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五章

苏州现状

胡宗宪内心之中,天人交战。终于叹息一声,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说道:“大人,纵然我们这样做,周梦臣就会中计?”

赵文华脸色阴晴不定。说道:“你有什么办法?”

赵文华并非不知道他这样做,其实有很多不可控的地方,最不可控的地方,那就是周梦臣为什么能被他挤对,就愿意接管乍浦的烂摊子。

但是正如赵文华所说的一样。他没有什么办法。他不能给周梦臣站稳脚跟的时间,一旦周梦臣站稳脚跟之后,他的优势就会一点点消失。

很多人很厉害,不是他自己厉害,而是他所在平台厉害。在此之前,赵文华背后是整个严党。所以赵文华人挡杀人,神挡杀神。看上很厉害,其实身上破绽大的,不用刻意去找。一眼就能看出来。

但是此刻,将他从严党之中剥出来,让他与周梦臣在这样江南这里,一对一对的单挑,尚未接战,赵文华已经信心全无了。

胡宗宪一时间有一种深深的后悔,后悔怎么跟了这样一个人。只是,此刻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想尽办法。让周梦臣中计。至于其他的,已经顾不得了。

周梦臣看着苏州城,心中感叹。

明代的天下第一城,必是苏州无疑。苏州是大明所有城池之中,第一个明确放弃修城墙的城市。

在大明其他地方,也都有城池空间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城外都是房屋,而城墙已经不是城内与城外的分界。这样的情景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修建外城,就好像北京一样。另外一种,就是现在没有能力修建外城,但是有计划,不过是搁浅而已。也就是说,从不放弃,修建城墙将城市包裹起来。

而苏州是一个里外,之所以是里外。是苏州很多官员,对于要不要修建苏州外城这一件事情,有过很多的争论,但是最后,还是决定不修城墙。

一方面是财政负担太重,如果想将整个苏州城市包裹进去,需要一百多里城墙,整个工程的工程量,绝对不会比北京外城的工程量小。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苏州一直在扩张之中。城市分布也是动态的,刚刚去确定的城池,不出几年,就要过时了。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

所以,多少商议之后,苏州地方官员,明确地表示放弃修城墙的想法。苏州城从此就没有城池,只有原来的老城墙,在重重叠叠的房屋之中,城内城外并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状态下的苏州城,就是周梦臣眼中的苏州城。

水道密布,在苏州城中最便捷的交通工具,反而是船。乡土人情的人,周梦臣反而不是太在意的,周梦臣在意的却是整个产业链。

是的,乡下的农户将自己的蚕茧,通过小船,一船船送到城外的街坊之中。而这些看似寻常民房之中,就传来各种机器的声音,木制机器在运动的时候,总是会发出这样那样的吱吱呀呀的声音。

与江南的鸟飞虫鸣,江南软语,夹杂在一起,就成为了苏州的底色。

这种诗情画意之中,诠释这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让苏州城无序扩张,以至于管理苏州城的官员,彻底放弃了将苏州城墙修建起来的想法。

就是纺织业。

很多时候,不用周梦臣刻意强调。江南的百姓,也自己完成了分工,种桑树的,未必是养蚕的,养蚕的未必是纺纱的。纺纱的未必是织布的。而织布很有可能仅仅织绫罗绸缎的一种。

虽然也有那些坐拥数千张织机的大商贾,但是这些大商贾,看似庞大。但其实是根治这好像没有什么用的,一家一户的生产之下的。没有从桑叶就开始的商业化分工,就没有眼前繁华甲于天下的苏州城。

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的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这家庭为核心的生产模式,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限制了大工业生产。比如,江南很多大织场,只是数量上简单叠加。这里织布,与在家里放一张织布机,在效率上并没有差别。

不过,有了这个底子在,周梦臣觉得,在这里做一些事情,要比在大同好多了。当然了,两方也有不同的困难的。大同是一张白纸好作画,什么也没有,做什么都随周梦臣。而今江南虽然底子很厚。很多问题,在大同是问题,但是在江南都不是问题的。但也有新的问题,那就是江南这里,很多事情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利益链,周梦臣在做事情上,就没有在大同那么自由了。

别的不说,周梦臣就看出了苏州的萧条。

一道道水巷之中,船只不多,很多房子里面的机杼声也停了。苏州城中的明显地感受到了陆上的人似乎少了很多。这也是倭寇带来的。

倭寇并没有冲进苏州城,最多是在苏州城外围放了一把火。苏州最终有惊无险。但是即便如此,苏州周围有不少村落受了难。

这就让苏州无法承受的。

因为苏州是一个手工业城市,他的一切都建立在外面的销售,与原材料供应上。而且这两者都出了问题。

本来正常的海贸走私,也能让苏州城分一杯羹的,毕竟苏州丝绸,也是海外的硬通货。但是而今闹起倭寇了,除却少数几个有背景硬,胆大包天的人之外,所有人都与倭寇断了联系。而原材料供应更不要说了。

外面倭寇到处杀人,谁还在乡里种桑树,没有桑树,那里来得蚕茧,还有丝绸。

开工不满,有不少人都在生死边缘。

这也验证了周梦臣判断。倭寇虽然是问题,但是倭寇背后的问题,更是问题。

周梦臣问徐渭,与何心隐说道:“之前苏州就是这个样子吗?”

徐渭说道:“多少年不来苏州,看上去远远比不上当时。”

周梦臣说道:“民生多艰。”

“这都是严党胡作非为导致的。”何心隐说道:“大人既然念江南百姓疾苦,就早日下手,拨乱反正。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

周梦臣心中暗道:“这样的事情,又岂是赵文华一个人的问题。”不过,周梦臣不会说出来,毕竟现在周梦臣刚刚到江南,人生地不熟,徐渭虽然也是江南人士,但是毕竟离开家乡多年,对现在的情况也是需要时间去摸底的。所以何心隐,周梦臣很长还是要用的。

“大人。”江渊说道:“前面有人迎接,说是右都御史,兵部侍郎,江南经略,总督江南,浙江兵马赵文华赵大人派人来迎接了。”

周梦臣心中暗道:“就要看赵文华识趣不识趣了。”

其实,周梦臣与赵文华之间的权力存在很严重的重叠。因为周梦臣给嘉靖打的包票,立下了军令状。所以,周梦臣在权力上品阶上,都压了赵文华一头。

其实,如果按照之前的惯例。周梦臣到了,赵文华就应该回京。而严嵩将赵文华当弃子了,严世蕃还想拿赵文翻盘,徐阶想杀赵文华祭旗,嘉靖对此无所谓,但也给了周梦臣暗示。他有便宜行事之权。

这也是赵文华惶惶不可终日的原因。他不敢回京,也不敢辞官,因为一旦辞官,他在江南这些烂事,就落到周梦臣手中了,到时候就完全被动了。

但是官场上最重等级,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不用作别的,将双方的名头一亮,赵文华就处于劣势被动之中了。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