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七日转瞬即逝。

大汉三傻又聚在一起,熟悉的未央宫之内。

刘邦和皇后吕雉坐于堂上,紧紧相依,一副你侬我侬的画面。

堂下韩信自顾自的喝着酒,不理张良二人。

“素王牛。”

“素王强。”

“不费一兵一卒,破敌人十万大军,阵斩两万,可谓之大胜。”

韩信埋着头继续喝酒,抬起衣袖,捂住面庞,旁人便看不见我尴尬的样子。

依稀记得回来之日,陛下在城门口迎接我的画面。

刚开始:

“素王,朕的马呢?”

十息以后:

“韩信,乃公的马呢?”

“你告诉乃公,乃公的马呢?”

此时,韩信像个手足无措的孩子,被刘邦疯狂摇晃,质问。

————

【许久不见,甚是想念。】

【今天拾柒讲一位奇才——宋太宗,赵光义。】

————

北宋,汴梁。

赵匡胤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前半死不活的弟弟。

“有功有过,朕给你个痛快。”

“无功,你就等着去太医院当试验品吧。”

被赵德昭不小心毒哑的赵光义发出了无声的怒吼。

“阿巴,阿巴巴。”

“砰。”赵匡胤一脚踹了上去。“娘来没用,父亲复活也救不了你。”

“再叽叽喳喳影响朕看天幕,现在就宰了你。”

————

【他是哥哥的好弟弟。】

【他是侄儿的好叔叔。】

【他是王朝风气的缔造者。】

天幕评论区最不对付的两个人,此刻倒显得有些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李世民:你什么意思?

朱棣:确定是讲大宋?

【赵光义:后周检校司徒赵弘殷(后追封宋宣祖)与杜氏(昭宪太后)第三子,宋太祖赵匡胤之弟。

本名“匡义”,宋朝开国后因避其兄赵匡胤名讳而改名“光义”,即位后又改名“炅”。】

【所以称呼他赵光义,赵匡义,赵炅都没有什么问题。】

【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第二位皇帝不出意外的话,庙号是太宗无疑。】

【根据华夏王朝太宗继承法案规定——太宗不能是正常继位。】

【你可以是捡漏。】

汉文帝:你该不会是说朕吧?

【你可以杀了太子哥哥。】

李世民:朕弄死你,你信不信?

【你也可以造大侄儿的反。】

朱棣:朕断你香火!!!

【但赵光义不属于以上情况。】

【五代十国,经常出现传弟乃至传义子的情况。】

【天下混战,嫡不嫡长的先放一边,保住家业最重要。】

【皇帝无子或子嗣死绝,传义子,例如郭威传柴荣。】

【皇子年幼,传弟弟。】

【很正常。】

【但赵光义同样也不属于这种情况。】

————

北宋,汴梁。

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俩冷冷的看着哑巴赵。

破案了。

既然都不属于,那自然是杀了父皇,又杀了我们兄弟二人。

还能有其他方法吗?

总不能父皇死前,突然想遵守金匮之盟了吧?

这破玩意儿,完全是因为当初我们年幼,国家尚未统一,加上偏爱小儿子的祖母弄出来的东西。

如今国家统一在即,我已经行冠礼,娶妻生子。

谁家有家业,不传给儿子传给弟弟的?

【但我们先不讲他继位,先聊一个有趣的话题,赵光义改史了吗?】

————

【宋太宗淳化五年,赵光义把自己的宰相大臣们召集在一起,然后语重心长的对大臣们说:太祖赵匡胤的皇帝实录,有太多纰漏,不够详实。

他强烈要求,大臣们重修实录,而且再三强调,一定不能乱写!】

————

大明,北京。

朱棣有种不祥的预感,这玩意儿不会又绕到自己头上吧?

“不对,怎么越听越熟悉。”

一旁服侍的朱高煦嘀咕道:“爹,直笔,曲笔。”

“砰。”

“爹,你又踢我!!!”朱高煦满脸怒意,死老头子,我招你惹你了?

朱棣伸手摸着二儿子的额头,有温度,是真人啊,他也知道疼,这不是做梦啊。

“乖乖,你好久研究上史书了,这你都知道?”

