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取字
林耿同样报以微笑,皮笑肉不笑的。
这一幕刚好让李世民看到了,李世民也没说什么,让林耿坐到了先前李承乾坐的位置上去。
林耿犹豫了一下,一屁股坐了上去。
“看看?”李世民挑眉道。
林耿拿起先前李承乾看的折子,翻了两份,发现都是一些鸡皮蒜毛的小事,让李承乾一个半大的孩子坐在这整天看这些,简直就是为难人。
翻了翻,他又看到了有人弹劾他的文章,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事,比如什么做事不规范,走路不规范,与人斗嘴没风范等等等,跟前几个月的时候没什么差别。
往后看了十来个,差不多有三四个都是此类。
看起来众臣的情绪比较高涨,开始对他声诛笔伐了要。
“再看看这些。”李世民拿起边上一叠奏章,道。
林耿上前接了过来,坐下翻看,全都是弹劾他的,而且还要严重的多,有的甚至都直接说他是昨夜行凶的凶手,视王法于不顾。
“这些都是今天新呈上来的折子,看完了作何感受?”李世民问道。
“无稽之谈,这些事跟臣完全跟臣没有半点关系。”林耿将事情瞥的一清二楚。
“真的吗,翻人院墙的不是你,挑人脚筋的也不是你?”李世民眯着眼睛,语气阴冷,道:“看来朕是得好好查查这长安了,竟然有人大到连王公贵族之子都敢迫害。”
殿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一些,林耿的心里稍稍有些紧张,面对李世民不虚那是说假的,特别是知道李世民是个心狠手辣,腹黑,什么事都门清的人,他更是不怎么敢忽悠李世民。
沉默了两秒,他试探着道:“皇上的确该好生查查,近来长安又进了突厥的奸细,不过好在臣偶然碰上,已经将其歼灭了。”
李世民眯着眼睛看了一会儿林耿,冰冷的脸上又露出了个笑容,道:“你说的对,说不定就是突厥人干的,你两次剿灭突厥奸细,我还没好好表扬你。”
“为大唐尽力是做臣子应该的,谈不上表扬。”林耿摇头道,他心里倒是松了口气,李世民不咬着不放就好。
清楚了李世民的态度,那么接下来的事应该就会方便许多。
砰。
“表扬,你还想要表扬,我恨不得打你两个大嘴巴子,把你打醒,看看你干的糊涂事。”就在他刚刚放松心神的时候,李世民突然猛的一拍桌子,指着林耿怒道:“林耿,你真是好大的胆子,胡作非为,你有十个脑袋吗?”
林耿被吓了一个激灵,比女人翻脸都快,还是毫无预兆,他立马起身,弯腰低头默不作声。
“你说你,挺聪明一个人,为何会干这种蠢事?”李世民拍着桌子道:“别想着推迟,这点破事,别人不知道,朕还不知道吗,就你有的兵器,今年夏天一场火拼时用过吧,有人知道吧,还有镇抚司也知道吧,你说说,要是真查起来,你跑的掉吗,还是你觉得我会不管朕的大臣,来包庇你?”
林耿不知为何,觉得李世民虽然语气凶狠,但却表达出来一个意思,你做事太蠢了,居然留下手尾,还将手尾点了出来。
赶紧把你屁股擦干净,我才好包庇你。
他有些走神,不知道自己的感觉对不对,只好继续不出声。
李世民看到林耿的样子,似乎又是气不打一处来,不耐烦的道:“站着干什么,坐下。”
林耿闻言,老实的坐了回去。
听李世民这语气,平静下来了,似乎好像真是他想的那个意思。
“镇抚司那边你不用操心,不过你自己的人,你自己看着办吧。”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还有就是最近别再闹出什么事来了,哪里都不要去,不要去拜访任何人,在家呆着就行,多陪陪克明。”
还真是这意思。
林耿多少有些惊讶。
本以为按照以往李世民对自己的偏袒,这次再怎么说,也得狠狠的教训他一次了,甚至林耿都做好了窜动房玄龄他们来说清,只是还没去就被李世民给拉过来了。
不仅要让房玄龄他们来说清,他还准备掏出一点东西,作为交换,来将李世民的怒火掩盖下去。
可他千算万算,都万万没有想到李世民居然帮着偏袒他,甚至还要帮他隐瞒事实。
“发什么楞,听明白了吗?”李世民皱眉问道。
“臣懂了,不过昨晚的事,跟臣无关。”林耿道。
“真跟你没关系?”李世民语气郑重的问道。
林耿闭嘴了。
李世民哼了一声,道:“上次你在朝会时所说的事,是从那知道的,比镇抚司的消息还来的快。”
“皇上说的是突厥内乱的事?”林耿见李世民点头,便直接坦言道:“我有一个突厥的奸细,他告诉我的。”
李世民怪异的看了一眼林耿,:“突厥人?”
“朝上就有突厥将领,我有一个突厥的内应,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林耿道。
“不错。”李世民没有回答林耿的问题,反而不冷不热的评价了一句,但嘴角却是微微带着笑意。
林耿表现的如同一个二十来岁的阳光青年,羞涩的笑了笑,挠了挠头。
“对了。”李世民忽然想起了什么,笑道:“你快满二十了吧。”
林耿点了点头,道:“还有一年。”
“快了,不知不觉你也这么大了。”李世民眼里有着回忆,感叹了一句,接着道:“克明给取了字了吗?”
林耿摇了摇脑袋,道:“没有。”
忽然提起这茬,他有个感觉就是,李世民要给他取字。
果不其然,李世民露出笑容,双手扣在一起,道:“不如朕给取一个如何?”
林耿沉默了片刻,道:“长者赐不敢辞。”
“会说话。”李世民起身来回走了两步,像是在想取什么字,很快李世民就想好了,对着林耿道:“你性格刚烈,为人爽快,可太过锋芒毕露,不如取做笃明,如何,三思而后行,方可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