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样的情况,对于明军的空中飞艇来说,却是十分明显的轰炸目标。
温小六看到时机已经成熟,他通过望远镜看到下方敌军营地中,已经没有多少人影在活动,看来大部分敌军士兵都已经进入了梦乡。
温小六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间出击,就是因为凌晨时分,是人们的神经最疲劳,最需要休息的时候。
而这个时候,也是人们的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这并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尤其是对数量极其庞大的军队来说,更是无法改变这一特点。
因为这根本不是人的理智可以控制的,而是人类基因所决定的。
温小六看到现在对方营地内,根本对他们毫无察觉,便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除了温小六和前线指挥部所在的指挥飞艇外,其余飞艇全部在抵达对方营地上空的时候,就结成了环形阵。
这是为了防止对方的热气球,在明军飞艇发起进攻的时候,对明军发起进攻,而特意选择的阵形。
而这一次,明军空中飞艇编队所组成的环形阵,并不是之前那样将对方的所有热气球全部包围。
而是将所有空中飞艇结成一个很小的环形阵,正好处于对方营地上空的中央位置。
这样的部署,不仅仅有利于明军即将发起的轰炸行动。
而且一旦对方的热气球开始向明军飞艇发起进攻的时候,也能够立即分散,同时对热气球发起攻击。
一切准备就绪后,明军空中飞艇便开始向对方的营地内投下炸弹。
一瞬间,在欧洲殖民军营地的上空,一道道锐利的尖啸声突然出现。
紧接着,就是一片片爆炸声在营地中响起。
一时之间,在欧洲殖民军的营地中心位置,全部陷入了一片火海中。
这些投下的炸弹中,不仅仅有全部装着炸药的航空炸弹,还有一部分炸弹中装着大量燃烧剂。
这些燃烧弹落入欧洲殖民军的营地内时,在其它炸弹爆炸时产生了剧烈的燃烧。
这也是温小六特意安排的,就是为了能够尽量对敌军造成大量的杀伤。
燃烧弹不同于炸弹,它们会在落地后将附近的一大片区域全部引燃,利用其燃烧剂的粘着特性。
将燃烧剂附着在各种物体上,直到将全部能够燃烧的物质全部燃烧完毕后,才会慢慢熄灭。
而温小六选择在这次行动中,使用大量燃烧弹,不仅仅是为了给对方的人员造成大量杀伤。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给对方的物资造成大量的毁损。
有了这些燃烧弹,便能够尽最大可能,将对方的大量补给物资引燃。
很快,下方欧洲殖民军营地中的大火,就将一些堆积的火药桶引燃,进而引发第二轮的爆炸。
温小六在高空中看去,下方的欧洲殖民军营地,简直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一般,不断地升腾着热焰。
剧烈的大火所释放出的热量,不断上升,就连空中飞艇都感受到了下方的热气升力,而不断地向上方浮动。
之所以明军将首先攻击的目标选择在了营地中央的位置,就是因为温小六得知对方的大量辎重物资,大部分都堆放在了营地的中央。
这也是这个时代所有军队行军扎营时,所选择的通行做法。
因为在这个年代,只要将大军的辎重放在中央,就是最安全的。
只有少量的弹药和物资,为了方便取用,会分别存放在营地的各处。
但这一次,这支欧洲联合东印度公司的大军,却是携带了大量的重炮,所需要的弹药补给,也是十分庞大的数目。
同样,那些重炮也大多停放在了营地的中央。
温小六就是要在第一轮轰炸中,给对方造成最大的损失。
连同这些重炮,还有大量的弹药和粮食等,在明军空中飞艇编队的第一轮轰炸中,就损失惨重。
而在第一波轰炸之后,明军的空中飞艇并没有停下攻击的步骤。
反而是依旧保持着投弹的频率,不断地向下方投弹的同时,缓缓地将环形阵扩散开。
而那些接连不断落下的炸弹,也在从欧洲殖民军营地的中心,向着外围扩散着。
敌军营地的中央遭到猛烈的空中轰炸,而他们却对此毫无准备。
其实也不能说是毫无准备,对方是准备了大量的热气球,在营地周围的空域进行警戒的。
可惜他们对空中作战的理念十分原始。
以为只要将大批热气球放到空中,就能给他们带来空中的安全。
却根本没有想到明军的空中飞艇能够以极高的飞行高度航行。
与他们的热气球最高升限也相差了一千多米的距离。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的那些热气球,在一千多米的高度上,根本发现不了在他们的头顶上,已经有大量明军的空中飞艇抵达了。
所以温小六在第一波攻击发起后,那些热气球还没有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
一时之间,根本没有热气球去查看他们的头顶上空。
这又给了明军的空中飞艇实施继续轰炸的机会。
直到近一分钟的轰炸后,在地面欧洲殖民军营地内,大面积起火的情况下,他们才通过火光的映照,发现了他们头顶上方的明军飞艇编队。
而这个时候,明军空中飞艇编队,已经在快速的投放中,几乎将所有携带的炸弹,全部投放完毕。
温小六命令所有的空中飞艇,在投放炸弹时,将全部的四个投弹口全部打开,以求得到最快的投弹速度。
因为第一波攻击的弹药量,将决定着明军空中飞艇对敌军营地的攻击程度。
所以当对方的热气球发现明军空中飞艇的时候,明军飞艇上的炸弹和燃烧弹,差不多已经全部投放完毕了。
当欧洲殖民军的热气球开始一个个上升高度,试图对明军飞艇发起进攻的时候。
明军的空中飞艇编队反而率先向他们发起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