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洛在内阁和军部的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再次增加军费和扩充兵力的建议。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率先举手赞同的居然不是军部的各位高级将领。
而是内阁的李景等重臣。
李景说道:
“陛下,如今我大明兵指印度,仅靠前线两万余将士,很难将整个印度半岛的欧洲殖民军挡住。”
“而我们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意图对我大明发起战争的欧洲殖民者消灭,我以臣赞同陛下的扩军建议。”
李景说完后,内阁其它的大臣也是一片附议,纷纷表示赞同朱君洛的扩军建议。
就连南京内阁的张名振、张煌言等人,也十分赞成朱君洛的扩军计划。
同时徐方泰还拿出了新的军费预算增加计划。
目前大明虽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移民,消耗了大量钱财和资源。
但是目前大明的财政部依然有着大量的盈余,足够扩军所需。
朱君洛看到内阁全力支持,也是十分感动。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突然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人在华夏的李俊、姚远等人,都同时发来了急电,请朱君洛三思而后行,扩军之事暂缓行之。
而刚刚回到龙城担任军团长的张岳,此时也一样提出了反对的意见。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
因为在之前的多次扩军计划中,军方的将领都是极力支持。
而提出反对意见的,则是内阁,双方甚至会为扩军和增加军费预算支出的问题争吵。
双方经常吵得面红耳赤。
但这一次,内阁却是十分支持,军方的这些将领们,反而极力反对。
张岳等军方高级将领反对大规模扩军的理由也很合理。
原因是大明军队经过不断的大规模扩军之后,很多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地下滑。
尤其是原本战斗力十分强悍的一些军队,现在由于大量精锐被抽调到新组建的部队中。
又将大量没有经历过多少军事训练的新兵分配给这些军队。
看似这些军队的人数并没有变少,但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却因为大量新兵的加入,和大量精锐老兵的离开,变得战斗力急剧下滑。
最主要的是这些新兵,全部是从全国各地刚刚征召来的。
他们中只有一部分新兵,进行过简单的军事基础训练。
但是将这些新兵分配到各部队中后,一时之间根本难以形成战斗力。
不像之前的复国军,这些士兵全部都经历了长达半年的高强度军事训练。
在长期以来的训练中形成了相互协同配合的高度默契。
而现在的新兵加入到各部队后,根本不能将他们派上战场,否则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反而还需要抽调一些基层的军官们,专门去训练这些新兵。
这样一来,各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更让这些军方将领们头疼的是,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战斗力下降了很多,但是他们所要承担的军事任务却根本没有变少。
反而是他们所承担的任务有时还会更加严苛。
甚至在之前的几个月中,军部从各部队抽调走不少兵力,用来支援南洋作战。
现在人数少了,战斗力下降了,所承担的作战防御任务反而不仅没少,甚至比之前还要重得多。
随着大明与欧洲殖民军的战争开始,大明各地过境线上,都开始出现了一些异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驻军都不敢掉以轻心。
反而需要提起十二分的小心,来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
如果现在再征召大量新兵,必然又会从他们这些部队中,抽调大批骨干,来做为骨架组建新的部队。
然后再给他们大量新兵,做为补充。
这样一来,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
张岳将这些情况如实向朱君洛和内阁做了汇报。
朱君洛听了以后,并没有觉得张岳说的有什么问题。
这确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军队中大批骨干力量被抽调走,那么必然会造成军队战斗力的下滑。
但现在明军进入了印度半岛,而且已经与欧洲殖民军开战。
接下来必然会遇到 的问题就是欧洲殖民军一定会派出大批军队,前来进攻明军。
将他们刚刚丢失的达卡据点重新夺回。
达卡据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达卡据点位于印度次大陆与孟加拉地区的交界处。
一旦达卡据点落入了明军之手,那么就意味着欧洲殖民军将处于劣势。
他们在战略上,就会陷入很大的被动。
而如果他们能够在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将达卡据点重新夺回,那么明军就将在战略上,陷入被动。
于是现在达卡据点的归属,成为了大明与欧洲殖民军之间博弈的核心关键所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君洛对此也十分重视,达卡据点既然已经落入明军之手,那就断然没有再让欧洲殖民军重新夺回去的道理。
朱君洛之所以要尽快扩军,就是为了能够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反攻。
朱君洛想了想之后,说道:
“各军团所面临的压力,我能想象得到,但是如今前线战事十分紧急,我们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达卡据点再让欧洲殖民军重新夺回去吧!”
朱君洛的话说完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都十分清楚,达卡据点如果再被欧洲殖民军夺回,那么明军再想将其攻占,就没有现在这么容易了。
可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兵力从哪里抽调?
这次会议的内容全部由无线电台,通过加密后,再发送到南京军部。
在南京军部,南京内阁和军部的大臣们,也都在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
而这个时候,秦锐则说道:
“如果必须要扩军的话,那就干脆加大征兵的规模,各大军团的兵力也要进行扩充,不然的话,各大军团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印度半岛的战事固然紧迫,而各地边境线上,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啊。”
秦锐说的话,得到了不少大臣和将领的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