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洛打算在南洋也实行同样的政策。
他并不担心这些原住民部族会造反,在面对巨大的利益,和部族前途命运的时候,没有哪个部族会选择与大明对抗。
即使有个别顽固不化的部族,选择与大明敌对,其胆敢对大明发起进攻。
在大明现在强大的军事实力之下,最终的结果就是像日本岛那样。
在大明内部也同样十分赞成朱君洛的政策。
不仅仅是对一些原住民部族采取怀柔政策,就连一些周边的小国家,大明都会对他们充满善意。
而这一切长期以来施行的和善政策,给大明也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在大明军队所到之处,周边的国家无不欢欣鼓舞,因为他们知道大明军队不会对他们滥杀无辜,更不会侵略他们的领土。
甚至在很多国家和部族的眼中,大明是真正正义的化身。
在一些小国家或者部族之间发生冲突或者矛盾纠纷时,都会让大明来做裁决。
而大明的做法,最终都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这些年来,大明在华夏周边笼络了大批的友好国家和部族。
大明也经常会对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帮助,让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同时,大明的对外贸易,也给这些周边的国家和部族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他们在大明的扶持下,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上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有一些国家或者部族的首领,受到外人的蛊惑,想要对大明不利,他们国内的民众也不会答应。
就连罗刹国国内的民众,现在也对大明充满了敬意。
因为虽然他们国家战败后赔偿给了大明大量的土地。
但是大明并没有将这些土地上的罗刹族人当做外人,而是给这些地方提供了大量的资源,给他们修建了大批基础设施。
他们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好处。
并且在这些地方,大明并不拒绝罗刹人进入。
这些土地虽然割让给了大明,但在大明开放包容的政策下,罗刹人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实质性好处。
再加上大明对罗刹国进行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帮助他们抵御了来自于东欧各国的进攻。
而且协助他们在东部边境建立了牢固的军事防线。
在罗刹国内,大明所提供的各种经济和工农业援助,让罗刹国的经济很快就得到了恢复。
当然,这一切与大明的宣传部也有很大的关系。
大明宣传部通过各种方式,给罗刹国人传递了很多友好的理念。
现在罗刹国人都以自己是大明盟友为荣,人们都十分向往大明。
包括罗刹国的经济政策,也全都由大明帮助制定,现在的罗刹国经济已经趋向稳定,并且逐步好转。
朱君洛就是要通过种种和平政策,将大明的正义形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现在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本来就作恶多端,大明宣传部将他们的种种恶行公之于众之后,更是受到了所有人的唾弃。
大明宣传部已经准备好了通过种种印刷精美的画册,向世人提示一个庞大的邪恶势力。
这个庞大的邪恶势力,不仅仅在各个殖民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们就连欧洲本土的平民百姓,也不会放过。
而且欧洲本土的各国君主,都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在这些书籍中,大明用各种语言文字,和精美的图画,向世人讲述这个邪恶势力的大量恶行。
而大明现在就是在和其抗争,替良善的百姓们伸张正义。
这些书籍和报刊,已经在大明宣传部的主导下,被分布在各地的印刷厂和报社印刷出来。
大明自从建立了宣传部后,不仅在大明国内各地分别建立了报馆和印刷厂。
在欧洲、罗刹国等地,也设立了很多这样的机构。
其中报社专门发行报纸,为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
同时也为当地政府提供服务。
在罗刹国和欧洲的报社,每天都会为当地政府留下专门的版位,将其各种政策向大众进行宣示。
这一举动受到了欧洲各国和罗刹国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同时在报纸上,也会发布各种人们喜欢的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有诗词歌赋,也有散文小说,还有各种奇闻逸事和时政要闻,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报纸上的连载小说和时政要闻。
时政要闻让人们能够足不出户,就可以知晓天下大事。
但这些时政要闻,全都是在大明宣传部的主导下撰稿发布的。
通过这些时政要闻,大明宣传部可以精准地将各处殖民地发生的悲惨事件公之于众。
同时大明每次获得重大胜利,也都会在报纸上立即发布。
每天都有大量有知识的人们,在时刻关注着这些时政要闻,他们同时也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意见领袖。
他们受报纸的影响,会对大明产生深刻的同理心,同时也会对大明的一切军事行动抱有极大的期待。
而这些人的意见,又会影响到更多平民百姓的思想。
大明宣传部正逐步用这种方式,将欧洲和罗刹国的民心争取过来。
除此之外,这些报纸上连载的小说,也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
大明的小说创作,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繁荣的地步。
大明现在无论是美洲还是华夏大陆,都有着大批的小说作家。
而有明一朝,正是小说大发展的时代。
各种各样的小说层出不穷,各种题材推陈出新。
