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零也不知道孙山真妻管严还是假妻管严,既然他这么说,姑且就当真。
如今美人不能看了,便领着孙山去吃山珍海味。
孙山两眼冒青光,跟着零哥耍就是好。
不仅有眼福还有口福。
呵呵,吃得孙山满嘴流油,扶着小蛮腰走路。
桂哥儿笑呵呵地说:“山哥,陈公子真大方,每次都请你吃大餐。”
桂哥儿纯是顺带的,不过也吃得非常满足。
孙山得意地说:“那当然,零哥不仅有钱,还豪爽。”
这样的好朋友希望来一打,孙山最喜欢跟土豪做朋友了。
回到“孙宅”后,孙山又让孙定南给赴京赶考的同伴送特产,通知他们自己回来了。
等有空再找他们玩。
第一次赴京赶考多亏同伴们的帮助,孙山才能大步迈过,死不了。
这份恩情怎么也要记一记,做个知恩图报的进士老爷。
睡了一个午觉,孙山领着桂哥儿到何家村找二表哥玩,顺便吃下午茶。
刚走进糖水铺,就看到孙大力正在后厨洗碗。
哎呦,好勤快的汉子,一刻都停不下来。
何书瑜坐在收银台前,立即澄清:“不是我安排大力叔干活,是大力叔要来干活的。”
后厨的孙大力听到有人喊“大力”,立即跑出来。
憨厚地说:“不是瑜哥儿让我来的,是我闲不下来。呵呵,我就喜欢干活。”
说完又一溜烟跑回后厨忙活了。
孙山问道:“明哥不在这里吗?”
何书瑜摇了摇头说:“在东城那边。”
何书瑜苦闷地跟孙山抱怨:“山子,晚上见到奀仔,你得好好批评他一顿。这小子,整日搞来搞去,读书一趟糊涂,我现在都愁死了。”
何书瑜育有二子一女。奀仔最大,也是最寄予希望。
孙山好想跟二表哥说:奀仔看样子就不像读书人,性子更是不像能读书的。
每次回孙家村,不是打孙家村的小娃子,就是上树掏鸟,下河捉鱼,就没见过他乖乖的读书。
奀仔一看就跟何书瑜一模一样,都是大学渣 。
孙山直言不讳地说:“二表哥,读书这件事,除了努力还要天赋,更看中性子。奀仔自小就坐不住,很难静下心读书。”
孙山对奀仔的评价正如夫子对奀仔的评价。
何书瑜无奈地说:“道理是这样的道理,但做父母的,谁不想子孙出息呢?哎,奀仔要是有客儿一半我就满足了。”
不,你根本不会满足,人的欲望是无限的。
要是奀仔有一半像客儿,相信何书瑜又会进一步要求。
孙山安慰地说:“二表哥,儿孙自有儿孙福了。这些事勉强不了。最重要的还是儿孙平平安安长大,快快活活生活。”
何书瑜白了一眼孙山,才二十三岁,说出的话像七十三岁,跟老太太说道话大差不差。
山子真的是一点朝气,活力都没有。
孙山当做没看到何书瑜的不满,拿了菜单,还点起菜了。
对着何书瑜说道:“二表哥,入你的账。”
何书瑜正想揉孙山的头,顿了顿,想到孙山今日不同往日,不仅是进士老爷,还是知县老爷,不能再揉了。
没好气地说:“不行,你要付钱。”
最后扯来扯去,还是入了何书瑜的账。
嘿嘿,糖水那么好喝,免费的更好喝,孙山好一个开心。
吃过下午茶,孙山在何家村游荡一圈,其中路过何大郎的海味铺,被他拉了进来。
何大郎旁边的小二是独子何书尧。
何大郎满意地看了看孙山,笑着说:“阿山,今晚早点来我家吃饭,大伯我给你整了好东西。”
昨晚在岳父家吃饭,今晚就到何家老太太家里吃饭。
孙山只不过回来一天半,已经吃了好几顿饭了。
孙山高兴地说:“大伯,好,我一定早点去。好久未见老太太了,我可想她了。”
何家老太太真是个长寿的老太太,现在成为何家村最长寿的老人。
一年前见老太太老当益壮,红光满面,也不知道一年后会怎样。
何大郎乐呵呵地说:“老太太也很想你,知道你昨天回来了,老是问你怎么不去看他的。”
孙山表示抱歉地说:“我先去了岳父家。”
随后给你一个“你懂”的眼神,意思不言而喻了。
懂,肯定懂!孙山是姑爷,回来了,肯定要先去探望岳父。
何大郎理解地说:“明白,阿山,我明白的。”
孙山看到何书尧忙来忙去,正在招待客人。
低声地说:“大伯,尧哥真是好帮手,后继有人了。”
这么恭维的话,何大郎很喜欢听,连忙摆手说道:“哎,跟你比,不值得一提。”
何大郎还是最关心远方的何书谨。
毕竟是何家第一个孩子,又是何家的希望。
何大郎也非常疼这个侄儿,听孙大姑说在京城买院子,何大郎也给了不钱。
孙山连连说道:“大表哥,大表嫂很好,几个孩子也很好。特别是客儿,在国子监读书。我到了京城,他见到我可高兴了,还问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来经常,大爷爷,大奶奶怎么不来的?客儿可想你们了。”
何大郎听到客儿说想他,瞬间心花怒放,急着问:“客儿可好?哎,我都有六七年未见客儿了,也不知道长成怎样了?”
孙山笑着说:“客儿还托我带了礼物回来,说要送给大爷爷和大奶奶。这是他把零花钱省下来买的礼物,一定让我带回来。”
何大郎一听,更是高兴了,哈哈大笑:“客儿一向乖巧,还特别孝顺。”
随后担心地问:“零花钱怎么能省呢?哎,就不应该买礼物。也不知道客儿够不够钱花?可怜我家客儿,一个人在京城读书,我现在希望客儿早日学成回来考童试。”
孙山连忙安慰何大郎,让他不要太担心,京城有何大老太爷在,不会有事的。
一边招呼客人的何书尧无语地看着自家阿爹。
从昨天知道孙山回来就惦记着大哥和客儿,整晚躺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着。
这不,见到孙山后,立即把他拉进来问情况,连买卖都顾不得做了。
自家阿爹,关心大哥一家比关心他一家还多。
总是害怕大哥一家不够钱花。
何氏子弟赴京赶考,自家阿爹悄摸摸地给钱,让带给大哥。
自家阿爹这么悄摸摸的动作还以为天知地知除了他没人知。
阿娘对这事可怄气了,只不过想到大哥的身份,也只好默认了。
他们这一支,如今能在族里说得上话,坐的位置靠前全靠大哥努力得来,就算花多些钱,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