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先贤,晚辈愿意”,邓析子孙子在这稷下学宫当中开辟了名学院和兵学院的事情,孔子自然之道,现如今飞扬愿意给他跟两家一样的待遇,那岂不是说在飞扬的心中,已经将初生的儒家视作跟两家一样的地位了,这叫他如何不喜。
“如此甚好,我会让下人在这学宫当中建立儒学院,等建成之日,你便可与门下弟子入住学院当中,此后每逢下宫学员考核之日,你儒学院也可从中吸收弟子,不过,这一切必须建立在学员自愿的基础上,不得已任何的方式诱惑甚至是胁迫学员”。
“先贤放心,我儒家之人必定是堂堂正正,不会做出这等下作的事情”。
“我相信你的为人,之前说那些话,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在儒学院还没建成之前,你和门下弟子克暂住我玄学院当中,另外,你若有时间,记得去拜访一下孙子和邓析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必将令你受益匪浅”。
“是,先贤”,而这时,孔子想到了一件事,赶紧对飞扬说道,“先贤,我的妻儿乃至诸多弟子已然陨落,不知先贤可有起死回生之法”。
孔子在说道这些话的时候,顿时不禁老脸一红,他儒家讲究的是敬鬼神而远之,他孔子更是子不语怪力乱神,可是现如今,他却要请飞扬复活他的妻儿弟子,却是违背了初心,只不过,若是能让妻儿还有他视若亲子的众多弟子复生,他违背了也就违背了。
“你的妻儿我没有办法,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估计都转世投胎了,这样子吧!我给你一份手书。你到泰山之上去找东岳泰山大齐仁圣大帝,他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总管人间吉凶祸福。只要他看到我的手书,就会为你寻找妻儿的下落。你若是放不下心中执念,可去找到他们转世之身,帮助他们恢复前世记忆”。
“至于你的诸多弟子,皆是人族之大才,在他们死后,估计魂魄都被接引到人族圣地火云洞,在哪里重塑了肉身,你可手持我的手书。前去火云洞,那火云洞现如今守洞之人,一个乃是潜龙氏,一个乃是在下先祖飞龙氏,二人皆是伏羲陛下昔日重臣,你可将我手书交给飞龙氏,他必会带你去找你的弟子”。
“原来先贤竟然是飞龙氏之后,古传飞龙氏与潜龙氏开创历法,为人族立下无上大功,未曾想如此得以相见”。说完,这孔子接过飞扬递过来的两份手书,就要前往泰山和火云洞。
飞扬见状。赶紧制止了他,说道,“你莫要着急,你若是不行,何时才能到达火云洞和泰山,你现如今也是有修为的人了,我这里有几本仙道的功法,上面的修炼功法你可不必理会,不过上面记载的诸多法术。你却可以借助浩然正气使出,你先跟弟子修炼一门飞行之法。然后在修炼一两门防身之法,再动身也不晚”。
孔子和一干门下弟子一听他们也可以跟仙人一样飞天遁地。自然是大喜不已,孔子当即便接过了功法,对着飞扬连连道谢。
而这时,飞扬召集来诸多弟子,吩咐道,“子罕,现如今我稷下学宫当中,已经有四大学院,而日后兴许会更多,你且传令下去,至此以后,下宫招收弟子名额由原先三千扩增到四千,至于上宫的名额也增加五十个”。
“是,师尊”,子罕心中其实有些不满,这稷下学宫是他和飞扬辛辛苦苦开创的,可是先是孙子和邓析子,现如今是孔子,而且据飞扬所说的话,将来还会有更多,凭什么他们好不容易开创的基业,其他学派什么事都不用做,就能来分一杯羹。
一瞬间,这子罕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个时间跟飞扬谈谈,已经加入进来的也就算了,可是不能再让别人进来的。
飞扬不知道他心中的不满,当即便又吩咐观众,“管仲,你带人去打扫房屋,为儒家众人安排好宿食”。
“管仲,竟然是管仲先贤”,孔子一听这话,这才打量起了站在飞扬后面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年人,没想到此人竟然是管仲,要知道,孔子对于管仲可是十分推崇的,曾经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野蛮人了。
除此之外,他还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意思是齐桓公多次、联合统一了诸侯,并不凭借战争,这是管仲的力量,这是仁,这是仁,由此可见孔子对管仲的推崇。
这孔子一生当中遗憾的事情不少,其中一件,就是生得太晚,没能有机会见管仲一面,现如今能够见到管仲,自然是令他狂喜万分,赶紧说道,“孔丘拜见管仲先贤,能见先贤之面,实乃孔丘三生之幸”。
“不必多礼,日后我等都住在稷下学宫,不必如此客气,跟我来吧!我为你等安排食宿”,管仲对于孔子也很有好感,毕竟若是有个人时不时就为自己歌功颂德,自己也会对这个人有好感的。
在孔子走后,飞扬取出两份《飞子国运篇》,将其交给了子罕和晏子,让他们将其拿去好生研读,然后将其列为玄学院课程之一。
现如今,飞扬已经编写出了《飞子堪舆篇》,《飞子谋士篇》,《飞子占星篇》,《飞子影杀篇》,《飞子国运篇》,至于那《燧易》,则是被飞扬更名为《飞子燧易篇》。
飞扬的学说,跟其他的学说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其他的学说会教人怎么为人,怎么处事,可是飞扬没有,他这些学说都是属于实用型的,《飞子堪舆篇》教人风水之术,《飞子谋士篇》帮助人成为谋士,《飞子占星篇》教人占星术,《飞子影杀篇》培养刺客,《飞子国运篇》可以让人学习国运。(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