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查尔斯在任时,莺莺国舰队就在策划着进行一场天江战役——这个战役的作战方案是攻克天江与运河之间的交汇点京方,从而割断央洲内部核心的交通线的重要据点,达到威胁乃至瘫痪央洲内部主要交通的作战目的。】

【查尔斯在提出这个方案之后,便上交给了莺莺国政府审核,并得到了批准。为了实现这个作战方案,莺莺国政府还特意要求银都的政府在二十二年二月到三月的时候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军队,准备辅助莺莺国舰队。】

【不过,虽然命令早就下达给了银都政府,但作为一贯的惯性,直到二十二年三月底四月初,银都的军队依旧没有集结,更不用说抵达预定集合点了。】

【虽然银都的援军没有按时到来,且此时全权代表波廷格还远在馨屿处理事务,但是莺莺国舰队中的海军司令詹姆斯和陆军司令休·戈夫却不打算再继续让时机延误下去了。】

【既然银都的兵力补充没有,那么他们就自己集聚起足够的兵力,因此,也就出现了简峰在奏折中向皇帝宣称的“央洲军队英勇逼退了占领了明城的莺莺国舰队”——为了调动足够可用的军队,詹姆斯和休·戈夫撤出了明城,以及稳海县的大部分地区。】

【他们选择的第一个进攻目标是川浦镇。】

【川浦镇,位于曲江金湖,一向被视作是海口重镇,是曲江一带的重要门户。】

【对于这样重要区位的地区,央洲朝廷也很重视。自入主天下以来,就一直在这里部署重兵,且设有二品大员的官位。在与莺莺国舰队交战以来,川浦镇更是增加了防御兵力,特别是在明城等地被莺莺国舰队占领后,川浦镇就变成了曲江拥有最多驻兵的地区。】

【詹姆斯和休·戈夫两人在三月二十七日离开了明城,四月初四将舰队兵力集结完毕,共计调动了七艘战舰和四艘轮船,以及两千余人的陆军部队。】

【四月初八,莺莺国舰队抵达川浦镇附近,进行了相关侦查;四月初九,莺莺国舰队发动了进攻。进攻的方式,依旧是玩过许多次的老套路了,舰船在正面进行攻击、吸引火力及火力压制,陆军从侧后方登陆包抄央洲军队。】

【不出意外,这一次,莺莺国舰队依旧迅速地取得了成功。】

【虽然川浦镇是此时央洲在曲江各地中驻守兵力最多的地区,但是川浦镇的防御工事却并没有什么起色,仅有城墙和极少的火炮。且,虽然莺莺国舰队这个套路已经用了许多次,但是川浦镇的守军依旧还是没有想到莺莺国舰队会从侧后方的高地发动进攻,继而导致指挥混乱……】

【不过,央洲在川浦镇的防御和指挥体系虽然存在问题,但是驻守在川浦镇的一部分央洲守军却展现出了比以往高出了许多的战斗意志,让莺莺国舰队在这里付出的代价超过了之前的鸟岛、平海县等地。】

辽朝,会同年间。

耶律德光仔细打量了一番川浦镇的地理位置,以及莺莺国舰队计划中的那个天江战役,不由对央洲朝廷的评判进一步下调:“莺莺国舰队的选址这么精确,可见他们现在对于央洲各方面情报的掌握程度……央洲,这是不仅对敌人的情报分毫不知,甚至连自己的相关情报都没有保护到位。”

这样的情况,不用放在真正需要作战的时候了,就是两国之间沟通来往,商贸互动,都可以称得上是巨大的把柄和漏洞——虽然这种重要交通的枢纽情况很难进行隐瞒,但是也不能这么精确而全面地让别人知道吧?

且,这些前期情报就不说了,后续作战的时候,怎么每一次都是莺莺国舰队第一天赶到他们计划中的进攻目标附近,当天就能进行探查,并且一天之内就能获得他们作战需要的全部情报?

