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汉朝开始设立五经博士的职位,以区别战国时期的博士职位。
所谓的五经博士,是根据士族传承的《易》、《礼》、《诗》、《书》和《春秋》五种经学,每经置一个博士,所以称为五经博士。
后来又逐渐增加到十二博士、十四博士。
博士是学官,负责掌管典籍、传授知识,没有太大的权力。
这也是刘宏不同意只征辟刘备为博士,又给他增加了羽林郎将的职务。
羽林郎将和虎贲中郎将、羽林左监同称为羽林三将,统领宫廷侍卫,属于皇帝的直属力量。
博士和羽林郎将同为六百石官职,一个是文职,一个是武职,完全符合刘备文武双全的形象。
从这点上看,刘宏是准备大力培养刘备。
汉末的朝堂上,皇室和士族之间对权力的争夺,虽然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实际上已经极为尖锐。
刘备既然是宗室子弟,很自然就属于皇室的力量。
这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
皇室可以说是最大的士族,但又超脱于士族之上。
士族心甘情愿为皇室服务,又认为皇室应该给他们更多的权力。
汉末皇室和世家之间的矛盾,因为士族的结党营私,显得越发的突出。
不过,古代的皇室,没有到生死存亡的关头,对宗室子弟的任用还是比较谨慎,真正能够在朝堂上立足的很少。
----在和平时期,朝堂才是权力的中枢。
刘备知道,如果没有黄巾起义的爆发,他大概率在洛阳历练几年就会被外放到地方,或者平级出任刺史,也可能是升迁为太守。
今天能够得到六百石的官职,刘备觉得已经是意外之喜。
要知道,曹操的家世显赫,举孝廉出仕之后,被征用为议郎,第一次被司马防举荐为洛阳北部尉,也只是四百石的官职。
在旁人的眼中,曹操的这个起点已经非常高!
要知道,在汉代的刺史、国相、郡丞也只是六百石或者比千石的官职。
汉代的官职,还没有很清晰的分出品级,等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出现,官员的级别才明确起来。
......
确定了刘备的职务,刘宏让刘宽和张让他们都先退下,单独留下刘备。
“玄德,你对世家是什么看法?”
刘备在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陛下,士族中的大部分人还是忠诚于陛下,只不过他们的心中有所求而已。”
刘宏的眼睛锐利起来,“此话怎讲?”
刘备,“士族如果不能出仕,那他们的一生所学就无用武之地,他们的家族也不可能出人头地,只有仰仗陛下,他们自己和家族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
“可是,士族中人要出仕,根本不需要经过朕的同意!”
刘宏的语气有点愤怒,又有点无奈。
“陛下,这是因为士族中有些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庞大的世家,这些世家利用手中的权力,又构建出了更加庞大的利益集团,才形成今日这种官场的垄断现象。”
刘备的话可以说是一针见血。
刘宏的眼神很冷,“所以联才会打击世家中那些带头闹事的人,让他们永远没有出仕为官的机会,可是也因此,他们对联的怨言很大。”
刘备知道,刘宏所说的,就是后世称为‘党锢’的事情。
可以说,恒灵二帝在历史上留下的骂名,大部分都是因为‘党锢’的事件。
你说那些士人的领袖对汉帝不忠诚?
不会!
他们确实对大汉忠诚,但这份忠诚是建立在汉帝对权力的妥协之上。
又有哪位皇帝愿意让出自己手中的权力?
刘备开始有点明白刘宏心中的苦楚了。
“陛下,言论掌握在士族的手中,微臣建议陛下可以缓缓为之,免得引起他们的不满。”
从后世穿越过来的刘备,最清楚舆论的重要性。
后世里,那个在美洲的世界霸主,不就因为掌握了世界的话语权,把黑的说成白,给世界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刘宏沉默了一下,“玄德对这种情况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刘备摇摇头,“陛下,士族中那些世家豪族的形成,是从光武复兴之后,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够解决。”
“微臣倒是认为,陛下可以学习光武先祖,扶持新的士族力量,慢慢地取代现在的一些世家豪族。”
刘宏点点头,“那玄德认为,朕重用阿父他们是对还是错?”
回答这个问题,刘备必须很谨慎。
如果得罪了张让他们,刘备这段时间所做的努力,就会全部付诸流水。
刘备几乎不加考虑就开口,“陛下,各位常侍都对你忠心耿耿,自然值得您信任,不过,各位常侍的家族都比较弱小,没有足够的人才为陛下所用。”
“我认为,除了我们宗室子弟和各位常侍,陛下还要笼络更多的人才为皇室所用才行。”
刘宏沉默了一下,“玄德,除了我们刘氏子弟和身边的宦官,朕还能信任谁?”
刘备语气很真挚,“陛下,士族中人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利益为先,特别是一些寒门士子和地方豪强,他们同样不会受到世家大族的重视,陛下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分化他们,慢慢地就有可能瓦解他们的利益链条。”
刘宏的眼睛一亮,“玄德,你具体说一说。”
刘备略微整理一下思路,“陛下,我也是这次从涿县来洛阳,在冀州经历一些事情,才发现士族之间的一些现象。”
“我的岳父甄逸甄子隐,是中山的商贾家族,已经数代出仕,但在世家大族的眼中,还是不大认同他们的士族身份,只担任过上蔡令的职务。”
“后来我到巨鹿拜冀州名士田丰田元皓先生为老师,又经老师介绍认识名士沮授沮公与先生,发现他们在十几年前就被太尉府征辟为郎,但一个十几年只能做到侍御史,另一个只做过一任的广平县令。”
“陛下,田元皓老师和沮公与先生,在冀州都以才学闻名,但是因为他们一个出身寒门,另一个是地方豪强家族,在仕途上却始终不如意。”
“从他们的身上,我想到在我们大汉出身寒门和地方豪强的人才肯定不少,如果能够利用起来,相信慢慢地就能让目前仕途的升迁渠道有很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