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邓析子所开创的名家,虽然个个有辩才,但是却没有将其用到正确的地方上,而这回,飞扬的《飞子辩述》给了邓析子很大的启发,他们完全可以靠着这强大的辩才当一个谋士,虽然在出谋划策上不行,但却游走各国,当一个出色的外交官,为自己所属的国家争取更大的利益。
一瞬间,邓析子满面红光,看到了名家崛起的希望,等他将《飞子辩述》读完之后,当即便离开了稷下学宫,前去游历。
而等他回来之后,他的身旁便又多了两个弟子,一个名叫公孙龙,乃是赵国人,他来到学宫数十年后,就编著了一本书,名为《公孙龙子》,至于另外一个人,名叫惠施,乃是宋国人,同样也编著出了一本著作,名叫《惠子》。
其中,公孙龙提出了“离坚白”的学说,即认为一块石头,用眼只能感觉其白而不觉其坚,用手只能感觉其坚而不觉其白,因此坚和白是分离的、彼此孤立的,除此之外还提出了白马非马的理论。
至于惠子则是提出了“合同异”,即认为万物之同与异都是相对的,皆可合其同异而一体视之,另外还提出著名的历物十事,即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等等主张。
这公孙龙和惠子的出现,却是一下子壮大了名家的实力,让邓析子大喜不已,又抓紧完善他名家镇压气运的《邓析子》。
而就在飞扬编著《飞子谋士篇》的这数十年中,发生了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开创儒家的孔子,日后的孔圣人终于出生了,而且已经已经在四处求学了。
这孔子是何跟脚飞扬十分好奇,本以为他是哪位太古大能转世。可是飞扬动用燧人经一算,却是发现孔子身上有着一层层迷雾,令飞扬跟本无法探查出他的跟脚。反而是差点因此而受伤。
“这孔子要么是跟脚普通,但因为命中注定是儒家的开创者。因此受到天道的庇护,让别人无法算计他,要么就是某一位上古甚至是太古大能转世,由于这位大能实在是太过强大了,我才无法推演出他的跟脚了”。
飞扬顿时就是一阵气馁,他自从进入了洪荒当中后,靠着他前世的记忆还有他在易道上面的造诣,还真没什么是他不知道的。可是现如今,无论他怎么算,就是算不出这孔子的跟脚,这叫他如何能不受打击。
当即,飞扬就动了去会一会这孔子的想法。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而说到宋国。就不得不说到飞扬了,武王在攻破朝歌的时候,抓到了纣王之子武庚。在飞扬的建议下,武王非但没有将此人灭杀,反而是令列土分疆,将连同朝歌在内的一大块土地赏赐给了武庚,让他建国保存商朝祭祀,留下武王三个叔叔监国。
武王灭商后不久即病逝,周公摄政,此时妄图复国的武庚挑唆三大监国作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而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令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这就是其十五世祖,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木金父生叔梁纥,叔梁纥为陬邑大夫,乃是孔子之父。
孔子出生后,生而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的时候,父亲叔梁纥病逝,母亲被叔梁纥正妻赶出家门,于是带孔子到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自二十多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而后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随后改作乘田,管理畜牧,这就是孔子为什么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依飞扬对孔子的了解,想要找到他并不困难,而当他驾驭着游天剑刚刚离开齐国国都时,竟然遇到了一个人,年纪也就二十出头,由于出身贵族家庭,家里人帮助他在朝廷当中谋了一个官职,他这次就是要前去上任了。
当然了,他贵族的家庭乃至是即将成为齐国官员的身份,都不是令飞扬感兴趣的地方,飞扬之所以注意到他,那是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晏婴,如果不是跟他一同前往都城的友人在下面大喊大叫,飞扬还不知道下方这个其貌不扬的人,就是后世当中大名鼎鼎的晏子。
而在见面这晏子的瞬间,飞扬顿时又萌生了收徒的想法,他的《飞子谋士篇》刚刚问世,需要有一个人将其发扬光大,那这晏子就是最好的人选。
这晏子名叫晏婴,字仲,被世人尊称为晏子,乃是这春秋战国时代十分结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留下了晏子使楚、舌战群雄、南橘北枳、二桃杀三士等等典故,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并且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面对这样的人才,飞扬怎么能够不心动呢?
而且,这晏婴虽然被尊称为晏子,但却不是诸子百家之一,并没有自己的学说问世,就算飞扬将其收入门下,也不会坏了他的大好机缘,反而是能够将飞扬的《飞子谋士篇》谋略骗发扬光大。
当即,飞扬突然在晏婴的面前从天而降,对着吓得不轻的人晏婴说道,“晏婴,你可认识我”。
晏子和他的友人因为飞扬的突然落下,吓得从马上掉落,而当他爬起来见到飞扬的面孔后,顿时就是愣在了那里,久久不能回过神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