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六月底,江南地区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的时节到了,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号称‘双抢’,抢收抢种,农人忙的屁股不粘地,‘春争日,夏争时,凡事愁早不愁迟’,晚稻栽植正值盛夏,万物生长迅速,前一个时辰栽的秧与后一个时辰插的秧也有明显区别,耽搁一天后,即使是同一丘田里,先后所插的秧颜色就绝然不同。

所以又有俗语‘插田如上阵,打禾如抢宝’的说法,这个时节也是大明王朝的百官农忙节,也就是三王进京的第二天,七月大朝的前一天,这一天朝廷放假一日,各衙门官员和在京王公贵族皆要到地里参加插秧,太子朱标则代表皇上前往城外象征性地插秧。

一大早,李维正去署衙点卯,却被告知今日农忙节,他不用培训规则,须到城外一起参加插秧,这没有什么可以商量,锦衣卫的官员当即发给他一只装秧苗的簸箕,一顶斗笠,不用换朝服,直接和其他官员一起去城外。

放眼望去,城外田野里是一片片如明镜般的水面,白亮之色如幔毯般铺在大地之上,点缀在其中的是不计其数的黑点,这是抢种农民,今年风调雨顺,天佑大明,北方的小麦和南方的早稻都喜获丰收,田野里到处可见一张张喜悦的笑脸,

明初官员的种田可不像今天的植树,不是做做样子就可以混过去的,每个官员都是自己的硬指标,多少秧苗、多大面积都有严格的规定,上至一品太师,下至从九品吏目,无人能例外,若胆敢徇私舞弊,雇人下田,一旦被弹劾,轻则丢官、重则流放,因此,平时朝廷里一身斯文的官员们纷纷卷裤下田,体会农人的辛劳。

李维正的责任田位于金川门外,是一块约一亩地的官田,周围都是和他一样的新任官员,他虽出身农门,却从未下过田,这一点朝廷也替他们想到了,特地让一个老农教授他们种田技巧。

一群五六十名新官正围在旁边听老农传授经验,“这整田如绣花,绝对是件细致活,一丘田平整出来留一掌养田水,要求平整如镜,一则放水时利于全丘灌到,再则头禾秧短,插在高处容易晒死,插到水洼里又容易淹死,生长不一,抽穗就不会整齐,所以说犁田要深,耙田要平,锄头底下看收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说插秧,俗话说‘头禾粘粒米,二禾插到底’,说的是头禾秧苗短小,故讲究插秧要浅,利于尽快返青分蘖,而晚稻讲究“二禾子不要粪,全靠秋风秋雨送”一则说明晚稻更多依靠风调雨顺,雨水足、气温高,稻子才能长得好,另外,秋风一到,虫害减少,丰收就有了几分把握。同时也说明晚稻插下去就要禁得起风雨摇摆。所以二禾子讲究插到底,一来防秋风吹得秧苗脱泥随水飘走,再者防成熟期倒伏,影响收成。”

老农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们大多一知半解,几个年轻的官员听到‘二禾子讲究插到底’时,不觉悠然神往,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目光,不知到他们想到哪里去了?

老农年年岁岁照本宣科,早已经形成了一套招式,他讲完一通理论,便拿起一株秧苗,指着中间的部分道:“记住了,插到这么深就可以了,前后左右各隔半尺,就这么多,插插就顺了,大家抓紧时间干吧!”

大家一哄而散,各自去自己田地,李维正把裤子卷得老高,光着脚进了田,田泥又腻又软倒也十分舒服,太阳虽毒,却不觉得热,他刚开始下手生涩,可插了几支秧苗后,便渐渐找到感觉,竟一路领先,这插秧也是讲天份,最后熟能生巧当然是一个样,可熟的过程却能看出一个人的资质,当别人连一行的一半都没插到时,他已经转弯插第二行了。

在田埂上巡视的老农也惊讶地蹲在他旁边看他插秧,他伸手试了试深度,不深不浅正好,老农见他长得粗壮,便点点头笑问道:“年轻人,你在家里是老把式吧!”

“没有,我这也是第一次插,我觉得关键就是要找那种感觉,找到了就一路顺利。”李维正站起身擦擦汗笑道。

老农一拍大腿赞道:“说得不错,就是这个理,关键就是要找到手感,当年我足足插了三天才找到这种感觉,可你居然只要一盏茶时间。”

老农无限感慨,这个年轻人不当农民去当官,着实有点可惜了。

这时,田埂上围得人越来越多,众人窃窃私语,议论着李维正,他越插越快,不到一个时辰便大功告成,而其他人皆只插了一小半。

“好了,第一个已经结束。”两名考评官员大声宣布,他上前拱手笑道:“恭喜了,你这可是有记录以来第一人,你任务已经完成,这边登记一下便可以回家了。”

李维正登记了名字官职,他下午还要去礼部参加学礼,他洗脚穿上了鞋,回头望着排列得整整齐齐的秧苗,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今天的顺利,会不会是明天升迁的先兆呢?这时他心中忽然生出一种念头,自己什么时候也能为官一方,去种一种田呢?

