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真实的历史中,国家和国家、民族和民族之间,关系也并非如此简单。
否则的话,也就不会出现各种历史朝代的更迭了。
但这就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本质的区别。
这也是朱君洛一直以来面对外族侵略,采取猛烈回击态度的原因。
对于以游牧文明为主的这些欧洲殖民者,必须要将其打疼打怕,甚至将其关进牢笼之中,才能让他们变得老实。
这一次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已经失去了所有殖民地。
虽然还剩下雅加达城,还没有被彻底拿下,但那只是时间问题了。
对于这座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的城堡来说,朱君洛相信南洋舰队很快就能将其攻破。
现在朱君洛最关心的问题是,查明那些假币的来源。
最早发现假币的时候,朱君洛就对此事十分重视。
也正因为如此,在发现了假币的来源与荷兰东印度公司有着密切联系之后,才派兵前去南洋。
在最初的交涉中,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假币一事,一概不承认,并且拒绝与大明进行友好沟通。
直到南洋舰队登陆爪哇岛之后,找到了蛛丝马迹。
据南洋舰队情报部门传回的情报看,在爪哇岛上发现了大量残存的龙元假币。
但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破坏,并没有找到印制这些假币的印刷厂和相关印制设备。
而南洋舰队的出现,也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大明产生了深深的敌意。
他们主动向南洋舰队发起进攻之后,大明便立即开始了猛烈的回击。
现在假币是否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印制出来的,已经不重要了。
对于胆敢主动向大明发起进攻的任何国家和势力,大明都将采取最严厉的报复措施。
但是随着战争接近尾声,南洋已经基本被大明所掌控。
而假币的来源,依然没有找到。
情报部门查到的消息是,发现的大量假币来源,并不仅仅是南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
而目前只是在南洋区域发现了更多的线索。
于是朱君洛命令情报部,派出大量精锐力量,前去南洋彻查此事,务必找到相关确切情报。
然后揪出幕后的真正主使。
朱君洛不认为这个世界上,会同时出现多个势力,能够对大明的纸币进行伪造。
这背后一定是有一个庞大的势力,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而找到这个真正的幕后主使,才是朱君洛最关注的。
从假币出现开始,朱君洛就察觉到了有一股强大的黑暗势力,在暗中积蓄力量,随时准备向大明发起致命一击。
直到荷兰东印度公司展现出了令人吃惊的新式武器装备,朱君洛对自己的判断更是深信不疑。
这股庞大的黑暗势力,应该并不属于哪个国家。
而更像是凌驾于各个国家之上,并且在暗中操纵着很多欧洲国家。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大明开战之后,朱君洛便让驻欧洲的明军,对荷兰本土进行调查。
之前明军只是将欧洲的一些重要港口进行了驻守。
并没有对欧洲各国的内政进行干涉。
而对荷兰本土的调查,却是让朱君洛也十分惊讶。
现在的荷兰本土,有大批的贵族早已成为了一个空壳。
甚至包括王室中的大量成员,都早已经离开了荷兰。
至于消失的这些贵族和王室成员们去了哪里,答案只有一个,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除了荷兰之外,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很多欧洲国家的贵族们,很多都离开了欧洲本土,前往了他们在印度、非洲的殖民地。
情报部门还在对欧洲的深入调查中发现,这些欧洲的贵族们,大多数都加入了一个神秘的组织。
这个组织对外看来,只是一个十分不起眼的石匠公会。
但情报部却查明,这个石匠公会中有大量成员,都是欧洲各国的贵族和各行业的精英。
并且这些人中,大部分都已经离开了欧洲本土,前往了海外殖民地。
之后,情报部又将所有被大明俘虏的欧洲战俘,进行了一次严密的梳理。
从中找到了不少之前参与过这个石匠公会的成员。
这些人大多是欧洲殖民地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者是殖民地驻军的将领。
在审讯中,这些人却是并不清楚现在的情况。
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都是早已经被明军俘虏的。
对于现在欧洲的情况,他们并不知道多少。
而最近俘虏的欧洲殖民者中,也仅有几名荷兰舰队的高级将领,但经过审讯后,才发现他们也只是石匠公会的外围成员,根本接触不到核心机密。
包括其中有一些欧洲贵族,他们的身份虽然算是贵族,但比起那些石匠公会中的重要成员,他们根本不值一提。
经过情报部的调查,依然没有找到更有价值的情报。
而这却是让朱君洛感到更加焦虑。
随着一个个关于这个石匠公会的消息不断传回,一个十分庞大,而且组织严密的神秘势力,逐渐浮出水面。
但得到的情报越多,反而对其感到越神秘。
面对这样的一个神秘又庞大的组织,朱君洛想起了一个在后世可以呼风唤雨,影响整个世界格局的神秘组织。
两者之间何其相似,或许二者之间就是同一个组织。
朱君洛让情报部加强情报收集的同时,也意识到仅仅只靠情报部门,并不能将这个强大的神秘组织击垮。
于是朱君洛开始制定新的扩军计划。
现在大明虽然军力紧张,但这只是为了不让大明的经济被军事扩张影响。
但现在这个神秘组织的出现,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明的核心安全。
