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军纪律严明,爱护群众的消息不胫而走。
广大吐蕃同胞热烈欢迎、热切关怀这支军队。
吐蕃军从东中日哇撤退时,把群众集合起来,用腰刀砍树头,恫吓大家不准亲近“中原军”。
一五五团一到,当地人却立即组织群众用半天时间扎了14只木筏,又连续划了一天一夜,把我军送过扎曲。
昌都城外小头人次成等五人,骑马走了两天一夜,迎到了一五五团三营,然后拿着部队给他们的一捆我军颁发的《进军吐蕃各项政策的布告》,走在部队前面,一路张贴一路宣传。
这个营到昌都后,正在为断炊而苦恼之际,又是这位次成,为部队送来了5头牦牛,20只羊。
左路我军进抵达马拉山时,也遇到10多名骑马从昌都远道赶来的小头人和群众代表。
他们不但为部队带路,而且邀请部队住到他们家中。
我们部队就是这样依靠群众支援,依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苦难。
生动的事实,使大家加深了对“靠人民群众走路,靠人民群众吃饭”指示的理解。
在统一计划、指挥之下,我军各路部队的行动,犹如一支经过严格训练的乐队,配合极为完美。
10月19日当迂回部队完成切断敌军退路任务,转兵东进直指昌都之时,中路、左路部队也同时兵临昌都城下。
最先进入昌都的是一五六团。
19日21时,该团三营九连抢占扎曲河上的四川桥,发现已无守军,随即进城,仍未遇抵抗。
22时左右,三营即控制了城内各要点和昂曲河上的云南桥。
城内有吐蕃军未及撤离的一个甲本,主动向我军缴械。
虽然是在夜间,仍有不少群众走上街头欢迎我军,有的还送来食物。
当夜,十八军侦察营一部也进入昌都。
次日,一五六团主力和军炮兵营先后入城。
得悉守军已经西逃,一五六团即派两个连向俄洛桥方向追击,又派部分兵力于昌都东南截击自觉雍、妥坝方向溃逃下来的敌军。
左路部队也组织兵力向昌都以南追击,于昌都西南10多公里处俘获百余人枪。
此后几日,北集团各路部队按照师的统一部署,于昌都、恩达、类乌齐、冬中日哇之间地区,对溃散敌军展开宣传攻势,争取向我军投诚。
在北线集团各路部队胜利进展之时,南线集团也按预定计划行动,取得重大战果。
南线集团右路部队于10月8日分别自巴安以南的牛谷渡、竹巴笼等外渡江,歼灭守军数十人,对驻守宁静的吐蕃军九代本形成钳击之势。
12日,九代本德格·格桑旺堆在我争取下率官兵400人起义。
15日,左路部队主力渡过澜沧江向北疾进,于19日占领左贡,22日进抵邦达,切断了昌都吐蕃军南逃通道。
南线集团左路部队于6日攻占门工,8日夺取碧土,12日解放盐井,降服吐蕃军400余人。
10月24日,昌都战役胜利结束。
昌都战役还有一个“尾声”。
战役结束后,在类乌齐战斗中漏网的七代本普隆跑到洛隆宗(县)后,以一部兵力控制了怒江上的嘉玉桥,妄想阻止我军继续西进;同时纠集来自各地的散兵游勇和被我遣散的吐蕃军200余人,扬言要将他们武装起来,进行“反攻”。
为消除隐患,巩固我军的前进阵地,52师命154团将其歼灭。
团长亲率一个加强连,于11月9日从恩达轻装出发,征服了绵延四五十公里的瓦合山;又翻越陡峭的努西卡拉山,行程百公里,于11日18时突然出现于嘉欲桥头。
几名敌军士兵正在强迫群众破坏桥梁,没等他们明白过来,便当了我军的俘虏。
为了出其不意,团长决定连夜奔袭洛隆。
部队稍作休息、调整,于20时出发。
从嘉欲桥洛隆有40多公里,中间有一座上下20公里的大山。
经过前段长途行军的锻炼,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休整,部队体力充沛,斗志昂扬,天刚破晓便赶到洛隆。
部队突然冲进城内,真是神兵天降。
从睡梦中惊醒的敌兵在街上狼奔豕突,脱缰的马匹嘶叫着狂跑。
我军仅消耗30发子弹便结束了战斗,七代本普隆和他率领的27人全被活捉,我军乘胜追击,又投入两个连的兵力,于15日解放硕般多,18日进占边坝。
这几处守军都闻风而逃。
此后,我军为表示和谈诚意,即停止前进,调整部署,准备过冬。
整个吐蕃军队在昌都战役中损失过半,彻底打垮了他们以武抵御一统的迷梦。
顽固势力开始动摇,爱国力量则受到极大鼓舞,更加坚定。
最终,双方签订了和平协议。
在整个昌都战役中,作战部队取得如此出色的战绩,与后勤保障是密不可分的。
当时就提出来了“补给重于战斗”的口号。
而运输实在是太困难了。
如同时配合18军进入吐蕃的14军42师,驻地的位置是察隅,距丽江约2000余公里,不但不通公路,有的地方甚至连人和骡马都很难通过。
途中要跨过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翻越梅里雪山、牛拉雪山、祖秀拉山、日秀拉山等5000米以上终年积雪的4座大山及4000-5000米左右的其它大雪山3座,要翻过横断山脉,沿途是居民甚少,语言不通,物资贫乏,部队所需物资全靠从内地用骡马驮载供应。
运送距离长,单程最少也要走一个多月的时间。
加上运输人员和马匹自身的消耗就大大增加了后勤的供应量。
一匹马运送粮食120斤到察隅后,只能剩下20-30斤了,为了减少途中的消耗,最后制定出宝塔式运输方案,即分线、分段、接力运输。
路线分为:保山方向由保山运输队运抵门工;丽江方向由丽江运输队运抵门工。
两线沿途共设立37个兵站。组成千人万马运输队伍,分布在沿线各段上,接力前运。
为了缩短骡马运输线的距离, 滇省动员组织军工、民工共人,劈山开路,修堰架桥,掀起劳动竞赛热潮,日夜奋战,抢修从大理经丽江到巨甸的公路,于1951年初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