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诗会开始
咚!咚!咚!
几声震天鼓响,诗会正式拉开序幕。
此时渭水河畔早已挤满了围观的百姓,冯家耗资巨大将群芳楼的外侧搭建起一个巨大的平台,正浮于渭水之上。
无数百姓看着精心布置过的场地无不瞠目结舌,议论纷纷。
“啧啧,这冯家果然财大气粗啊,看看这渭水河,简直美若仙境。”
“那倒是,可惜我们这些人没有资格进去看看,想必里边一定更美吧。”
“唉,这哪里是我们这等人能进去的地方,能远远地看一眼就很不错了。”
“据说城东卖杂货的老王不是就把他儿子送进去了么.....”
“嗨,老王不知怎么搭上了冯府管家的路子,花了足足两千两银子啊,家底子全都掏空了。”
“可不是么,老王和他老婆的棺材本都花光了。”
“......”
此时,冯劫一身锦衣站在渭水河上搭建的高台上。
冯去疾,司马辉,孔亮和李斯依次落座。
近百个文人此时也一一进场,在搭建的场地上落座。
正中间那个给扶苏留下的位置却依旧空无一人,冯劫皱了皱眉头,看了看一旁的日晷。
冯去疾眯着眼,道:
“这扶苏公子当真是有派头,这都快到下市了,还不见身影。”
李斯坐在冯去疾身旁,不动神色,仿佛眼前的一切都与他无关。
司马辉则与孔亮窃窃私语,冯去疾见无人搭理,冷哼一声也闭目眼神起来。
足足过了半晌,只见渭水河畔的人群缓缓分开。
一辆极其奢华的车架从人群中缓缓驶来。
“快看快看,这车架内一定是扶苏公子。”
“扶苏公子!扶苏公子!”
“......”
扶苏所操持的书铺和报社造福了整个咸阳城的百姓,此时见扶苏的车架过来无不高呼扶苏大名。
可惜车里的人并没有回应,车架直直驶向河边,在群芳楼门口停止。
在众人期盼的眼神中,樊哙的大脑袋却先从车架内钻了出来。
嘶!
“这人谁啊!怎么生的如此,呃,粗犷?”
“这,这怎么看也不像是个读书人吧,你说他是杀人犯我都信。”
“这人该不会是扶苏公子的随从吧?”
“怎么可能,这可是诗会,扶苏公子怎么会带这么个有辱斯文的随从。”
“......”
众人还在猜测,扶苏也已经从车架内徐徐出来。
他朝着四周的百姓拱了拱手,便抬脚走向渭水河上搭建的场地。
此时,场地中的读书人纷纷看向扶苏和樊哙这对奇怪的主仆。
司马夜在人群中深深皱眉,一双眼睛死死盯着樊哙,似乎想看清这樊哙究竟是什么人。
孔莫寒眯着眼,心中暗道这人长得跟个杀猪的似的,怎么看都不想扶苏背后的那个高人。
扶苏和樊哙丝毫没有理会众人的目光,径直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冯劫见扶苏坐定,朝扶苏拱了拱手道:
“扶苏公子,那诗会这就开始了。”
扶苏点了点头,冯劫便高声道:
“今天下才子共聚一堂,为我大秦歌功颂德。”
“我朝天子文治武功,对外力压匈奴百越等外族侵略,对内爱惜莘莘学子之才华。”
“今日诸位可尽情将胸中才华施展而出,为我大秦吟诵天阙!”
冯劫一席话说的场外的百姓兴奋不已,场中的文人也都蠢蠢欲动。
他们知道,今日诗会所做诗赋是要比拼的。
司马辉,孔亮,李斯三位大儒便是评委,获得前几名的文人奖励颇丰。
最重要的是,今日是个扬名的大好时机。
倘若能在今日诗会上出类拔萃,今后必定名满天下,说不得还有机会进宫面圣。
虽然前来参加诗会的绝大多数都是王公贵族的子弟,但是这些人大多数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官员子嗣和贵族后裔。
要想将自己的家族推向更高的层次,今天是个绝好的机会。
至于那几个花了银子进来的百姓子弟,更是重视此次诗会。
万一有幸能入的了达官贵人之眼,那日后便飞黄腾达,再也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
冯劫此时又高声道:
“诸位,在我身后便是冯去疾冯大人,李斯李大人,司马辉大儒,孔亮大儒。”
“今日的诗会将由他们四人作为考官,你们的佳作都会被他们四人一一过目。”
场内的读书人又是一阵骚动,他们虽然早就知道这次考官的身份,但是此时亲眼见到几人,又是另一番景象。
四个人都是大秦大名鼎鼎的人物,倘若有幸获得四种人任意一人的赏识,那是真的一步登天。
所有参加诗会的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唯有扶苏,司马夜和孔莫寒无动于衷。
场外的百姓在听到冯劫的介绍后,也都激动不已。
这几人哪里是他们能够见到的人物啊。
这些百姓就像地上的蝼蚁,平日里连头都抬不起,更何况这些如同天上的大人物。
“司马先生,那竟然是司马先生啊!”
“还有孔先生,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圣贤之后啊,今天能见到他们,简直三生有幸啊!”
“嘶!李大人竟然也来了,这次诗会简直不敢想象。”
“是啊,这些大人物是咱们想都不敢想的啊!”
“......”
冯劫扭头看了看身后,见冯去疾眯着眼朝他点了点头。
他当时会意,朝着一旁击鼓的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声道:
“诸位,今日诗会,正式开始!”
咚!咚!咚!咚!
那击鼓的力士铆足了劲开始敲打鼓面,伴随着场外百姓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这场声势浩大的诗会,终于开始了。
此时,在皇宫内,嬴政正一边看着奏折,一边听铁鹰卫的汇报。
“呵呵,总算是开始了。”
嬴政放下手中的朱笔,眯着眼道:
“冯家,可不要让朕失望才好。”
咸阳城内没有去渭水河畔看热闹的百姓,此时也知道了诗会开始的消息。
冯家专门派出大量的下人,几乎是实时地在咸阳城内宣扬消息。
许多美欧去的百姓,一听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都去了诗会,很多人都有些后悔没去。
但是,在这些没有去的人中,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占了大半。
不是他们不想去一睹风采,只是他们去了,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比人在诗会上意气风发,这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一种煎熬。
许多读书人三三两两的站在一起,听着满大街都在议论诗会现场的宏达场景,纷纷摇头叹息。
在吃饱肚子和读书之间,有时候分不清楚哪件事更加重要。
现在如此,历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