此时如果再不进行军事干预,恐怕用不了多久,大明的经济也会被其严重影响。
到那个时候,大明很可能会被拖入深深的泥潭。
不仅经济严重受损,大明国家安全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朱君洛立即召开御前内阁会议,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向在座的内阁大臣们说明后,所有人都被这个庞大的神秘组织震撼。
他们完全想象得到,整个欧洲大半的财力和各行业的精英们,全部聚集在一起,会是一个如何庞大的势力。
而且现在这个强大的神秘组织,已经将矛头对准了大明,并且已经对大明的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
在朱君洛提出要进行扩军计划的时候,所有人都十分赞成。
现在已经到了与这个强大的神秘组织势同水火的时候,如果再不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大明很有可能将会面临重大的危机。
在得到内阁的赞成之后,各部门便开始了紧急程序。
一道道政令下达到华夏美洲南洋各地。
在朱君洛的扩军计划中,首先是将现有的军队进行了更细致的划分。
并且对各地的驻军进行重新的整编。
原先华夏的七大军团,现在虽然依然保持不变。
但是各军团所属的士兵人数,都需要进行重新的调整。
每个军团中都会抽调出一部分兵力,由军部统一调用。
由于华夏大陆现在已经全部平定,各大军团的军队数量已经远远地超出了防卫所需。
而且朱君洛此次扩军计划,主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向南洋和印度半岛增兵。
所以距离南洋和印度半岛最近的华夏,就成为了首选。
朱君洛计划从七大军团中,抽调出三十万兵力。
其中二十万仍然为陆军,另外十万人则整编为海军陆战队。
这三十万军队全部是从各大军团中抽调的精英士兵。
尤其是将会整编为海军陆战队的十万人,更是从各大军团中筛选出的两栖作战精英。
华夏七大军团中,一多半的士兵都来自于华夏南方,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来自于沿海区域。
这些士兵们从小生活在水网密布的南方,他们几乎从小便有着与生俱来的极佳水性。
因此,从各大军团中抽调适合海陆两栖作战的士兵,十分容易便能找出一大批。
二十万陆军将会整编成二十个陆军师,分别驻守在安南和南洋区域。
十万海军陆战队则会整编成二十个海军陆战旅。
其中十个海军陆战旅,将会协同陆军在各地驻守。
朱君洛将大明军事扩张的计划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对大明的所有军队,进行重新调整,抽调出大批军力。
第二步是在大明领土外围进行大量驻军。
第三步是逐步地压缩欧洲各国的殖民控制范围。
抽调出大批兵力后,朱君洛首先便将目光放在了南洋区域。
对于大明来说,想要将整个太平洋打造为大明的控制区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安南和马来半岛派驻军队驻守。
虽然这些地方都属于不同的国家。
但是随着大明国力日益强盛,周边的这些国家对大明都十分尊崇。
大明与这些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和平为重,相互之间和睦相处。
尤其是大明在华夏复国之后,对周边的友好国家多有帮助。
他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大明的帮助之下,得到了大幅的改善。
在大明外交部的努力下,大多数国家都对大明派驻军队表示没有疑义。
而少数拒绝驻军的国家,大明也向其发出了警告。
如果发现这些国家与欧洲殖民者相互勾结,侵犯大明利益,大明将会对其进行严厉的反击。
接下来,大明在安南地区派驻了三个陆军师和一个海军陆战旅。
在缅甸派出了五个陆战师和两个海军陆战旅,驻守在靠近孟加拉海湾的地方。
在这里,大明将会建造新的港口,做为大明进军印度半岛的前沿基地。
与望州城的军事基地遥相呼应,一南一北对印度洋形成军事防御屏障。
另外大明还在马六甲海峡两岸驻守了四个陆军师和两个海军陆战旅。
将马六甲海峡牢牢地控制在大明手中。
只要将马六甲海峡和巽他海峡控制住,从印度洋来的欧洲舰队,就只能绕道从更远的地方,进入南洋海域了。
除此之外,朱君洛还派出了三个陆军师和两个海军陆战旅,向大洋洲进军。
现在的大洋洲,还没有被欧洲大规模殖民。
主要的原因是这里地广人稀,想要将大洋洲开发成大片的殖民地,首先要向大洋洲运送去大量移民。
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欧洲殖民者。
欧洲的几个殖民国家,也只是象征性地在这里派驻了少量军队,和一些移民。
但是在南洋舰队的攻势下,现在有很多欧洲殖民者逃到了大洋洲,并且准备在那里建造新的据点。
而且据情报部门获得的情报称,大洋洲有着丰富的矿产,欧洲的殖民者在那里已经修建了矿场,并且准备在那里建造永久的据点。
朱君洛给南洋舰队发去急电,让乔国安迅速将南洋地区的欧洲殖民者扫清后,派兵登陆大洋洲,为后继大军进驻大洋洲建立前哨基地。
乔国安收到朱君洛的急电后,便立即给前线各部队下达作战指令。
由空军第五编队前往雅加达城,协助雅加达城外的武装民军,迅速将雅加达城攻占。
空军第七编队则与蒸汽战舰编队协同,将投降的荷兰舰队押送至巽他海峡。
同时南洋舰队的主力舰队,也已经从望州城港口出发,向巽他海峡进军。
南洋舰队在望州城港口,只留下一支分舰队,负责在婆罗洲岛周边进行巡航。
保护赤砂港口至望州城港口之间的铁矿运输航线。
现在的望州城军工厂和钢铁厂,已经全面开工,每天的产量达到了近两百吨弹药。
同时望州城内的其它基础设施建设,也在陆续开始建设。
现在的望州城,已经成为了大明最外围的大型综合性城市。
望州城将要承担起整个南洋区域的军事经济支柱。
而与此同时,华夏大陆方面也已经向望州城派出了第二批援军,正在向望州城港口赶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