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备注:本章及之后章节涉及的萧得里底和萧奉先的关系有争议!有二者就是一人的观点,也有二人并非同一人之说)

明朝,洪武年间。

“嘛,结束啦!”朱柏做出了总结性陈词,“内斗终于落下了句号,但是辽也要画下句号啦!”

不说别的,就这数次轮番内斗给辽带来的影响可不弱于一场乃至数场战争,最坚实的壁垒往往都是倒塌于内。

“说到底还是辽这几代君主水平不够,”朱棣认为这就是最核心的原因,特别是传到耶律洪基这位时,他的种种操作简直让所有人看了都觉得迷惑,“前面耶律宗真就不说了,不能够处理好钦哀后一系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到了耶律洪基更是……辽气数已尽。”

“我记得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耶律洪基有过冲突?是不是有人建议耶律洪基处理掉金太祖来着?”朱橚也觉得出了辽陆续出现如耶律洪基这样的君主,正是天命不再眷顾的表现,而更有力的一个证据正是耶律洪基对于完颜阿骨打的处置态度。

朱樉举起史书:“有的有的,要是耶律洪基当时处理掉完颜阿骨打……就是说如果他确实能够做到除掉金太祖的话,不能说辽就不会灭亡,但说不定还可以多活几年。”

结果他愣是没有任何做出处置的意思。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对于康熙来讲,辽朝的这些遭遇非常具有参照意义。

他每一次读史读到这里,都会从中受到警示——辽朝的基本盘失去控制,沉迷于争权夺利、不断内耗,这不能说不算辽朝最终灭亡的一大原因。

而大清同样要警惕这一点。大清毕竟不是汉人王朝,旗人就是基本盘,若是有朝一日旗人严重失控……那大清同样难以挽救。不论这种失控,是出现了像萧孝穆一系一般的野心勃勃、完全不顾家国大局之辈,还是糜烂衰退、只知嬉笑玩乐,或者是被汉人辖制、失去了主导地位。

康熙在心中再次加强了对旗人的监管态度,也打算给太子加强一下这方面的教育,他可不想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控制旗人、加强对于他们的操练,结果自己的继承人扭头就开始你好我好大家好。那不仅会加速一部分旗人的堕落,更会培养出一些自私又充满野望的人。

至于保证旗人的地位……

【大安七年,耶律洪基封耶律延禧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北、南两院枢密院事,加任尚书令,确立了耶律延禧皇储的身份。】

【寿昌七年,耶律洪基驾崩,耶律延禧灵前奉遗诏继位,他共有乾统、天庆、保大三个年号,在位二十四年。继位后,群臣上尊号天祚皇帝。】

辽朝。

这段话,可谓是平地一声惊雷起。

饶是耶律阿保机、述律平、耶律德光等人久经历练,见过的事情不知凡几,且已经知道大契丹\/大辽最终还是灭亡于他国之手,也还是受到了不小的震动。

天显二年。

“我记得,那个金是女真那边的……”述律平收了收情绪,把心思放回到大契丹自身的情况上,“所以是因为中央不断内耗,又接连历经数场政变,且多有株连,所以我大契丹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自中期之后,大契丹本身明显已经开始逐渐走向了下坡路,而后续却又没能出现一个足以担负国祚的明主,以至于四方纷乱,中央内耗。只是没想到,这个耶律延禧,就是那个天祚皇帝。

而且,后期这几次的政变太过激烈频繁——虽然建国初期也不乏有内斗,甚至还有一任皇帝都死于此事,但当时的规模是真的并不如后来的这几次大,一个耶律重元勾连起了多少贵族?且当时皇帝对于事件的处理,也没有牵连太广,作为统治核心的贵族依旧保有着正向的活力。

想了想,述律平又稍稍改了想法——后来的这几次政变之所以伤害如此之深,其实不正是源自大契丹国力下降、日渐倾颓吗?只不过,衰退的大契丹没有办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而,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国力的衰退。

耶律阿保机叹道:“朕要给后代子孙多留一点祖训才是。”

虽然留了也不能保证那些子孙真的能够乖乖听话认真照做,但他能做的也没有多少,留祖训只是其中一个办法了。

宋朝,开宝年间。

虽然知道这就是辽国的天祚帝,知道辽国马上就要灭亡了,赵匡胤等人也高兴不起来。

虽然辽国灭亡确实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大好事,但辽国又不是他大宋灭亡的,燕云地区最后也没有回到大宋手中……别提什么收复河山了,大宋自己原有的疆土都守不住,将要灭亡,变成一个在南边苟延残喘的南宋了!

没办法,辽国的灭亡和北宋的灭亡实在联系的太近了,近到大宋天子们和臣子们都根本无心为了辽国灭亡而庆贺——庆贺什么,庆贺“北宋”和辽国不愧是兄弟之盟,一同完蛋吗?

