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姬瑾瑜的一些传言再次被提及。
小朝会的场面顿时变得格外喧闹。
姬瑾瑜有些诧异的看向太后娘娘,不过此时,太后娘娘依旧肃穆,冷冷的注视着群臣。
显然,这样的场面她没少经历。
此事,姬瑾瑜倒也不怎么好开口,若争辩几句,倒显得他心急掌权了。
其实他真不急。
如果不是为了了解掌握一些信息,他压根就不想看那些奏折。
在他们那个时代,明朝的内阁制度就很好。
有什么事,丢给内阁处理,皇帝掌握最终决策权就行。
不过此事还不急,他现在距离真正掌权还早呢。
如果手上没有可用的力量,即便是身为皇帝,他说的话,又有多少人会听?
所以他不急。
现在还是积蓄力量的时候。
搞钱!
有了钱,才能组建自己的力量。
“太后娘娘,臣觉得,陛下亲政时日太短,理应跟在太后娘娘身边多加学习一段时日,臣觉得,此事确有些不妥。”
“还望太后娘娘三思!”
似乎是时候差不多了,长孙千文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白正卿和钱万通也都先后表态,整个朝会,响起了同一个声音。
太后娘娘虽然掌握皇权,但实际上,朝廷上的各种决策还是由他们三大辅国大臣说了算,得不到他们认可的决策,也根本推行不下去。
看似现在大炎的掌权者是太后,但实际上,是这群权臣!
他们一句话,便能一呼百应。
太后娘娘满脸冰寒,姬瑾瑜却似乎没有感到有什么意外,但是,却也觉得,这些臣子,应该整治整治了。
在这种权臣结成一片的情况下,皇帝能依靠的就是军队,还有身边的太监了。
太监可以不讲规矩,他们会用尽一切手段做好皇帝吩咐的事情。
为什么明朝那些为皇帝做事的太监,个个都被那些文臣骂的狗血淋头,史书上都是太监们的斑斑劣迹,还不是因为这些太监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恨得牙痒痒。
无论是有多大权力的太监,只需皇帝一句话,便可让他一无所有。
所以,太监能依靠的也只有皇帝,他们必须维护皇权。
想到这,姬瑾瑜不由想起了曹吉。
要说曹吉对他这个皇帝有多么忠心,只怕是扯淡,但是,这个小太监察颜观色的能力很不错,而且,忠于皇权。
可用。
小朝会,最终是以大臣的胜利不欢而散。
看似结成政治联盟的太后娘娘和三大辅国大臣之间,也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
姬瑾瑜跟随着太后娘娘来到懿月宫。
两人进去后,刘喜撤走了所有太监宫女,自己站着门口候着,确保没有人能进去打搅。
太后娘娘侧躺在香榻上,那绝世容颜的脸蛋上,还凝着化不开的冰。
她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些朝臣们给予的压力。
上一次小皇帝出事,为了稳住朝局,她手握重兵的生父被迫退居二线。
现在,看上去她是权倾天下的太后娘娘,但是,当众臣连成一片的时候,她依旧束手无策。
这是权臣抗衡皇权的胜利。
姬瑾瑜很懂事的站着一个合适的地方,为太后娘娘捏着肩。
两人似乎都已对此形成习惯。
彼此似乎都挺享受的。
这叫什么?
这叫各取所需?
在姬瑾瑜那双手,落在肩头的时候,太后娘娘娇躯就不由一颤,接着就放松了下来,然后眯起了凤眼。
别说抗拒。
若是哪天姬瑾瑜没来,她心里还有些盼着呢。
不被揉按几下,总感觉身子有些不舒畅。
即便是有宫女伺候,却没有姬瑾瑜按的那么有感觉。
在姬瑾瑜身上,她能感受到那股如若烈日般炽热的阳刚之气,姬瑾瑜那双手掌就好像是热量的输送纽带,让她也觉得身子热起来了,甚至心绪会有一些躁动。
这种躁动,不是烦躁,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很舒坦的感觉。
隐隐的。
太后娘娘甚至有些期待。
但是,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在期待着什么。
“太后娘娘无需与他们那些人置气。”
姬瑾瑜轻声的开口了。
经过这么多天的接触,他大概清楚太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她只是一个被困在后宫的可怜人。
特别是今日直接放权给自己的行为,更说明,太后娘娘并不是武则天或吕后那种迷恋权利的女人。
但是,从她入宫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身不由己了。
“皇帝是不清楚,他们那些人自先皇去后,就一直得寸进尺……”
“本宫不过是宫里一介女流之辈,难以太多干预朝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逐步蚕食属于皇家的权力……”
“如今这朝堂,哪还是天家说了算……”
太后娘娘的语气有些惆怅,有些失落。
其实也怪不得她。
先帝时期,她根本接触不到政事,小皇帝又过早夭折,这个重担莫名其妙的就落在了她身上。
那些权臣,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哪个不是老谋深算?
“太后娘娘无需自责。”
姬瑾瑜安慰着,手掌顺着香肩稍稍滑落,指尖似不经意的划过那团雪白,然后扩散至两旁,似乎在驱散太后娘娘的疲惫。
那惊人的细腻、柔软和弹性,让两人都不由一颤。
但似乎,那不过是正常的手法,而且,还挺舒服的,太后娘娘拢了拢衣领,也并没有说什么。
姬瑾瑜自然也当作无事发生,继续说道,“其实,他们也并不是完整的一体。”
在对抗皇权的时候,他们会结成联盟。
但是,面对自己利益的时候,他们就会被分割成无数块。
即便是亲兄弟之间,不管是皇族,还是那些世家大族,撕破脸皮争权夺位的事情还发生的少吗?
亲兄弟尚且如此,何况是一群有着各自不同利益的大臣呢。
想要解决这种情况,以皇权高压,那是行不通的,甚至,会引来反噬。
所以,现在搞明朝东厂西厂那套,那是行不通的。
第一步,应该从他们内部开始。
为什么姬瑾瑜明明嫌看奏折麻烦,还每日都看,就是想从中找寻到自己能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