.........

朱元璋虽然没有去城外,但皇宫御花园也种了一百多亩稻子,其中朱元璋本人亲自种了一亩,他则带领侍卫、太监们在这里栽插秧苗。

和朱元璋在一起劳作的,是他的两个爱孙,一个是长孙朱允炆,另一个则是燕王长子朱高炽,朱高炽今年十二岁,小朱允炆半岁,年纪虽小但长得却颇为肥胖,只插了一会儿秧苗,便已累得气喘吁吁,他虽然外形不佳,但品行端正、仁厚儒雅,也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见他插秧吃力,便慈爱地拍了拍他的头笑道:“胖孙儿,歇一会儿吧!”

“皇爷爷,您歇一会儿吧!我不累。”朱高炽见朱允炆插得比他多,正埋头苦干,他便起了争胜之心。

朱元璋见朱允炆也是满头大汗,他呵呵笑道:“你们两个都停下来,和朕一起过来歇息。”

朱允炆和朱高炽不敢不听,都放下了秧苗,朱元璋一手牵一个,带他们来到一棵树荫下坐下,几名侍卫连忙给他们送上了水,朱元璋喝了一口水,取下草帽扇了扇,他望着绿油油的稻田,感慨地道:“你们看见没有,这些可是国之根本啊!”

朱允炆接口笑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皇爷爷指的其实是民乃国之根本。”

朱元璋见扁头儿聪敏,心中大慰,他眼一瞥,见次孙高炽似乎有所思,便打趣地笑道:“胖孙儿,你每餐吃得多,想必更有体会吧!”

朱高炽挠了挠后脑勺,有些难为情地笑道:“孙儿在想,假如有什么新的粮食作物产量又多又好种,咱们大明的粮食问题可就解决了。”

一句话说中朱元璋的心事,今年户部的数据,大明王朝已经突破了七千万人,粮食问题便开始有些尖锐起来了,年初他特地下旨,严禁民间私自酿酒,又鼓励百姓开荒种地,但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大明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多,粮食问题会始终困扰大明。

朱高炽虽不像朱允炆那般站得高,却指出了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朱元璋默默地点了点头,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

这时,一名太监匆匆走来,躬身禀报道:“陛下,燕王和晋王在外求见陛下。”

“宣他们觐见。”朱元璋似乎知道他们要来,他便站起身对两个孙儿笑道:“你们随我来,先歇息一会儿。”

他带着孙儿快步走到一座六角亭中,侍卫们已经在此布置好了一个简单的办公场所,朱元璋坐下,让两个孙子一左一右站在后面,片刻,侍卫们将燕王和晋王领进了亭内。

朱纲反复考虑了一夜,他最终决定听取四弟的意见,向父皇坦白认错,既然父皇的本意不是针对他,那他如果避重就轻反而会让父皇反感,何况自己与北元有功劳,尚可将功抵罪,他下定决心,正好燕王邀他进宫呈报战况,两人便一起结伴进宫求见。

两人上前跪下,齐声道:“儿臣参见父皇,愿父皇万岁万万岁!”

“两个皇儿辛苦了。”朱元璋笑容满面地将他们扶起来,拍了拍他们的肩膀笑道:“这次进攻北元,你们二人做得很好,给朕争了光,有我虎儿在,蓝玉、冯胜也可以退休了。”

朱棣连忙躬身道:“父皇,其实大将们也有很大的功绩,我给父皇的报告中提过,傅友德这次居功甚伟,他迂回作战,斩杀北元太尉乃儿不花,儿臣要为他请功!”

朱棣转弯抹角地提到了他写的那份报告,朱元璋显然只想到了儿子提升傅友德的良苦用心,却没有意识到他隐藏得更深的用意。

他又坐回位子,随手从桌上取过那本战报,上面已经被他画得圈圈点点,他翻看了一下便笑道:“傅友德的功绩朕自会表彰嘉奖,但你们二人是朕的儿子,该怎么表彰你们,朕一时拿不定主意啊!”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目光无意中又瞟到了龙门所之战,一下子让他想起了武昌夺信之事,他斜睨了晋王一眼,不冷不热地笑道:“老三,你似乎没有专心去打仗啊!”

朱纲的心吓得怦怦直跳,他慌忙跪下请罪:“儿臣一时糊涂,听信了幕僚之言,派人去武昌夺信,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幕僚之言?”朱元璋的脸色阴寒如冰,他冷冷问道:“怂恿你追信的幕僚是谁?”