天祚皇帝的诞生,不仅给了辽国君臣们一记重锤,还让大宋的君臣们再次直面了那分毫都不愿意回忆起的靖康之耻……好听点,靖康之变。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静静等待神迹放出选项。

他看了一眼下首一部分已经开始散发出愤恨、迷茫之情的部分大辽贵族们,在心中给这一部分人的评分调低了一些,决定日后的肱股之臣还是要从如今那些依旧平静、坚定、冷静的臣子们中选拔。

他现在对于耶律延禧统治期间的贵族风尚已经不感兴趣了,大辽都要灭亡了,那些事情还有什么意思?在他想来,若是还有人搞什么风尚,八成就是在自立为王、或者打算另立一个皇室中人,取代耶律延禧的统治。

【在他在位期间,辽朝贵族们贯彻自己风尚的力度是:甲.两次

乙.四次

丙.六次】

【乙】——天下都要大乱了,次数应当不会太少。

【选项错误】

?耶律德光收回了手,朕的推断不对吗?大辽贵族们虽然还是想着另立皇帝,但不至于来上六次吧?不说别的,大辽就剩下这么点日子了,他们想来上六次也没那个时间吧?

【甲】

【耶律延禧并不是一个英明睿智的皇帝。】

【他虽然登基之后就立刻为自己的皇祖母萧观音、父亲耶律浚、母亲萧骨浴平反,并且为那些在废太子之事中被杀的臣子平反,但他有一点和耶律洪基并无差别:用人。】

【他任用耶律乙辛的同母弟耶律阿思,以及萧孝先之孙、萧撒钵之子萧得里底,二人深受重用和信任,不仅处理平反之事,且多有参议朝政。】

【而不说参与朝政的时候他们两人的政治态度和水平吧,就说处理平反一事,耶律阿思大量收受犯案人员的贿赂,对他们多有宽宥包庇,而萧得里底不仅不加以制止,反而附从耶律阿思,也收受贿赂免去这些人的罪过。】

【嗯,耶律延禧的眼光和治国水平从此就能大致看出来。】

【而就在之后,他还将对自己继位立有大功、对辽朝忠心耿耿的萧兀那降职,贬为辽兴军节度使,守太傅;随后又因为萧兀那的谏言又把他再次降职,成了宁边州刺史,临海军节度使。】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感叹:“是这样的,国之将亡,总会配上一位恰到好处的亡国之君。”他说的这个亡国之君指的并不一定就是一个王朝的最后一位君王,也可能是前面某一代铸下不可逆转的亡国因由的君主。

但是辽,若是说耶律延禧是这样的一个匹配的亡国之君,还是非常恰当的。

从他的用人,行事作风上看,他就不是一个脑子清醒的人,也正是他,给了本就摇摇欲坠的辽最后一击。

在场的除了皇室中人,俱都是朱元璋的心腹重臣,其中不乏有勋贵。和普通的大臣相比,他们的身份情况更加接近于辽的那种贵族团体,也就是与国朝紧紧绑定。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若是自己身处辽贵族群体的身份,看到天祚帝如此行事——平反这样至关重要的事情,居然任用耶律乙辛的同母弟,还用萧孝先的孙子萧得里底。萧孝先一支也就罢了,他们没有参与上一次政治斗争,但多半兄弟各系之间关系并不亲近,那耶律乙辛的同母弟呢?

这两人背后的家族身份不提,他们二人收受贿赂、宽宥罪行,耶律延禧居然没有发现?这是何等的好糊弄,何等的昏庸!这样的君主,人心怎么能够聚拢?

反正大明的这些大臣们扪心自问,若是这种情况长久持续,他们也不能够保证自己的忠心不二。

更别提,那个最忠心耿耿,对耶律延禧能够成功登基——或者说,能够成功活下来居功至伟的人,萧兀那,居然因为一心为国、有理有据的谏言被这样对待……这顿时证明了,耶律延禧不仅分毫恩情不记,也不愿意在意臣子的功劳,还一点为了国家好的心思都没有。

朱元璋不太在意自己这些老臣重臣们想了什么,反正就是对耶律延禧的批评呗。

他现在想的是,大明,大明的“亡国之君”,到底是从哪个兔崽子那里开始的?以及,最后那位,是否也符合他的这个“亡国之君”的定义?

【乾统年间,萧兀那虽然被贬,但还一直上书,因为他被贬的几个地方都是女真附近,因此他不断提醒耶律延禧女真的威胁,但耶律延禧不以为意。】

【天庆四年,女真正式反辽,耶律延禧一度亲征,却又率先退避,辽军节节败退。】

【而就在天庆四年和天庆五年,在耶律延禧亲征时担任都监的耶律章奴开始落实自己的想法:废耶律延禧,另立新君。】

【而这个取代耶律延禧的人选是谁呢?是一个熟人,一个曾经被列入储位考虑名单中的人,耶律洪基同母弟之子,耶律淳。】

【因为此时就在军中,有一定人手,所以耶律章奴直接和耶律淳妻子的兄弟萧敌里、他的外甥萧延留等人谋划此事。】

【随后,耶律延禧在战场上败退,耶律章奴觉得这个机会必须要把握住,于是让萧敌里和萧延留亲自前往耶律淳身边,向他说明这个计划。】

【而耶律淳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他犹豫不决,这一拖延,就拖延到了耶律延禧的使者持御札到来,表示已经知晓耶律章奴叛乱,处死了萧敌里和萧延留。】

