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洛纵观历朝历代变更交替,没有一个王朝能够千秋万代,与其这样,朱君洛便不再纠结于权力集中于皇权。
他只想让自己的子孙安享太平,而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姓,很容易导致为了权力而争夺,总有一天,自己的子孙后代会因为至高无上的权力而被人迫害。
所以朱君洛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制,朱家一姓将做为国家皇权的象征,而国家治理的权力则交给内阁为首的政府体系。
这样一来,华夏一族便能够永远有足够的动力去服务于自己的国家。
因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交给了他们自己来主导,而不仅仅是一家一姓的国家。
虽然名义上仍然以朱家为皇帝,大明子民都要效忠于朱家,但这更多是一种国家象征。
效忠朱家就是效忠大明,朱家就是大明的象征。
各地将来都会以民意为主,充分发挥民众的主动性,让他们为了自己的福祉去改善这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只要朱家放弃对国家权力的高度掌控,将绝大部分权力都交给政府和内阁,而政府和内阁则由民众选举产生。
这样一来,华夏一族起码不会因为皇权的争夺,再次陷入战乱。
而且朱君洛的子孙后代,也不会因为手中的皇权而招来灾祸。
但这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想法,目前大明初定,还没有到实行这个变革的时候。
朱君洛现在只是想着如何让大明的国力更加强盛,政局更加稳固。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步地将一些权力交给内阁和各地政府,同时大力推行民意选举。
将民意选举尽可能地推行到一些惠及民生的领域,让民众大开心智,充分体会到自己当家做主的好处。
朱君洛这么做,并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而是真正地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着想。
大明现在的生产能力和科技水平,虽然已经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但与那些已经发展了几十上百年的殖民强国相比,并不占太多优势。
而朱君洛如今想要让大明爆发出更多的驱动力,就要从民众的自我驱动力上想办法了。
在美洲,尤其是在龙城,朱君洛离开的这两年里,依然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
其实朱君洛自己也很明白,就算他人在龙城,除了军事方面和技术方面给出一些启发之外,他很难再做出更多的贡献了。
而大量具体的内政事务,他不插手,反而会更加高效地完成。
如果他插手,很多时候其实是在给内阁添乱。
龙城一直以来实行的民意代表制度,现在逐渐地体现出了强大的力量。
人们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努力,当他们发现律法和制度影响到了他们现在的生活和工作发展,他们就会努力去改变这一点。
而选举出来的那些民意代表们,也很愿意为更多的人去服务,因为他很清楚,他之所以能成为这个民意代表,正是因为他能够为民众发声,将他们的诉求说出来,并寻求到解决的办法。
如果民众发现他做不到这一点,那一年一度的选举期来临的时候,就只能换一个民意代表。
这种制度下,龙城的民众爆发出极高的内在驱动力,不仅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而且工作热情也非常高昂。
很多人们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寻求各种进步,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有更高的话语权。
至于会不会出现剥削的现象,这倒不是朱君洛担心的问题,因为在美洲有大量的战俘和矿工,最繁重的劳动都由他们来做了。
华夏族人只需要去努力地完善和发展各种制度和科技,尽一切努力去保持大明的强大优势地位就可以了。
现在的美洲不仅仅有大量的战俘,在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
甚至有很多其它国家的人专门跑到美洲来当劳工,因为在大明统治下的美洲,即使是做劳工,所得到的报酬和待遇也比他们在自己的国家强得多。
大明也开放了对其它国家民众的接纳渠道,每个月都会有一批经过严格审核的各国劳工来到美洲。
这些人基本上都集中在各个种植园中,从事各种体力劳动。
至于将来这些人如何对待,朱君洛觉得只要有更加完善的律法和制度约束,这些人即使现在还不能完全对大明产生认同感,但几代人之后,应该会觉得自己就是真正的大明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明国力的强盛,只要大明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在世界各国中有着极高的话语权,相信每一个人都会以大明人为傲。
而朱君洛现在所要做的,也正是这一点。
只有不断地保持着大明的优势地位,大明和华夏族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让人向往的国家和民族。
朱君洛还考虑着在全世界范围内,对世界各国的优秀人才进行招揽,用全世界各个民族最优秀的人才来为大明服务。
现在的大明已经建造了多所大学,各种研究院更是数不胜数,还有各种职业学院。
学术研究方面也有了很高的水平,现在无论是在数学还是物理、化学、动植物、医学、哲学方面都产生了大批的专家学者。
他们为大明创造了大量的基础学术研究成果。
这些人都是大明学术界的权威,也是大明的宝贵财富。
虽然有些领域的学术成果,大明还无法远远超越其它国家,但至少已经不比其它国家和民族差太多了。
而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领域,大明由于这几年的飞速发展,大量机械设备和化工产品的应用,还有中医的大范围应用,这几个领域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国家。
其中有很多贡献都是外籍人士创造出来的,这些人都是最早归顺大明的欧洲人。
他们在大明得到了更高的待遇,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对大明并无二心,他们唯一注重的就是学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