“是、是......”朱纲有些犹豫,但为了保自己,他也只好牺牲手下了,他低声道:“是儿臣的幕僚陈涵。”

“一个小小的读书人竟敢挑拨我骨肉之间的关系。”朱元璋一声厉喝:“来人!”

两名侍卫应声而入,“在!”

“命锦衣卫立刻派人去太原,将晋王幕僚陈涵全家抄斩,灭其三族!”

侍卫领命而去,朱元璋又冷冷地看了朱纲一眼,“那你准备怎么认罪?”

就在这时,朱允炆忽然上前跪倒在地,“孙儿恳求皇爷爷饶过三叔!”

朱高炽也上前跪下,他却一言不发,朱元璋似乎并没有生气,他瞥了两个孙儿一眼,叹了一口气对朱纲道:“你看见没有,连你侄儿都知道亲情难续,为何你却做出那等伤害手足之事?”

朱纲满面羞愧,低头不敢说话,朱元璋又看了看朱棣,意味深长地问道:“你呢,有没有专心打仗?”

朱棣慌忙跪下道:“儿臣知道这次对北元作战父皇对儿臣寄予了极高的希望,也关系到儿臣在军中的地位,儿臣专心作战,没有任何杂念,但儿臣诱敌深入之计有伤天和,也请父皇责罚。”

朱棣也有了腹策,这件事就算和父皇私下谈,他也绝不能承认,如果韩淡定之事被揭穿,他会象晋王一样,把责任推给下属。

朱元璋看了他半天,脸色阴晴不定,过了片刻他才缓缓道:“你报告中提到的李维正就是太子派的追信人,既然你肯为他请功,那就说明你和此案没有关系,这个李维正也否认了你参与夺信,既然如此,朕就相信你一次,至于诱敌深入之事,乃兵家之计,朕不怪你,但以后也不能常用,大道理我就不多说了。”

朱棣知道父亲其实是不打算追究他了,不过他心中还是一愣,他没想到李维正竟在关键处帮了他一把,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一时反应不过来其中的原由,此刻也没有时间给他细想,他连忙道:“父皇的教诲,儿臣将铭刻于心,另外儿臣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父皇成全。”

此时,朱元璋的暴戾之气已经完全消失了,又恢复了他为父亲、为祖父的慈祥,他摆摆手对儿孙们笑道:“站起来说话!”

朱棣和两个孙子都站了起来,唯独朱纲没有看到父皇的处罚,他不敢站起来,朱元璋见他知趣,便暗暗点了点头,对他道:“本来朕要重罚于你,看在你是受人撺掇,又立有战功,朕这次就轻罚于你,朕罚你把朕御花园的剩下十亩秧苗插满,不准有任何人帮忙。”

朱纲长长松了一口气,四弟的劝告看来是正确的,这一关他总算逃过去了,他偷偷瞥了朱棣一眼,心中暗暗感激不已。

朱元璋又回头对朱棣道:“说吧!你有什么小小的请求。”

“儿臣在龙门所很欣赏这个李维正的见识和为国效死命的忠心,儿臣想请父皇把他封到燕地,儿臣会重用于他。”

朱棣说得是实话,李维正此人有胆有识,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若肯效忠自己,自己会坚决重用他,反之,他也绝不能让李维正被太子所用。

朱元璋却笑而不语,李维正这个人,太子想要他做侍卫长,燕王想要他为将,看来真是个人才,不过他却不打算给他们,怎么用这个李维正,他朱元璋自有考虑。

他淡淡一笑道:“这件事,朕在明天早朝上自有安排。”

.........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仙朝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一缕幽香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魂穿汉末:朕要让何皇后生二胎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太监也懂扶龙术,女帝直呼求带飞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十三皇子十年藏拙,真把我当傀儡昏君啊?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醒来成了桓侯张翼德弑兄杀父,我登上大位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亮剑:特战小组恭喜发财关于南朝贵公子是我冒充的这回事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掌握天幕,行走万朝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狂魔战神杨再兴我在异世当神捕的日子本王一心求死,为何逼我做皇帝紫鸾记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被海盗打劫了,最后成了皇帝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什么!越娶妻越强穿越三国做将军科举风云之张诚传奇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红楼:玩主天下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穿越武大郎,开局大战潘金莲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三国:家父潘凤笑傲天下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大秦:九皇子的全能逆袭穿越白虎之洪荒弃婿崛起之路三国之我是正经人伏羲夫妻我打罗马?真的假的?大周九皇子魂附废柴公子开启逆袭成就霸业大汉兵王日月悬空江山百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