这些小说作家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创作的脑洞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脑洞,总是有大量的读者追捧,这些小说作家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在龙城的时候,就已经有大批小说家,在创作各种小说和话本了。
当这些小说和话本流传到欧洲和罗刹国时,更是受到了这些国家读者们的热烈追捧。
三天后,情报部门终于传来了消息,大明派出的情报人员在靠近罗刹国的地方,发现了一处秘密据点。
在那里,发现了大量伪造的龙元纸币,并且还有各种印制纸币的机器。
在得到消息后,朱君洛立即命令第四军团派出精锐力量,前去捣毁这处据点。
在情报人员传回的消息中称,这处秘密据点为了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没有驻守太多军队。
只是有不到两百人的护卫队,在那里看守。
这处秘密据点所处的位置也在深山之中,并且那里常年冰雪覆盖,人迹罕至。
虽然这里严格意义上属于罗刹国的领土。
但由于罗刹国与东欧各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常年交战,这里又属于寸草不生的地方。
所以并不受人们的关注。
大明情报部也是顺着来往于各地的商队,才找到这处秘密据点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人会刻意去关注这里。
但对于大明情报部来说,现在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到这些关于伪造龙元纸币的线索。
第四军团指挥官现在由李俊担任。
李俊接到朱君洛的命令后,立即亲自点将,从第四军团的雪狼卫中,挑选精英前去执行这项任务。
雪狼卫是第四军团的最强战力,也是可以与蛟龙卫比肩的绝对精锐力量。
大明的各大军团中,都有属于自己军团的特种作战力量。
而每个军团中的这些精锐作战力量,都有各自的特点。
像第一军团的蛟龙卫,最擅长的是海陆两栖作战,在南京城空降作战之后,蛟龙卫成为了第一支海陆空三栖部队。
之后,每个军团都成立了适应自己军团作战环境的特种作战部队。
而雪狼卫,就是以山地和高寒地区作战为主。
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在冰天雪地里活动,他们在西北高寒地区,简直就是如同鬼魅一般的存在。
而这支部队一直都不为外界所知。
知道这支部队存在的,也只有南京军部和第四军团的最高指挥官。
雪狼卫虽然执行过很多任务,但见过他们身影的敌人,早已经被全部击杀了。
雪狼卫就是游走在冰天雪地、崇山峻岭之间的一群神秘幽灵。
他们最擅长进行突袭,往往会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然后给敌方致命一击。
这次出动雪狼卫,正是因为任务所在的区域,是雪狼卫最熟悉的高寒环境。
雪狼卫有专属于他们的空中飞艇,这种空中飞艇不仅具备空中打击能力,而且整体的涂装也是雪白色。
在冰雪环境中,能够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令人很难察觉。
三艘空中飞艇搭载着一百名雪狼卫,一天后便抵达了位于罗刹国边境的目标方位。
为了不引起敌方的注意,此次出动雪狼卫,并没有通知罗刹国,甚至连大明知道这次行动的人,都寥寥无几。
包括第四军团内,也只有最高指挥官李俊知道这次行动。
雪狼卫此次行动,共分为十个小队,每个小队只有十人人。
在出发之前,他们便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情报,制定了多个行动作战方案。
抵达这片区域的时候,正是午间时分。
在高寒区域,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往往会进食大量高热量的食物。
而进食大量高热量食物后,人体为了消化这些高热量食物,便会给胃部提供大量血液,进而导致全身困倦。
所以在北方高纬度地区,人们都有午休的习惯,尤其是在严寒季节。
对这里的人们来说,午睡甚至比夜间睡眠还重要。
根据情报人员传回的情报,这里的人们往往在午间的警惕性是最低的。
反而在夜间,他们会特别提高警惕,想要从外部悄无声息地潜入,十分困难。
于是雪狼卫便将行动的发起时间定为了午间。
这处地点位于一片山陵之间,到处是冰雪覆盖,山间连树木都很少见。
方圆百里,没有丝毫人烟存在过的痕迹。
如果不是情报人员提供了信息,根本不会有人发现这里有一个秘密基地。
三艘空中飞艇借助山体的掩护,来到了目标所在的区域。
从空中也根本看不到地面上有任何异常。
三艘空中飞艇分别在距离目标方位不到五百米的地方降落。
然后九个雪狼卫小队,同时分为三组,每组三个小队。
一个小队负责在地面接应,两个小队前去执行任务。
三个方向,各有两个小队,互相掩护着迅速向目标方位前进。
两个小队并没有走在一起,而是极为分散,看起来相距很远。
两个小队中,分别有负责不同任务的探路尖兵、狙击手、突击手、爆破手、火力支援兵。
这些雪狼卫小队看起来人数不多,只有十人,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并且雪狼卫每个作战士兵的装备也是十分精良。
他们不仅装备着各式武器,而且还有专门为他们打造的防寒作战服。
不仅能够为他们在高寒区域作战提供防寒保暖,整体雪白色的外观,也能让他们在冰天雪地里更好地隐藏身形。
三个方向的雪狼卫小队很快便接近了目标位置。
然后各支小队前进的速度突然慢了下来,所有人迅速将自己的身形隐藏在雪地中。
在高寒地区,连飞鸟都极少存在,因此他们并不需要担心因惊扰到飞鸟而暴露目标。
现在他们已经距离目标方位不到三百米了。
前方雪地中闪过一丝亮光,从这些雪狼卫的眼前划过。
这是雪狼卫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联络方式。
在雪地中,一切声光信号都会变得极为显眼,很容易暴露自己。
所以雪狼卫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利用镜子的反光,向已方的作战人员发送信号。
镜子的反光,可以悄无声息地将阳光反射到后方,并且不会被前方的人察觉。
收到来自前方的信号后,各支小队便立即潜伏身形,原地待命。
然后各支小队中,很快便又有一名探路尖兵悄悄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