朱高煦高高扬起脖子,得意洋洋。

“爹,我将来可是要去蛮夷之地就藩的,不多读点书,怎么治理国家?”

“又怎么变夷为夏?做出一番功绩来。”

“咱也要让某些胖子看看,我可不止会拿刀砍人。”

“孤可是孔夫子挎腰刀,能文能武。”

朱棣赞赏的拍了拍儿子肩膀以示鼓励,不由的又想到了李老二。

李老二啊李老二,赵光义很明显抄袭你啊,你让房玄龄用直笔,不要用曲笔。

你们可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哈哈。”朱棣不由大笑起来,朕记得宋朝的史书把赵光义夸的天上地下绝无仅有,说他堪比你李老二。

原来是这样堪比?

————

【仅仅这句话,还证明不了什么。】

【万一赵光义是个直肠子呢。】

【人家就是直来直往,没有其他想法。】

【怎么办?】

【嘿,这就不得不感谢某些“有节操”的史官。】

【赵光义重修的太祖实录称为“新录”,之前的则称为“旧录”。】

【陈桥兵变是大宋的龙兴之事。】

【司马光根据旧录记载在《涑水记闻》中记载了赵光义参与了“陈桥兵变”,但对他的描述只有“入白太祖”这一件事,也就是说赵光义在整个“陈桥兵变”中,他所做的工作就是向赵匡胤做了一个汇报,赵光义尽管参与了,但是贡献微乎其微。】

【但在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篇》中,整个“陈桥兵变”是由赵普和赵光义共同谋划的。】

【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篇》中详细地描述了赵光义在“陈桥兵变”中的作用,并且描述了“匡义立于马前,请以剽劫为戒”这么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是赵光义在赵匡胤率军回开封时,扣马进谏让士兵回兵营不要抢劫,因此赵光义就成为了“陈桥兵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与者。】

【但要不怎么说人家有节操呢,钱照拿,事照办,但我作为史官,我虽然不能像先辈一样记载:崔杼弑其君。】

【但暗示一下后人还是可以的。】

【李焘在记载这件事的时候,加了一句“《旧录》禁剽劫都城实太祖自行约束,初无纳说者,今从《新录》”这么一个注释。

这说明《旧录》的记载是赵匡胤自行约束士兵的,而赵光义及其后代编写的《新录》中记载的是赵光义拦马进谏的,这个注释表明了赵光义在继位之后,对他早年间的历史进行了太多的修改。】

【李焘表示:我是按照官方的意思,采信的是修改之后的皇帝实录。

但是之前的旧的皇帝实录,它是不是这么写的?到底要相信哪一个?懂的都懂。】

北宋,汴梁。

赵光义无声的抗议着。

还有王法吗?

还有法律吗?

拿钱不办事是吧?

“呵呵。”三声冷笑接连响起,改史改成你这样的,也真是不多见。

李老二改史尚且可以商榷,或为后人伪造……好吧,不是后人,是大宋干的。

按理来说,造谣别人如此优秀,洗白自己应该更简单吧?

你是怎么搞成这样的?

————

【接着说回他继位的事。】

【建隆二年七月以后长期出任开封尹。】

【开封府尹,在文献记载中称之为''掌尹正畿甸之事,以教法导民而劝课之,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

