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长城后,嬴政立刻向百里守约询问了魏蜀吴三军的到达时间,和如何加入长城守卫军的。
“魏国最先到达,我也给了他们选择,要么加入,要么留下武器返回。毕竟城里有四万守卫军,他们加入的很容易。”百里守约解释说。
之后的蜀国和吴国也没有丝毫反抗,他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很累了,也需要找个地方修整。而看到前面几个国家都加入了,他们也没有理由搞特殊化,纷纷同意加入守卫军。
这样一来,原本的五国援军,全都被居庸关吸收改编。而且,为了保证五国尽早融入一家,他还将营房重新编排,每个营房都平均分配了五国的人。这样一来,又可以增进士兵交流,还能防止预谋的叛乱。
但也不料,会有瘟疫的发生。
从百里守约的讲述来看,并无太大问题。结合阿珂以前调查的情报,嬴政对魏蜀吴三国还是有一段了解。
魏国是一个严闭城门的国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北方是秦楚汉,南方是蜀吴。
但它的国力雄厚,英雄似乎也不少,只是不轻易发动战争。这也难怪,地方在中间,就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否则大军南下,则北方会受到偷袭,而假如北上,南方也会被趁虚而入,所以,严闭城门是最好的办法。
蜀国地处内陆,在魏国的南方,吴国的西方。由于天府之国土地肥沃,蜀国的经济也比较发达,各种防御建设都很完备。他们的丞相诸葛亮,更是曾在稷下深造,学习了很多王者大陆的科技,据说造出来的机器能比得上稷下学院。
吴国处在中州大陆的东南方,两面临海,所以造船业特别的发达。他们的国家河网密布,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据说他们研究了大量的水上作战技术,一些新生人甚至可以单兵水下作战,打出不俗的实力。
如此分析一来,三国中,只有魏国最神秘。嬴政分析后,决定对军队加以整顿,严肃军纪,并在一些角落和看不见的地方加派人手巡逻。
只要对方目的仍在,便还会再搞出什么大动作,到时候,不怕对方不露马脚。
并且,嬴政暗地里通知秦兵,要在营房内观察,到底是哪个人最不安分,适当地套话,了解有无什么可疑之处。
但一个月过去了,居庸关一点可疑现象都没有发生。连百里守约都在怀疑,会不会是长城之外的人捣乱,亦或者,是一场天灾?
但嬴政摇了摇头,敌人没出现,只能说明敌人太过狡猾。
能做到这般隐忍的,恐怕是受了极高的训练,说明对方还有更大更远的目的。
就在调查一筹莫展的时候,伽罗进入了嬴政的房间。
这个少女失去了亲人和家园,现在已是无依无靠。目前在居庸关与花木兰同吃同住,花木兰善良热心,时常开导劝慰她,使她的心情恢复了不少,另外,花木兰也找过嬴政,希望嬴政能给伽罗一点关爱,她看得出,伽罗是喜欢嬴政的,但被嬴政拒绝了。
印象中,伽罗温文尔雅,如含苞未放的花蕾,又如未经人事的含羞草,这个时候她来找自己,是为何事?
“恩人,我,”伽罗平着娥眉,眼神哀怨又含着渴望,想说出口又害怕被拒绝,她左手握着右手腕,收于胸前,丹唇微启,“我想报恩……”
嬴政莞尔一笑。“以身相许的话就不必了,你也不用把报恩的事情放在心上,正常生活就好。如果没有事,我就先走了。”
如果因为恩情太重,而给伽罗造成心理负担,这才是嬴政不想看到的。
说罢,嬴政转身离开。
伽罗想要叫住嬴政,可话到嘴边,又偏偏说不出口,只能呆呆地站在那里,不敢看着嬴政离开。
嬴政出去不久,花木兰便进来寻找伽罗。她轻轻地走到身后,搭上伽罗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的,今天不行,明天就再试一次。”
伽罗本来在愣神,听到花木兰的声音才缓缓地转过身来,轻轻地咬着嘴唇,眼圈微微泛红,对着花木兰说道:“可是姐姐,我都告诉了你,你为何不直接告诉他呢?”
花木兰调笑地刮着她的鼻子,又捋了捋她的鬓角。“傻丫头,这是你自己的功劳啊,姐姐怎么好意思独占。你将来,可是要服侍他的呀!”
“但这样姐姐不就……”伽罗发自内心的感谢花木兰,但却因此更加愧疚不安。两女共侍一夫,本来就是不公平,而且花木兰是结发妻子,她居然能忍受这份委屈。
“答应别人的事就得做到,更何况,你也喜欢他,不是吗?”花木兰眨巴着眼睛,“更何况,我们的夫君,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必将妻妾成群,与其让不熟悉的人占有他,倒不如与你分享。”
花木兰的话是认真的,虽然她是一代侠女,但并不代表厌恶诗书,当她看到伽罗知书达理的样子,就心生爱怜,她觉得,伽罗若成为嬴政的女人,她不会吃醋,只会由衷地感谢伽罗,成为了嬴政的一大助力。
这一个月来,伽罗忧心嬴政,她都能切切实实地体会到。
第二天,嬴政听完修月参将汇报工作,正准备冥想打坐,并思考居庸关隐藏的麻烦,却被人轻轻地推开门。
“你怎么又来了?议事营房,怎能随便进出?”嬴政责怪道。伽罗虽然跟从嬴政参军,但没有任何军阶职位。虽然《长城法度令》中,禁止女性参军的一条被武则天废除。但他可不想,让如此如花似玉的美人上战场,就算能幸免活下来,但身上哪里挂了彩,也是令人极为地心疼。
事实上,众人都知道,巾帼大将军给了伽罗极高的行动权力,她可以自由出入任何地方。而昨日见嬴政时,嬴政也没有责怪她,可见,嬴政只是不想让伽罗背负太多心事。
“驸马大人,我有一计,可以解君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