北部的孟加拉湾,中国南海也有一部分种群存在,但是为什么它会北上出现在中国东海?这个就有意思多了。”
李国振拍了拍眼前的这条大家伙缓缓说道。
徐长清站在清琳号的甲板上,手持望远镜,目不转睛地盯着敖海源他们的船。
他的心跳随着那条斜纹大棘鱼的每一次挣扎而加速,仿佛自己也在与那条大鱼搏斗。
当看到鱼被成功拉上船时,他忍不住激动地拿起对讲机,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和兴奋。
“海源,海源!听到请回答!”徐长清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显得有些急促。
敖海源正忙着检查那条斜纹大棘鱼的状态,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声音,随手拿起对讲机回应道:“徐哥,我在呢,怎么了?”
“那条鱼,千万别放了啊!一定要给我留下来!”徐长清的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这可是稀罕玩意儿,其他的都好商量!”
敖海源闻言,低头看了看那条还在微微挣扎的大鱼,回答道:“徐哥你认识这玩意儿?”
“必须认识,斜纹大棘鱼啊!房胶的正主儿!”
“你怎么认识的?”
“别废话了,我在一次拍卖会上见过,但是当时抢不过那些有钱的大佬啊!”
……好吧,还是大佬见多识广啊!
“放心吧徐哥,鱼已经上船了,跑不了。不过这家伙个头不小,我得赶紧处理一下,不然等会儿死了就不新鲜了。”
“对对对,赶紧处理!”
徐长清连连点头,虽然敖海源看不到他的动作,但从语气里也能听出他的急切。
“你们先别急着动,我这就带人过去帮忙。这条鱼可不能随便处理,得小心点儿。”
敖海源闻言,抬头看了看身边的其他人,笑道:“得,徐老板说要亲自过来帮忙,咱们先等等吧。”
没过多久,清琳号就靠了过来。
靠帮登船,徐长清就直奔那条斜纹大棘鱼而去,蹲下身子仔细打量起来。
“啧啧,真是条大家伙!”
徐长清伸手轻轻摸了摸鱼身,感受着那光滑而坚硬的鳞片。
“卧槽!这条比我那年在拍卖会上见过的还大!”
敖海源笑道:“徐哥,这鱼我都不认识,要不是我岳父提醒,我还以为是条大海鲈呢。”
徐长清点点头,转头看向李国振:“李叔,您见多识广,这条鱼确实是斜纹大棘鱼吧?”
李国振走上前,指着鱼身上的纹路说道。
“没错,你看这鱼身上的纹路,还有这独特体型,典型的斜纹大棘鱼特征。不过这家伙按理说应该在孟加拉湾或者南海活动,怎么会跑到东海来,确实有点奇怪。”
敖海源皱了皱眉,思索道:“难道是洋流变化,把它带过来的?还是说,咱们这边的海域环境发生了变化,吸引了它们?”
李国振摇摇头:“这个现在还说不准,得等回去后做个详细的研究才能知道。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条鱼的出现对咱们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徐长清点点头,站起身来,拍了拍手:“好了,大家别光看着了,赶紧动手处理吧。这条鱼得尽快放血、内脏单独处理,不然肉质就不好了。”
石首鱼类浑身是宝。
除了鱼鳔,其鱼肉、鱼鳞、鱼脑石等均有不错的功效。
众所周知,鱼肉的营养价值非常高。
首先,鱼肉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第一:鱼肉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约有 95%都会被人体吸收,100 克鱼肉保证了人体每天所需的蛋白质的一半。
第二:能供给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
第三: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防止血黏度增高,可有效防范心脏病的发生,并能强健大脑和神经组织以及眼睛的视网膜。
第四:鱼肉含有钠、镁等多种微量元素。
第五:含有锌、硒、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例如每天吃 100 克的鱼肉,就能满足人体每天对碘的需求。
因此,鱼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等优点,以上种种优势,使鱼肉毫无疑问成为了最适合人类食用的肉类。
石首鱼作为海水鱼类,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在众多鱼类中可谓佼佼者。而石首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非常适合食用。石首鱼肉中含有大量的EpA 及 dhA,特别适合儿童和老人食用。
鱼鳞,大部分鱼类的鱼鳞都是废物,刮下来扔掉就是了。
可石首鱼的鱼鳞却是非常重要的“宝物”。
鱼鳞是鱼类体表的皮肤衍生物,约占鱼体重 2%~ 3%。
从外表上看,鱼鳞是透明的,像花瓣一样,略带有鱼腥味,质地坚硬。
鱼鳞一般分为盾鳞、硬鳞和骨鳞,软骨鱼类体被盾鳞,硬骨鱼类被骨鳞,少数被硬鳞或无鳞。骨鳞又可分为圆鳞和栉鳞。石首鱼类的鱼鳞主要是圆鳞和栉鳞。
并不是所有的石首科鱼类都会被留下,只有一些珍贵的、中大型的石首鱼,如赤嘴鳖鱼、黄唇鱼、斜纹大棘鱼等鱼鳞才会被珍藏起来。
“小心点儿,鱼鳞可别弄掉了,捡起来捡起来,找个饭盒去,收起来,回头放冰箱里!”
