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六章休要怪我不择手段

长安的粮食主要依靠关中平原,虽然关中平原被称为富庶之地,但毕竟狭小,容量有限,一旦人口膨胀超过了它的承载能力,或者遇到旱灾就会产生粮荒。

到了隋、唐的时代,由于历代的战争以及建都的开发,资源已经消耗待尽,所出不足以供给长安。再加上关中平原地方狭小,人口稠密,很难供养大批的官僚贵族。

一旦当关中地区闹饥荒,把东部地区的粮食运到长安,其代价是相当沉重的。隋文帝为了解决关中的漕运,开挖了广通渠。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公元594年的一次灾荒中,隋文帝被迫再次到达洛阳去就食,所以他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逐粮天子”。

陈应自然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然而这个办法并不是没有代价,当然陈应也有私心。大唐的人口分布非常不均匀,整个唐初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万人,加上荫户和隐户,估计不会超过两千万人。然而五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了关中地区。

事实上关中地区仅占大唐全国全境的百分之零点三八。

这非常不合理,毕竟关中不像后世拥有非常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从陆海空三栖运输。

关中人口严重超过土地可以承载的年限,唐初出现的粮荒,在整个大唐历史上出现不止一次,永淳元年四月,当时关中饥荒,长安城中人相食。甚至皇帝的随从也有被饿死的。可以说这是一次大逃难。这也让武则天当时为什么可以成功迁都洛阳的真正原因。

到了中宗的时候,关中再次饥荒,大臣们请求皇帝再次临幸洛阳,遭到唐中宗的拒绝,他说“岂有逐粮天子邪?”。可是粮食运到长安,却是以广大民夫的生命为代价的。

在唐德宗的时候,长安再次出现饥荒,禁军没有粮食吃,只得到街头去乞讨,后来粮食到达京城,唐德宗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得剩矣。”

这次粮荒,陈应很想利用这次机会,向关外迁徙人口,无论是西域,还是辽东,总比在关中强得太多。

毕竟,陈应也没有办法左右天气,像这等连续干旱,人类的抗旱的手段显得微不足道。

一张庞大的舆图,陈应在上面编注了详细的粮食产量,以及官仓的库存情况,由于这个图的出现,众臣一下子一目了然。

虽然关中遭遇了罕见的旱灾,今天粮食绝收是必然的。由于粮商暗中做局,抽空了关中市面上民间存粮,将粮食形成了更加垄断的稀有资源。

陈应指着大唐的几个粮食集中地,如巴蜀、江淮和河东、河北道:“第一个办法,那就是将关中十二卫大军进行换防,让士兵拿着大唐通利钱庄的钱,换防至河北、河东、巴蜀。臣做过计算,除了左右卫以及左右武候卫四军不动,其他八卫共计十万将军、骡马则可以迁徙出关中,一来一去足足半年时间,长安将节省十万人马的粮食消耗,预计可以节省粮食大约八十万石左右!”

“等等!”李建成打断了陈应的话道:“你说发钱不发粮?”

陈应点点头道:“是的!”

魏征忍不住怒道:“陈大将军,你可知道这样做是什么后果!将士们在发现自己拿到的一点补贴却连一斗米都买不到,他们心中会怎么想!他们的心境一旦变化,以后再上战场还会舍命打仗吗?这可是动摇国本的大事!你怎么可以处理得如此荒唐!”

魏征虽然是名臣,历史名人,陈应也不是没有脾气的人,哼了一声道:“魏玄成,按照你说,我该怎么做?”

魏征哑口无言。

其实,魏征的想法倒与李建成不谋而合,直接下旨,简直粗暴。

虽然用军队是可以把粮商们手中的粮食抢过来,解决粮食危机。但是,这些粮商们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他们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特别是东突厥局势越来越扑朔迷离。

魏征和李建成虽然想不到国家信誉破产后的危机,但是陈应可以看到。

正是因为他可以看到,所以才极力阻止李建成采取这么简单的办法。朝廷遇到灾荒,第一反应就是拿刀子抢劫那些粮商,可是以后财政危机,是不是要拿刀子,抢劫百姓和富户?一旦真这么做,朝廷的信誉马上就会破产,一旦不受国民信任的政府,政令会有人听从吗?

各地的官府还怎么施行施政方针,岂不会陷入无政府主义?

