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宇、蔡复一主导的十三行与后世清朝乾隆年间的十三行有很大的区别。
大清的十三行欺负自己人比较在手,跟洋人没啥竞争力。
自己搞的大明十三行绝不在国内垄断,也不限制其他海商的发展,而是集中社会各级力量组成的国际竞争集团,是要和尼德兰竞争世界贸易霸主。
尼德兰东印度公司主要是中间商角色,是海上马车夫。而此十三行是及生产、销售、贩卖于一体的综合经济体。
两者目的也不同:尼德兰东印度公司只是为了挣差价,纯粹是为了赚钱。
十三行的宗旨是富国强兵,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南美的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引进技术人才。钱也要赚,不过赚钱只是次要的,发展才是第一位的。
而且不是坐在广州赚海关钱,而是实打实搞经济作物种植、工场手工业和海上运输。
与澳门的佛郎机人互相配合,也买入他们的火器、美洲作物、玻璃制品和西式船只,贸易上你来我往形成伙伴关系。
利用商船的便利从欧罗巴招募失业的物理、化学、生物、画家、机械制造人员,包吃、包路费、包安家。
要大力发展海上运输,大明此时缺少航海员,从海外招募水手也是必不可少的。
海上运输的发展离不开中转站,交趾的地形正是最适合的停靠补给站,现在尼德兰人已经把手伸到了交趾,收回交趾已经迫在眉睫。
建奴正在勾结倭国夹击朝鲜,朝鲜已经向大明求救,可是目前大明根本没有海军,更别提跨海去解救了,总不能使用商船进行海战吧?
建造西式战舰已经开始谋划了,模型王宏宇已经从欧罗巴传教士哪里弄来了,造战舰的硬木交趾很多,福建只有造商船的树木。
福建当时是明朝的重要造船基地,由于福建造船技术力量雄厚,造船能工巧匠众多。福建物产丰富,尤其是造船所需要的铁、松、杉、樟、藤、棕、竹、生漆、桐油、苎麻、蛎灰等物料随处皆有。
王宏宇打算在琼州寻找造船的硬木,伐木后还的在水里泡上几年才能造船,等造出战舰后朝鲜早被建奴和倭国瓜分了。
眼下只能招降一支海盗,让这支海盗充当大明海军,打败倭寇后在福建建立海军基地。然后开发宝岛。
郑芝龙正适合,两年后他的儿子郑成功就要出生了。
聘请佛郎机人开办联合的玻璃产业,以及重型火炮作坊。这两方面王宏宇已经有了基础,北京的玻璃场和玻璃制品厂已经走入正轨。
玻璃瓶已经面世,铁芯大炮早已用过了,红衣大炮正在研制过程,大炮的冷却水套已经可以生产了。
还从东南亚进口大量廉价大米和水果,让广东大搞经济作物,粮价反而不升反降,就连美洲作物都有引入试种。
其实王宏宇已经在郧阳试种成功了,番薯、马铃薯、西红柿、玉米、花生开始推广,正在向黄河沿岸推广。
许多美洲植物形成了福建为引入先驱,长三角、珠三角都将美洲作物试种、推广、本土化的过程。
......
王宏宇在广州周边巡查,选定一些区域开设制糖工坊。
广东本身就有少量糖出口,由于质量较好,一直受到南洋市场的欢迎。
现在初步发展肯定不愁卖。
产量上去以后,价格会发生下滑,所以要尽快从初加工上升到高附加值的产品。
罐头食物、糖渍食物、糖浆饮料放到这个时代就是暴利行业。
与开封发展酱料罐头不同,广东这里有丰富的海产、水果和海盐,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它们价格都不高,都可以制作陶瓷罐头。
陶瓷的密封性技术,目前是王宏宇掌握的独门技术,外面其他人不知道,想不到高温杀菌、高温时密封的操作过程。
所以他人只能搞鱼干、果干,王宏宇能搞更赚钱的罐头。
当然鱼干果干让“十三行”也搞,由于脱水便于携带等原因,行军打仗、远洋航行都要以它们为主。
还有独门产品:糖浆饮料。
果汁味、茶叶味,再加上糖浆,足以形成震惊味蕾的饮品,这些饮料种类丰富,不分贫富贵贱、东南西北,人们普遍有喜欢的类型。
有了充足的糖和玻璃瓶,糖浆饮料门槛并不高。
也许别人也能复制,但是他们不掌握大规模甘蔗或者水果产业,成本比王宏宇这边高很多,自然而然不如他发展快。
这就是调度社会资源,有规划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布局好产业规划、筹备了十三家合作对象后,剩下的事情由蔡复一主抓。
王宏宇有更重要的事要办。
在广州搞产业半个月,其实也在等人。
终于,传教士们跟过来了。
金尼阁、邓玉函、毕方济、龙华民等人全都到广州了。
之前留他们在昆明,让他们专心筹备西南联合学堂的昆明校区,选出了一批数学、几何、建筑学、天体物理、海洋地理、各国历史的书籍,现在有序完成后,按计划来广州汇合了。
王宏宇带他们去正在建设的玻璃、火炮工坊,让他们给些技术上的建议。
他们也确实认识澳门来的工匠,在一些关键步骤上做出指导,以提升产品的质量。
金尼阁等人早就跟王宏宇达成同盟,这些技术并不吝啬。
龙华民则一直比较保守,一直视大明为不同信仰,且在他眼中大明与奥斯曼、波斯和莫卧儿一样,是比欧洲稍落后的文明。
但是,跟大明合作加深,现实啪啪打脸。
他不得不承认,王宏宇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实力,以及大明的部分发展高度、庞大体量和自身独到之处,证明他的这些想法不过是些固执的偏见而已。
他还抱着这种固执,但其他远来的人渐渐抛弃掉了。
尤其是毕方济,他比较年轻热血,跟龙华民辩论了很多次。此时到了广州,他更有些新想法,想要说服龙华民为大明-罗马的合作多出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