央洲在当地的守军在干什么?相关的军力部署,防御情况,居然让莺莺国舰队在抵达的当天就能探查个清楚明白,第二天、甚至当天下午就能展开进攻……

这对于己方情报的保护问题,不论是海边作战还是传统的陆上作战,都不应该这么来啊。

“不过,央洲在川浦镇的一部分守军的作战意志确实值得赞赏。”虽然指挥层面有问题,但是这些普通士兵勇于作战的精神还是很值得肯定的。

隋朝,开皇年间。

独孤伽罗对于那个“银都”感到了好奇,因为她从神迹的形容词中好像感觉到了什么:“这个银都是怎么回事儿?”虽然莺莺国舰队是敌人,他们的支援兵力无法按期抵达是好事儿。但是吧……

这个银都,怎么要求在二三月的时候准备好所有兵力,结果他们在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还一点动静都没有?

而且,这还是什么“一贯的惯性”,难道这就是他们的日常行为风格?

【虽然知道莺莺国舰队迟早要动手,但是当真的听到莺莺国舰队进攻了川浦镇后,简峰还是大惊失色。】

【而在川浦镇陷落后,莺莺国舰队即将进攻钱州等地的言论也甚嚣尘上,曲江的官员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安。而当莺莺国舰队的舰船真的出现在附近的时候,钱州的民众也纷纷开始逃亡。】

【就在这一片人仰马翻混乱无比的局面中,莺莺国舰队并没有在川浦镇长久停留。攻占川浦镇十天之后,四月十九日,莺莺国舰队全部从川浦镇撤离,继续北上,准备进攻下一个目标:油松镇。】

【油松镇是在青松江汇入天江的地方,是天江总体防御体系的第一道防线。而下辖油松镇的财山县,则直面天江,距离油松镇的口岸也只有两里的距离。】

【在这里,从伊农担任钦差大臣时期,就设立重防,宁州府的最高长官一直停留在这里,水陆提督同样驻守在此,对油松镇的防御工事和军备训练等进行了不断的建设。】

【在新任两江总督牛堂的指挥下,油松镇建设了相关的防御措施,包括在西岸驻守了百余门火炮,驻守了千余名士兵;在西岸的火炮阵地后,驻扎了负责接应的二线陆军军队;东岸设有火炮二十门,并有千余名驻军;】

【在财山县县城,设有五十门大小火炮,且驻扎有两千人的兵力;财山县县城西北方向挨着天江的地方,则驻防有七百人,目的是为了防止莺莺国舰队从侧翼发动袭击。】

【至于说各类船舶,则都停驻在青松江之内,避免莺莺国舰队的舰船直接驶入内河。】

【作为最高长官的两江总督牛堂,他也坐镇在财山县县城之中。】

【在牛堂的设想下,这样的防守是固若金汤,并且他还制定了一系列非常细致、具体细化到了每个地方的作战战术——】

汉朝,景帝后元年间。

刘彻撇嘴:“怎么又一个‘固若金汤’?这都第几个了?”

每一个央洲防守地区的最高长官,都要认为自己的防区部署情况称得上是“固若金汤”,对于自己的部署和计划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绝不会有任何问题,并且坚定地认为莺莺国舰队绝对不可能攻破自己的防御……

有没有搞错?如果说这是第一次,或者说前三次,也就罢了。但是事不过三,这都不知道第多少次了,怎么还有一方大员这么看待自己的防区防守情况?

——你就算不清楚莺莺国舰队的情况,不知道莺莺国舰队的作战水平,也对于莺莺国舰队没什么兴趣。但是,你总应该比较清楚你的那些同僚们吧?

整个央洲,做到一方巡抚、总督要员、钦差大臣、军机大臣之类的,人数应该也没有多少吧,就这么点人,在央洲的上层,彼此之间有什么能耐、处理事务的水平如何,大家之间总该都有点判断的吧?

即使大臣们共同糊弄皇帝,但是大臣之间,尤其是这种高官们之间,都应该是有些对其他人的了解和判断的。

之前那么多一方大员,都栽在了莺莺国舰队的身上,总不能是因为他们都是一群草包——啊,不能这么说。应该说,大家都用着一样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你能想到的部署方案,他们难道想不到吗?

结果到了这时候,这个牛堂,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案完美无比……他是怎么爬到这个位置上的?

还驻扎了七百人防备莺莺国舰队从侧翼发动袭击,虽然这个设想是好的,但是这个部署方式却是有问题的。

牛堂是什么来历?