陈应淡淡的笑道:“这次关中粮食危机,其实也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大唐的社稷安危,绝对不是一句轻飘飘的河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就可以解释得清楚的。”

王珪急道:“陈大将军,何不从河东、巴蜀调粮食入京?”

“巴蜀有粮,河东有粮、包括洛阳都有粮食,但是这些粮食对于关中来说,只是远水,哪解得了近渴?”陈应郑重的说道:“这可不是运些许货物,而是运二三百万人的口粮!粮食巴蜀运到长安,最快也是需要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路上消耗的粮食,需得准备多三四倍的物资,我们如今国库是空得可以饿死耗子,哪里能够经得起中途的浪费?且从这里运过去,成本也差不多要翻倍,如果我们按成本入市,照样解决不了关中的粮价问题,对外我们撑着一个虚壳装得很强盛,但关上门咱们自己说实话,其实内部问题多如牛毛,粮价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有那么容易解决,我何必在这里犯愁!”

他这么长篇大论一番话说下来,却将众臣都给镇住了,不服气陈应打仗的人很多,可是要说满朝诸公,敢不服气陈应协助处理政务,打理经济民生,一个则没有。

李建成看着天色将晚,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就摆摆手道:“退朝!”

陈应赶紧退下。

然而,李建成却道:“陈卿、魏卿留下!”

李建成知道陈应并不容易,而且人多口杂,这些粮商背后都站着一个或数个世族门阀,正所谓君不密则失其臣,臣不密则失其身。

当众臣散去,房玄龄却留了下来。

房玄龄非常好奇,陈应是如何破解这个棘手的问题。

李建成与陈应、魏征房玄龄移驾御书房,宫娥和宦官送上茶水与糕点,李建成指着糕点点道:“诸位也饿了,先垫垫!”

说到这里,李建成的声音柔和了不少,望着陈应,用一种商量的语气道:“粮食危机自然是艰难的,不过,以陈卿的聪明才智,想必是会有办法的吧?”

陈应听着李建成以这种语气说话,这时便没办法也得想办法了,叹道:“做饭炒菜,总得先有米,我们现在不是菜式上出了问题,而是没米下锅。当前的难处,就在必须先找到钱粮。手里有了钱粮,事情才好办。”

李建成望着陈应道:“大唐通利钱庄,能不能借一点?”

“一点半点,倒也不难。”陈应苦笑道:“可是一些半点也解决不了问题啊!”

李建成低着头,沉吟道:“陈卿说的对,这事果然是难。不过难归难,大家群策群力,总得相处办法来才是。那么多难关,咱们一起都闯过来了,难道在得胜之后反而卡在了这里不成?”

陈应点点头道:“陛下英明,其实要破解关中粮食危机,其实真不算难!将关中十二卫大军移防,只是其中一策,可以缓解百万石粮食缺口。其次,就是组织无产百姓迁徙,臣在西域出镇大都护的时候,西域之地开垦粮田超过一千五百万亩,若是可以迁徙出五十万户,至少可以解决二百万石粮食缺口!”

魏征摇摇头道:“可是关中乃朝廷之本,若关中弱,岂不会是天下动荡?”

陈应突然望着李建成道:“陛下,现在没有外人,臣想问一句,您恨不恨这些粮商?”

“岂会不恨!”听到这话,李建成毫不犹豫的道:“朕想抽他们的筋,扒他们的皮,喝他们的血!”

陈应笑道:“陛下,想不想让他们血本无归?”

李建成道:“怎么会不想?”

陈应望着魏征道:“斗米五十钱的价格发粮,粮商是不是有多少吃多少?”

魏征点点头道:“这些粮商财大气粗,他们雇佣流民、破落户以及家中荫户、仆役以及隐户,出面购买官仓发放的平价粮,官仓每放出去一万石米粮,十之七八会被这些粮商吃进去,仅一二成可以发到百姓手中!”

听到这里,陈应一脸狞笑道:“官仓里还有多少石粮食?”

魏征伸出两只手。

陈应问道:“一百万石!”

魏征摇摇头道:“只有五十五万石了!”

五十五万石粮食虽然听上去不少,可是以每人三升粮食计划,长安城百万百姓仅仅勉强可以消耗不到二十天,如果供应减半,勉强可以消耗四十天。对于一国之都而言,这个粮食储备,已经非常危险了。

“既然他们无法无天,那也休怪我不择手段了!”陈应道:“大唐皇家商业联盟各宗室藩王、国公应该也有不少存粮吧?”

