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侯爷一瞧,说道:“可不好了,马贤弟死在两军阵前了。”黄勇一惊,说道:“唉!可惜!可惜!”马猛泰直发愣,说道:“罢了!我马大哥死在他人之手了。”原来武恩在战场上正怕承隆与他拚命,就直往后退。见马承隆紧追,就一拉背后阴阳八卦幡,照定承隆一晃。又是一指,马承隆当即栽倒在地,不能动转。
武恩一阵狂笑,说道:“好一个匹夫!你今天也死在我这八卦幡之下!”说罢,先将八卦幡还插在背后,又拉出太阿剑直奔马承隆。相离不远,只见承隆站起身来,大骂道:“贼人休要无礼!我今要结果你的性命!”吓得武恩不住的心中乱跳,说道:“怪道啊,怪道阿!马承隆,你怎么又活了?”就连对阵上马楚与谷桓壮、黄勇等一干众将官兵人等都看着发闷,说道:“方才明明的瞧见他被妖道的八卦幡打倒在地,为何又站起来了?”
原来马承隆正追赶着武恩,战场之上有块石头,正绊在马承隆的腿上,承隆一下就栽倒在地。那八卦幡正好在这个时候从承隆的身上过去。吓了承隆一跳,愣上半天才站起来。正遇武恩仗剑来杀,马承隆站了起来,说道:“妖道,你不必作威,我来结果你的性命!”抡大环金丝宝刀就是一刀。
武恩不知马承隆会什么术法,吓得转回身就跑,承隆随后就追。马楚大喜,几一晃令旗,催动大军冲杀过去,两军混战。只杀得天昏地暗,日色无光。两军混战至黄昏时,才各自收兵回营。
马楚回归大帐,赏功庆贺。专折本入都,保荐立功的将士,又传下号令道:“明天在两军阵前,如有人拿获妖人武恩者,本帅表奏圣上,必升侯爵。”又传令道:“扈钟晓带本队今夜守前营门,王兴带大名军队轮流盘查。”传下口号,又派人护粮台,又派大将查后营,派黄绪查前营,刘隆查后营。马楚分派已毕,又派千里马同差官连夜入都。自己才和各位大人在大帐摆上了一桌酒席,赏了马承隆一桌酒席,合营众人俱皆有赏。
诸事已毕,王爷喝着酒,问谷桓壮说道:“本帅自带兵出都,原料想这些贼人不过是乌合之众。既到了汉江,见贼势已成,我也不敢小视他等。前被妖人八卦幡所败,我甚发愁。今日天助成功,杀退了那妖道。明天还要努力攻城,将贼人拿住,上报国家爵禄之恩,下救生民涂炭之苦。不知你有何高明之计?”谷桓壮说道:“依我之见,明日先攻城,看贼人怎么样。派两队接应兵,在后面扎住,贼人要有人出城之时,那两队接应军与他打仗。这攻城之兵还是攻城,以备不虞。”
黄勇说道:“贼人诡诈万端,攻城预防暗算。我有一计,使贼人不战自败,要拿武恩,易如翻掌,一网打尽。”马楚大喜,问道:“有何妙计说来!”黄勇说道:“王爷先发文书,知会鄂州节度使孙宏,派他带兵剿拿,断绝贼人的粮道。此时这邪教之贼,惟西川、滇州这两处太多,他的巢穴也在西川。再派一支人马,足智多谋之将派他十员,在襄阳正南二十里扎住,日夜防守。一则断妖人之粮,二则以防妖人逃走,一举两得。不知王爷尊意如何?”
马楚说道:“这一条计甚好。我明天分五万兵,谷桓壮你带去驻扎汉阳就是。大营内的战将,除去马承隆,我留在此处,等着战妖人武恩。那余下的战将,任凭你挑就是。明日,黄勇你带三万奋勇队攻城,我带马承隆领二万飞骑马队作为接应。”分派已毕,席散安歇,一夜无话。
次日天明,马楚升坐中军帐,大众文武官齐集大帐伺候。昨夜晚派差的胡忠孝等俱各交令。王爷方要传令,派众人去防贼攻城。自外边进来了探子,跪倒在地,说道:“报与王爷,有宗怪事甚奇。”马楚问探子道:“所报何事?”那探子说道:“探得襄阳城四门大开,里面并不见有一个人,不知何故?”
马楚一听,吩咐到:“再探!”又派马承隆、马猛泰、黎青珑三人带五千马队,哨探襄阳城而去,探明白回报。三人领命,带马队出了大营,直奔襄阳城。方一进东门,见街道平坦,并无一人行走。各处一探,也是无人。取河中水瞧瞧,里面也没下毒药。又往地下挖开,也没有地雷。各处空房搜巡,也没有火药。俱皆找遍,天晚回营。
三人见王爷交令,细禀哨探之事。马楚说道:“你三个人下去,明日听令。”夜晚传令:小心把守营门,怕贼人诡诈。至三更时分,马楚又亲到各处查访一番。次日天明,马楚升帐,两旁文官武将伺候听令。马楚问道:“诸位,此事今天该当怎样办理?”
谷桓壮说道:“据我想,贼人昨天在两军阵前打了败仗,必是粮草接济不上,又怕孤城受敌,因此撤军而逃。他原打算长驱大进,奔江南而来,那里钱粮甚广。他又未能到达苏州,在此地得到的银钱不多。今在襄阳城内住居数月有余,粮草亦尽。他还有数万贼兵,如何不先打算走?依我之见,先派人知会鄂州节度使,叫他委派候补人员在襄阳办理地面之事。并派他应付粮草,随后请王爷带兵,务要把贼人尽皆扑灭才是。”马楚即吩咐人写好文书,知会鄂州和潭州两处节度使应付粮草。
几日后,马楚才得了探马的回信说道:“贼人带兵退回西川峨嵋山。”马楚当即下令说道:“兵伐峨嵋山!”合营众将得令,拔营起兵,往峨嵋山进发。
到五月端阳节后三日,大军来到峨嵋山北山口,在风翅岭扎营。马楚自带着亲军护卫,到峨嵋山北山口外查看地形。只见那东西两座山峰,峭壁石崖直立冲天。当中有一条路进山,也没有人把守。此山周围连环三百余里,当中最高大的是峨嵋山,里面甚是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