【在五代十国时期,开封府尹的角色至关重要,通常是未来储君的锻炼场所,开封府尹并非常设官职,且多数情况为储君所属。而且在五代十国到宋朝时,一般默认为是储君之职。】

【所以史学界太多推测金匮之盟大概率是有的。】

【毕竟爱儿子的母亲确实有,逼着要一个儿子立另一个儿子为储君的也有。】

【比如汉朝景帝和梁王的故事。】

【但同样也是这一年,昭宪太后病逝。】

【但赵匡胤仍然没有撤销弟弟的开封府尹,这一年赵德昭才十岁。】

【外有北汉,南汉,后蜀,南唐,辽。】

【内有不服赵匡胤欺负孤儿寡母上位的李重进、李筠。】

【加上赵匡胤长子赵德秀早夭。】

【一不知这赵宋天下究竟能坚持几年。】

【二不知儿子能否活到成年。】

【五代十国之间,三四年的王朝挺多见的,为了稳定内部人心,也出于不知道将来究竟是何种情况,赵光义仍然是潜规则的储君。】

【儿子年幼,自己在前方打仗,肯定要个人看家啊。】

【否则下面人有样学样,给自己来一场陈桥兵变怎么办?】

【但时间来到了开宝六年。】

【内部早已平定,外早灭了后蜀、南汉、南唐。】

【儿子赵德昭也健健康康的,目前二十二岁。】

【既然稳定了,家业肯定给儿子啊,谁给弟弟啊?】

【开宝六年,赵光义受封晋王,位居宰相之上。】

【官职更大了,但很明显皇位和赵光义没关系了,这是补偿性的官职。】

【比如天策上将,这不就是李渊补偿李世民的:儿啊,太子之位就别想了,皇帝老大,太子老二,你老三。】

【李世民同意了吗?】

【没同意,干他娘的。】

【赵光义一想:李老二都行,没道理赵老二不行。】

pS:赵匡胤大哥早夭,宋朝史书默认赵匡胤是老大,所以用“赵老二”称呼赵光义。

【赵钱孙李,赵还在李前面。】

【干他娘的。】

【所以,开宝九年十月,赵匡胤突然驾崩。】

————

大唐,长安。

“什么意思!”李世民不计较后辈说他杀兄囚父,也不计较后辈调侃。

但很计较把自己和赵光义拿来做比较。

朕要是和他一样,朕直接撞死在玄武门前。

【这一年,赵匡胤五十岁。】

【很长寿啦。】

【毕竟比始皇还长一岁。】

————

大秦,咸阳。

“可真是个讨厌的后辈。”始皇皱着眉头说道。

“长寿和朕过不去了是吧?”

“朕只是想活的长一点?”

“朕有什么错?”

————

【癸丑夕,帝(指赵匡胤)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第二日,赵光义就登基称帝了。】

【灵前继位啊,不知道还以为国家出了多大乱子。】

【整个宋朝官方史书对赵匡胤的死因避而不谈。】

【北宋除了开国君主,全是赵光义后代,他们不可能推翻自己法理。】

【而南宋呢,赵构无后,收了太祖一脉的作为养子,又将皇位还给了太祖一脉。】

【他们事实上是赵匡胤后人,但法理上得叫赵光义祖宗。】

【他们也不可能去写。】

【得,祖宗的事情,祖宗自己在九幽黄泉解决。】

【但正史没有,野史可就出来了。】

【再次强调,野史并非是指假的,而是指并非官方史书记载的都可以统称为野史。】

【这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斧声烛影。】

【拾柒讲个大家没听过的版本。】

【北宋僧人文莹所着的《续湘山野录》。】

【赵匡胤和赵光义曾和一道士同游同饮。

这道士\"能引其喉于杳冥间作清征之声\",且他偶尔唱出的这些话只有赵家兄弟能听见。

道士说:\"金猴虎头四,真龙得真位。\"

兄弟二人不解,问道士何意,结果道士说自己只是说了句梦话而已。

后来赵匡胤与这道士再遇,道士言:\"别来喜安。\"

赵匡胤则问:\"我久欲见汝决克一事,无他,我寿还得几多在?\"

道士给的答案,并非是\"万寿无疆\"。

而是\"但今年十月廿日夜,晴,则可延一纪;不尔,则当速措置。\"

\"十月廿日夜\",正是赵匡胤最终辞世之日。

这天原本大晴,星斗明灿,因而赵匡胤大喜。

可不久后又天色骤变,大雪和冰雹齐降。赵匡胤又大惊,急忙召弟弟赵光义入宫。\"

延入大寝,(兄弟二人)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

\"宫人们只能透过窗户上的烛影,见\"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

等到兄弟俩酒酣饭饱,宫殿外的雪已有数寸之深。

宫人们见赵匡胤引柱斧雪,还转头冲赵光义大声道:\"好做!好做!\"神似醉酒。

好一番折腾以后,兄弟俩终于消停。

赵匡胤\"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而赵光义也留在禁内休息。

将五鼓,也就是快到凌晨四点的时候,万籁俱寂,太祖已逝,而众人不知。】

【其他版本也大差不差,只是这个版本或许是为了传教之类的,加上了一个道士预言。】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