李建成点点头道:“没有用,他们不会拿出来替朕救急的!”

陈应笑道:“这是一次发财的机会,他们要是不愿意,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了,陛下何不召开皇家商业联盟大会,让诸位藩王自行选择?”

李建成点点头道:“玄龄,你去安排,朕要在太极殿临湖殿设宴!”

当夜大唐皇家商业联盟第一次股东大会在临湖殿召开,会议是闭门会议,具体详细情况不得而知。

翌日开始,关中官仓开始持续放粮,不过平价提高每斗五文钱。

达到五十文!

这次放粮官仓共发放三万石粮食,不过不到午时,马上就被抢够一空。

次日,关中各地官仓依旧平价放粮,同样价格再提五文一斗,达到每斗六十钱,虽然价格涨了不少,可是百姓们购买粮食的热情,丝毫未减,反而愈演愈烈。不少百姓居然连夜排队,等候买粮。

……

陈应神情疲惫的返回陈家堡,李秀宁正在逗着女儿李若曦。

看着陈应回去,李秀宁望着陈应,正准备起身。

陈应伸开双臂,抱起李若曦笑道:“乖女儿,我的小公主,让阿爹抱抱!”

李若曦此时丝毫不给陈应这个当爹的面子,小嘴一抿,哇哇大哭。

陈应抱着李若曦用嘴边的须子,亲昵的蹭着李若曦的小脸,李若曦被陈应的胡须弄着非常痒痒,不自觉的格格的笑了起来。

一家人非常和睦,静恬、甜美。

然而,门外的阿史那思摩却若有所思起来。

他推了推一边的郭洛道:“郭洛,你听到了吗?”

郭洛不解的问道:“听到什么?”

阿史那思摩压低声音,悄悄的道:“刚刚,主上叫小娘子为小公主!”

听到这话,郭洛的脸色大变:“闭嘴!”

在这个时代,也只有皇帝的闺女才能称为公主,或者是皇帝的姐妹。可是陈应两世为人,在后世通常,人们会把自己的儿子叫做少爷,女儿称为小公主。

阿史那思摩莫名奇妙的望着郭洛,指着郭洛道:“怎么滴,你被痰气堵住心窍了……”

还没有说话,郭洛冲周边的亲卫道:“你们什么都没有听到,明白吗?”

众亲卫神色严肃,一本正经的道:“卑下明白!”

郭洛望着阿史那思摩道:“你跟我来!”

……

长安城安仁坊一处不起眼的赌坊内,关中有名的粮商全部在内。

一名全身包裹在斗篷里的老者,坐在上首位的位置上,冷眼望着下面这些满面油光、肥头大耳的粮商们。

一名劲装侍从向黑衣老者禀告道:“启禀会首,已经打探清楚了,陈应召开长安宗室诸王,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说动了长安诸王,现在淮安王李神通以及赵郡王李孝恭全部打开府库,运出粮食,把粮食全部运入官仓!”

黑衣老者用沙哑的嗓音道:“长安诸王家中确实是有些存粮,他们或许三五万石,或许数千石,了不起可以囤积百万石粮食。可是,要破解关中粮食危机,区区百万石粮食,够吗?”

众粮商闻言哈哈大笑。

他们早已算过了这一笔账。官仓加上诸王存粮,不过一百五十五万石,减去这两天耗掉的粮食,他们最多还有一百四十七万石,听上去粮食不少,可是这些粮食也堪堪消耗到两三个月之后,那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黑衣老者道:“他们有多少粮食,咱们就吃多少粮食!”

一名粮商哭着脸道:“吃下的粮食太多,诸家现在手中都没有钱了!”

“没有钱,那就向陈应借,他的通利钱庄不是仅需要两成利息就可以借贷吗?我们用田地、房产、店铺以及一切可以质押的东西,向通利钱庄借钱,再借百万贯,他们有多少粮食,我们全部吃下来!”

众粮商士气大振奋。

纷纷叫好。

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风险太大。

黑衣老者淡淡的笑道:“只要咱们抽空了关中的粮食,以后的粮食价格,岂不是我们说了算?”

PS:推荐一本书,星空下第一铁骑!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重生之金枝庶叶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考公上岸了?上的大秦的岸!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从司农官开始变强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正德皇帝朱厚照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秦末苍穹之变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