刘启也觉得这一次央洲怕是真的不妙了:“莺莺国舰队这一次速度这么快,而且一点也没有在川浦镇等地长期停留的意思……他们这是真的要去准备让央洲必须接受他们提出的所有条件了。”

从莺莺国舰队这一次的行动方式来看,不惜直接撤出明城,也不惜撤走大部分在稳海县的兵力,最终占领了川浦镇但是也在短暂休整后立刻北上……这是真的没有什么犹豫了。

可是央洲这边……皇帝却还是在左右犹豫,摇摆不定中。

【牛堂不仅部署了这些,他还将自己的自信写在了奏折上上奏给了皇帝。这显然又非常准确地击中了皇帝此时摇摆、且不愿意承认央洲需要和莺莺国舰队需要进行谈判、不愿意承认央洲存在不足的心理。】

【而牛堂的这种自信爆棚,也非常符合他的人生经历。】

【在他担任两江总督、在这一次面对莺莺国舰队之前,他可从来都不知道莺莺国是什么地方——是的,就连这个名头都压根没有听说过。他本人是翰林出身,担任过言官,担任过地方巡抚,但是对于外交等方面的事务却从来没有涉及过。】

【相较于那些沿海地区、特别是有贸易往来的地区的官员们,虽然不知道莺莺国的其他情报、但是好歹知道有这么个国家的情况,牛堂在这方面的知识更为贫乏。】

【而他之所以被皇帝任命为新一任的两江总督,是因为他在担任巡抚的时候,遇到了地河决堤,包围城池,不少官员惊慌失措,建议要立刻搬迁省城,但是牛堂却并不慌乱,而是坚持不能迁走省城,并且要坚守不退。】

【这种应对,让皇帝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大气度、处变不惊的官员,也因此认为他非常适合现在的两江总督一职。】

【不过,牛堂的这些防守计划和防御工事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四月三十日,莺莺国舰队抵达了油松镇附近,共有舰船二十八艘,随行的陆军有两千人。】

【五月初八,莺莺国舰队展开了进攻,中午便成功登陆,当天就成功夺取了油松镇和财山县。】

【且,此时,财山县的央洲军队早已经撤退离开。】

【整个过程中,央洲守军都一直处于下风,并没有占据什么优势。而牛堂本人原本还打算前去支援水陆提督,但是在半路遇到莺莺国舰队的炮火袭击后,便当即跑路——虽然他前去支援,也不能改变最终的结局,但是他的脱逃,也显然减轻了莺莺国舰队可能的伤亡,让央洲守军丧失了通过反击对莺莺国舰队造成更多伤亡的机会。】

明朝,永乐年间。

朱高炽也忍不住对于皇帝的眼光进行了吐槽:“皇帝到底是怎么安排的人员?”

他都安排了多少人了,从钦差大臣,到地方巡抚和总督,还有提督等等,这些在莺莺国舰队对央洲展开进攻之后,央洲的每一个相关主要官员,都是皇帝亲自任命的,都是号称是“深受皇帝信任”的……结果呢?

结果,没有一个官员能够完完全全对得起自己身上那个“深受皇帝信任”的称号,也没有一个起到什么非常有效的作用。

虽然这其中确实是有着官员们本身的问题,比如他们在之前的央洲各种常规事务的处理中,确实做得非常妥当,非常符合皇帝心意,并且能够起到效果。但是在面对莺莺国舰队之后,却无法进行相应的应对,不能适应与莺莺国舰队的作战。

但是,这同样也有皇帝的问题。

——这些人可都是皇帝提拔任命的啊。

能不能应对莺莺国舰队,应该是皇帝做出判断并且进行任命。就像是这一回的两江总督牛堂,他在身为巡抚的时候是处理好了水患问题,但是这种“不动如山”就合适面对莺莺国舰队了?

皇帝到底是怎么判断的?

朱棣翻了个白眼:“皇帝出这种岔子不是很正常嘛,他现在自己还在到底应该采取哪种应对方式上面犹豫不定呢,牛堂的上奏还符合了他的心意……这就压根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应该有的表现和应对方式。”

而且,牛堂这个人,一看就是没有正经经过什么战争的——别说是对外像是与莺莺国舰队作战这样的战争了,就是国内的那些传统战争,估摸着他都没有怎么经历过。能把这样的官员认为是适合现如今的两江总督职位……皇帝的判断标准和心理压根就没有任何追究的意义。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胡血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