刚跟几个人说完捡地上掉的鱼鳞,徐长清一回头就看到敖慕之准备拿剪刀给大鱼开膛破肚。
这一下着实给徐长清吓得不轻!
“你给我把剪刀放下!!!”
这一嗓子都有点儿破音儿了。
敖慕之被徐长清这一嗓子吓得手一抖,剪刀差点掉在地上。
他一脸茫然地看着徐长清,问道:“徐叔,这鱼肚子怎么了?不就是取个鱼鳔嘛,还能剪坏了不成?”
徐长清赶紧走上前,接过敖慕之手里的剪刀,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然后蹲下身子,指着鱼腹说道。
“你这熊孩子,这斜纹大棘鱼的鱼鳔可不是一般的鱼鳔,那可是房胶的正主儿!你知道房胶有多珍贵吗?一克房胶的价格比黄金还贵!你要是随便一剪子下去,把鱼鳔弄破了,那可就损失大了!”
敖海源也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徐哥,这鱼鳔取出来还得讲究手法?”
徐长清点点头,神情相当严肃。
“那当然!取鱼鳔可不是随便开膛破肚就能行的。得先找到鱼鳔的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切开鱼腹,不能伤到鱼鳔分毫。取出来之后,去除黑膜、血丝、血膜、杂质,洗净。还得注意不要撕裂鱼鳔,否则就不值钱了。 ”
李国振在一旁补充道:“没错,鱼鳔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它的价值。尤其是这种稀有的斜纹大棘鱼,鱼鳔更是珍贵。咱们得找个有经验的人来处理,不然真就浪费了这条大鱼。”
敖慕之听了,吐了吐舌头,赶紧退到一旁:“那我还是不碰了,免得坏了大事。”
徐长清笑了笑,拍了拍敖慕之的肩膀:“没事,你也是好心。不过这种活儿确实得交给有经验的人来做。”
说完,他转头对着清琳号上喊道。
“齐师傅,到您登场的时候了。”
齐师傅不仅会开船,还是一个相当有经验的晾晒师。
有经验的晾晒师堪比九级钳工、专八同声翻译、蓝翔高级技师……
没过多久,齐师傅就从清琳号上就赶了过来。
他看了看船上的斜纹大棘鱼,眼睛一亮:“哟,这可是稀罕货啊!你们运气不错,居然能钓到这种鱼。”
徐长清赶紧说道:“老齐,这鱼鳔可得小心处理,千万别弄破了。”
齐师傅点点头,戴上手套,拿起一把锋利的小刀,蹲下身子开始仔细操作。
他先是轻轻摸了摸鱼腹,确定了鱼鳔的位置,然后小心翼翼地切开鱼腹,动作轻柔得仿佛在雕刻一件艺术品。
船上的人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齐师傅的操作。
只见他慢慢地将鱼鳔从鱼腹中取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最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好了,鱼鳔完整取出来了。”老张长舒了一口气,将鱼鳔递给徐长清。
“这不就是大号鱼鳔嘛!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
几个小年轻对于这东西不感冒,可不代表其他人不懂行。
徐长清接过鱼鳔,仔细看了看,那表情活像退了休的满清特殊工作人员赎回了自己的宝贝。
“不错,鱼鳔完整无损,品质上乘。这下咱们可真是捡到宝了!”
敖海源也凑过来看了看,笑道:“徐哥,这鱼怎么说?”
徐长清想了想,说道:“这种稀有的房胶,市场上可遇不可求。咱们先留着,等回去后再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是做成药材还是直接出手。不过不管怎么处理,这条鱼的价值都不会低。”
李国振也点头赞同:“没错,这种稀有的石首鱼,浑身都是宝。除了鱼鳔,鱼肉、鱼鳞、鱼脑石也都很有价值。咱们得好好利用,不能浪费。”
敖慕之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忍不住问道:“徐叔,这鱼鳞和鱼脑石也有用?”
徐长清笑着解释道:“当然有用!鱼脑石是中药的一种,具有轻微的气味,而且鱼脑石的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破碎,性质还比较平和,有消炎和利尿的功效。对小便不通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而且鱼脑石,还具有很强的解毒功效,中轻度中毒患者用药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还具有消炎,杀菌的功效。对季节性过敏,和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对慢性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
“而鱼鳞哪,这么大这么稀有的渔获,鱼鳞绝对是一个好的收藏品。”
徐长清等人把这条大家伙整个带回了清琳号,进行了简单的收拾之后,继续分开钓鱼。
继续钓了十来条鱼之后,鱼口渐稀,逐渐停了下来,时间也差不多快午夜了。
两条船一商量,准备找一处僻静的地方抛锚休息。
“清琳号清琳号,找个地方休息吧,大家都累了!”
“收到老师,您要不说我们也准备收竿了!”
夜晚的海面平静如镜,星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显得格外宁静。大家简单吃了点夜宵,聊了聊今天的收获,尤其是那条稀有的斜纹大棘鱼,依旧让人兴奋不已。
随后,众人各自回舱休息,准备养精蓄锐,迎接第二天的钓鱼之旅。
然而,转天一早,大家刚起床,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原本宁静的海面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停满了钓鱼艇,少说也有几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