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边境贸易站的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之后,这些在大明边境开设的贸易站一天比一天繁荣了起来。
而在这种繁荣的贸易之中,大明监察部派出了大量的谍报人员参与在其中。
不断地向罗刹国内渗透,获取更多更详细的情报,并且开始向罗刹国内进行各种策反和鼓动。
而策反的主要对象是一些蒙古和哥萨克人,这些人本来在罗刹国内就属于被歧视的种族。
他们之所以加入到罗刹国内,主要是因为罗刹国雇佣他们对外征战。
但是这些年,阿列克谢一世登基后,他们受雇佣的次数越来越少。
这让他们这些人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
而另一方面,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所换回的,却是一些比正规军少了很多的报酬。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就连他们用命换回的酬金,也已经买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尤其是粮食和各种生活物资,在最近的几年里,罗刹国内的物价不断地上涨。
不断高涨的物价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困难。
很多蒙古人和哥萨克人都已经在罗刹国境内生活了几代人,他们已经在这里安了家。
他们的家人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的土地和其它的资产。
全家人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他们这些在外征战的男人们。
而现在他们却无法为家人赚取足够的生活所需。
原本他们还能偶尔组织起一些人来,偷偷地对周边的一些地方进行劫掠。
但是随着罗刹国内的军力越来越强盛,现在他们也只能忍受着穷困的生活,不敢有丝毫其它的想法。
大明监察部通过大量的情报,分析得出罗刹国内最受压迫的就是这些人。
而这些人的力量却是不可小觑,他们一旦被组织起来,是一股十分强大的武装力量。
在朱君洛的同意下,大明监察部开始有意地与罗刹国内的这些蒙古人和哥萨克人接触。
先是给予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帮助,然后逐步建立友好的关系。
开始并没有跟这些提起过任何关于两国之间的事情。
而对于罗刹国底层的这些人来说,罗刹国与大明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
而且以前的很多年之间,两国之间也没有发生过任何战争。
但是现在大明却能够给他们带来很多的粮食和生活物资。
在生活的压迫下,他们更不会想太多。
于是,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和哥萨克人对大明的好感与日俱增。
其中也有一些穷凶极恶的蒙古人和哥萨克人想要对大明的贸易站和商队进行劫掠。
但是在几次袭击后,却并没有能够得手,反而是被击退。
然后在几天的时间内,这些参与劫掠的人全都消失不见。
至那以后,便再也没有人敢去打这些大明商队和贸易站的主意了。
另外监察部还安插了一些蒙古族的细作进入到罗刹国内。
现在的罗刹国,只要有钱,甚至是只要有粮食和各种商品,便能够做到很多的事情。
这些蒙古族的监察部细作被安插到罗刹国内之后,很快便以各种身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然后又在监察部的刻意培养下,这些人便慢慢地成为了一些蒙古族人的领头人。
他们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整个罗刹国内近百万的的蒙古族人,没用多长时间,便有近三分之一的蒙古族人被聚集了起来。
其中更有近十万的蒙古人都是曾经跟随罗刹国军队四处征战过的战士。
大明监察部给他们的任务是,只需要将这些人照顾好,不要出乱子就是大功一件。
而对于哥萨克人,监察部则是另外的一套策略。
对于这些哥萨克人,则是不断地在他们的聚居地内散布各种消极的言论。
这些消极的言论,都是与哥萨克人相关的负面言论。
而且这些言论,都是罗刹国内公认的大学者或者高官发表的。
甚至还有一些是阿列克谢一世本人所说的。
这些言论的真实性非常高,根本不会有人怀疑其真伪。
但经过监察部有意的编排后,将这些言论全部集中起来,经常在这些哥萨克人的周围散布。
便让这些本来就在罗刹国内生存维艰的哥萨克人心中更加不安起来。
与此同时,在罗刹国内的主流民族人群中,监察部通过贸易渗透进去的细作则不断地引导他们对哥萨克人产生敌视。
原本这些哥萨克人就被罗刹国人看不起,认为他们只是一些强盗、疯子。
而且要不是他们,罗刹国也不会与周边的那些国家产生摩擦。
因为在历史上,这些哥萨克人虽然跟随罗刹国军队四处征战,为罗刹国打下大片的领土。
但是这些哥萨克人纪律涣散,生活作风也十分糟糕。
一直以来都受到所有人的唾弃。
而且这些哥萨克人比起作战来,更为擅长的是劫掠。
他们往往会对经过的地方进行大肆的劫掠,走到哪里就抢到哪里。
于是,他们的名声便越来越坏。
而在对外作战的过程中,他们更是胆大妄为,常常对周边的国家和地区进行疯狂的劫掠。
引起了很多原本并不参与战争的国家也对罗刹国产生了仇恨。
随后便慢慢地将罗刹国孤立起来。
甚至经常联合起来与罗刹国进行对抗。
这让罗刹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越来越糟糕。
也正因为如此,罗刹国这些年来边境一直不得安宁。
其中很多的摩擦都是因为这些哥萨克人引起的。
而现在的罗刹国皇帝阿列克谢一世登基后,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开始减少雇佣哥萨克人参与战争。
但一时之间,很难消除周边国家对罗刹国的印象。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其它国家对罗刹国的印象就是一个野蛮的国家。
而这种印象其实主要就是来源于罗刹国军队中大量存在的哥萨克骑兵。
他们嗜血好杀、奸淫虏掠,无恶不作,简直是人类恶行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