【而耶律章奴更改计划,他决定:甲.攻打上京,祭祀宗庙

乙.发挥机动性,流窜作战,扩大势力

丙.东奔,逃往女真】

辽朝,会同元年。

耶律德光已经不想再做什么选择了——这些选择对于末路的大辽来说,有什么大的区别吗?没有,左右都要亡了。

而且耶律延禧的秉性能力从这些简单描述就已经能够充分展现:他就是不行!

或许,换个人确实有可能好些?比如像那个宋一般,还能留有半壁江山……但是耶律淳可以吗?目前来看怎么好像有些不够果断、不够敏锐?

“卿等觉得,是甲还是乙?”耶律德光觉得还是要让他的大臣们参与参与,不过丙就算了,耶律章奴暂时还有些许野望,或许日后会想要这么做,但现在不会。

一众臣子犹豫半晌,最终基本上都站在了甲选项:“若能攻破上京,将会带来至关重要的助力。而且……就算不能,若是祭祀宗庙,也能够阐明缘由,拉拢一批士卒或者其他团体。”

这些都比乙要好,若是真的进行了乙,那也应当在之后。

甲。

【耶律章奴鼓动数百名草寇流民攻打上京,虽然未能攻克,但掠夺了不少财物,随后又跑到了祖州,拜祭太祖耶律阿保机之庙,诉说自己的报国情怀;接着向西奔去到了庆州后,依旧屡屡拜祭宗庙,收拢了不少人心。】

【“……今天下土崩,窃见兴宗皇帝孙魏国王淳道德隆厚,能理世安民,臣等欲立以主社稷……迩来天祚惟耽乐是从,不恤万机。强敌肆侮,师徒败绩。加以盗贼蜂起,邦国危于累卵。臣等忝预族属,世蒙恩渥,上欲安九庙之灵,下欲救万民之命,乃有此举……”】

【而耶律章奴这一举起旗帜,响应者颇多,众至数万,一时间形势大好。】

【但好景不长,耶律章奴虽然拥有了大批力量,但他却做不到控制自己的部下,只能由他们暴横不法,劫掠妇女财畜;而这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也要打一个问号。】

【因为,没过多久,耶律章奴就被奉命镇压自己的顺国女真顺化王阿鹘产大败,除去战死、被俘之外,剩余的人也都开始脱离耶律章奴。】

【随后,打算投奔女真的耶律章奴被抓,送到了耶律延禧的行宫诛杀。】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爱妃好甜邪帝宠上天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这个大明好像不太一样拔刀!全军冲阵穿越到古巴比伦建国一缕幽香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我有一城,住着历代帝王王妃太狂野:王爷,你敢娶我吗玄武裂天春秋大梦之白日做梦不让江山开局成了阿斗,还是个女阿斗全军列阵我要做首辅家父范疆,开局我大骂张翼德大唐:长乐请自重,我真不想当驸马三国:开局继承三十万青州兵!科举,我书画双绝,诗仙在世手握召唤系统闯不一样的三国铁血虎贲战大明我只是一个流放的藩王乾隆朝的造反日常红楼:每年一百万叫我怎么花?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我一傻皇子,你计较什么汉末刘尨:现代魂掀乱世风云宋魂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穿越红楼的戏剧人生最佳词作胡血斗罗大陆之我能抽取无限武魂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穿越大唐:李承乾的皇位我保定了水浒称王,我身边女将无敌安平县男明末:只允许一万人穿越见龙定鼎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我是正德帝抗战老兵之不死传奇南唐荣光:我李煜不止是词帝战贞观逍遥王养成记白嫖诗词我权倾朝野乱世枭皇:柴荣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锦衣当国心死休妻后,我成大奉最强亲王苏宋无上仙秦:从绑定大秦国运开始成至高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大唐:李老二你那个位置我瞧不上水浒:你一卖炊饼的,百万兵甲?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重生之项羽崛起太子爷:开局被皇后被刺逐鹿乱世,我靠医术喂饱全家开局卖身葬母:我成了至尊小书童大秦:寒门小娇妻我在原始时代当大佬!末法时代,一道光穿越灵魂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回到太平天国当王爷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大梁辽王汉末:袁本初重铸霸业大明:玉佩藏龙,我在洪武当皇孙穿越赵括之西域称雄世家的上下三千年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红楼之皇权枯骨大明:修仙心声被偷听,嘉靖求我当国师刘秀:左手雄兵,右手流星!疯批世子:读心后,我斩了满朝文武寒门首辅:从灵堂退婚到金榜题名后宫三千,我只想独宠你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我在元末当霸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大明:从监国开始卷疯全世界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小神医穿古代,开局拯救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