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打巷战,在此之前是有过针对性的演练与准备的。
子龙部队作为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打巷战中依然具有很大的优势。
根据之前的巷战演练,部队并没有一味的猛冲猛打,而是占据城墙后,继续调整了兵力与火力,按照演练的战术与队形逐步推进。
最前面的是尖兵,一律持冲锋枪和手榴弹。
沿着街道两侧一点一点的推进,与敌人突然遭遇就用冲锋枪扫、用手榴弹砸。毕竟俗语说得好:冲锋枪加手榴弹,打巷战金不换嘛。
脚盆鸡的栓动式步枪,在近战中非常吃亏,根本挡不住密集的弹雨。
但如果仅仅理解为这就是巷战的战术,那就太狭隘了。这些尖兵,也就是尖兵,他们后面还有各种武器搭配使用的大部队。
如果是遇到脚盆鸡的机枪甚至是有火炮的火力点,那么这些尖兵就原地停止,向后方传递侦察情报,后方就会将重机枪、迫击炮和平射炮等各种武器组成的打击分队推上来。
重机枪与对方的机枪对射,迫击炮压制对方的步兵,甚至是破坏对方的掩体:当时城市当中大部分建筑都是土坯房甚至茅草房,砖瓦房比较少。因此很多脚盆鸡火力点所依赖的民房并不牢固,往往使用迫击炮就能够炸塌。
即使无法使用迫击炮炸塌,还有平射炮进行掏洞射击。靠这些平射炮,就基本可以摧毁躲在墙后的脚盆鸡重机枪阵地了。
实在打不动了也没关系,可以联系后方的炮兵,再次来个大炮上刺刀。
要知道现在攻城部队火炮富裕得很!
每个团都有四门山炮不说,还有专门一个炮兵团!四五十门山炮集中在一起,都推进了一座小城市当中。几乎每个进攻的部队都能得到山炮的直接掩护。
大家听着子弹打在火炮防盾上叮叮当当的声音,费力的将山炮推到拐弯处,然后填上炮弹一拉拉火绳,对面的脚盆鸡火力点就飞上天了。
某种程度上,这不就是坦克的战术吗?
但是跟坦克不一样的在于,坦克是在前面掩护步兵,而炮兵是在后面,是在步兵遇到阻击的时候再出来一炮解决问题的。
当然如果一炮解决不了,那么就再来一炮。
这些75毫米口径的山炮虽然打掩体不行,但是直瞄打民房还是威力显着的。一炮一个,炮响房飞。
有的战士心有不忍:老百姓就靠这些房子活着了,房子没了,日子也就没法过了。而且房子里难免没有老百姓。
但是一贯视群众利益为头等大事的上级,这次却没有任何的犹豫,而是一直催促部队加强进攻、继续进攻。
还是干部能够理解上级的苦衷:“以最快的速度、干净地消灭敌人,才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保护。”
是啊,大家也明白,在战争当中,有些牺牲是无法避免的。就看最终的取舍和最后的结果了。
无奈之下,脚盆鸡部队决定突围。
然而,这次作战就是以全歼对方为目的,一上来就是四面紧紧包围,当时跑不了,仗打到这个份上,就更不可能了。
虽然突然的突围行动,会给遭遇到的神龙国军队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对方立刻就有更多的兵力和更强大的火力扑上来,让脚盆鸡的减员速度更快。
第四天头上,城内的脚盆鸡和伪军无一漏网,全部被歼灭。
除了少数部队留下来帮助恢复秩序,其他的立刻北上和西进,迎击前来增援的脚盆鸡部队。
好在第一轮战役目标全部达成,已经将新光复的领土和未被侵略的领土连成一边,后勤可以畅通的前运后送了。
得到了弹药和粮食补充的部队,又满血复活的开展了阻击战。
事前,刘子龙就判断,只要尽快歼灭被围的脚盆鸡部队,让来增援的脚盆鸡部队丧失行动目标,仓促组织的部队还是很好对付的。甚至很快就会退却。
果然,当该联队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脚盆鸡那里时候,各部队都丧失了继续进取的意志。毕竟他们已经遭到了刘子龙部队的猛烈阻击,甚至是伏击!
于是,脚盆鸡的增援部队开始纷纷后撤了,第一阶段作战目标顺利结束。
这次进攻作战,顺利收复了一座城市、四座县城,对于敌我双方的震撼及造成的国际影响都是空前的。
双方都在重新审视对手,国际上的势力又开始重新审视神龙国,准确的说刘子龙和他的部队。
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明显不是神龙国军队该具备的,甚至是超过脚盆鸡的。
这次作战,其实是破坏了原本的实力对比的,实力天平的打破,产生的效应如同蝴蝶的翅膀,引起了神龙国乃至国际势力的一系列变化。
而在这个变化中,刘子龙肯定又受到了诸多势力的影响,从而让自己也产生了变化,反过来再次影响了国际形势。
但是这些未来的发展,是此时的刘子龙想不到的。
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一方面加强新收复国土的防御力量,准备抗击脚盆鸡的疯狂反扑。另一方面,让少帅督促国府趁此机会抓紧和脚盆鸡谈判。
毕竟谈判桌上的筹码,是战场决定的。乘胜谈判,无疑要比打败了再谈有利的多。因为作为穿越者,刘子龙知道,在和脚盆鸡类似的小日本那里,军队和政府、甚至军队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的,自己打的越好,敌人内部分歧越严重。
希望少帅、希望国府的官老爷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为了能够进一步以打促谈,刘子龙命令已经休整及补充完毕的各部队,开展对当面之敌的小范围出击,这次刘子龙也豁出去了,只要自己不太吃亏,杀伤敌人就行!
刘子龙心目中有一个信条:那就是一定要敢于和脚盆鸡拼消耗,就是耗也要耗死对方!如今,自己部队声望如日中天,根本不愁兵源了。
双方在你来我往,互有胜负之时,传来了停战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