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0213主动出击,诸侯惧怕
长安城中,曹孟德看着手中书信眉头紧皱。
“主公,可是荀彧那边出了差池?”
谋士王淼生,瞅见曹孟德申请不悦开口问道。
“是淼生来了啊,快入座。”
“确实是文若那边出了点问题,正想着让你来帮衬帮衬。”
曹孟德示意王淼生入座后,苦笑着回答道。
地位仅次于荀彧的王淼生,又岂是浪得虚名之辈。
立刻察觉到,曹孟德这是话里有话啊。
难道说,荀彧叔侄有问题?
怀揣着疑惑,王淼生接过曹孟德递来的书信。
瞅见书信内容后,王淼生不由到吸一口凉气。
随即诧异的看向曹孟德,而曹孟德则是保持着笑容坐在那里。
收回视线,王淼生继续查阅下去。
看到最后,王淼生觉得自己的担心是正确的。
这封书信来自西河,曹孟德安插在荀彧叔侄麾下的细作送回。
虽然王淼生心里清楚,曹孟德生性多疑这种行为能够理解。
实在是没想到,曹孟德安插的细作居然能蛰伏如此之深。
按照细作所言,荀彧叔侄没带其他人只带少量亲卫前往雁门。
只怕荀彧叔侄做梦都想不到,曹孟德安插的细作已经成为他们的亲卫。
并且运气就这么巧,被他们选中。
根据书信所述,荀彧叔侄有意背着曹孟德联系丘穆一族。
关于丘穆一族,王淼生有所耳闻。
鲜卑八部中,只有丘穆一族和典韦关系暧昧。
而荀彧叔侄此刻所作所为,无疑是在曹孟德的雷点上蹦跶。
“淼生,你觉得孤该怎么做才好?”
曹孟德端起手边茶盏,抿了口后笑问道。
王淼生有些坐立难安,倘若替荀彧叔侄开脱。
只怕曹孟德不会轻饶自己,可问题是这事情太过扑朔迷离。
若是误会荀彧叔侄,怕是会让两人离心离德。
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对于王淼生而言都是种煎熬。
“怎么?淼生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孤,还是想替文若叔侄辩解?”
曹孟德放下茶盏,语气和风细雨问道。
千万不要上当,曹孟德越是如此就越代表此刻的心情阴沉。
但凡王淼生说错一句话,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主公说笑了,卑职怎么可能会替文若兄开脱。”
“文若兄倘若真背叛主公,卑职定不会饶恕他。”
“可主公若是只听信这一家言,未免太过武断吧?”
不得不说,王淼生很聪明。
先是认可曹孟德,其次再为荀彧叔侄开脱。
曹孟德如何看不出王淼生打什么主意,却也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言。
事实上,曹孟德确实是比较赞同王淼生所说。
即便是自己安插在荀彧身边的细作,可要他仅凭细作一人所说定罪未免太过牵强。
更别提,荀彧叔侄对自己有功无过。
曹孟德并不相信,荀彧叔侄会背叛自己。
其次联系丘穆一族,应该也是为了能替自己拉拢到更多鲜卑部落相助。
毕竟曹孟德心里清楚,丘穆一族对中原态度不错。
和其他鲜卑八部,简直是两极分化。
只要荀彧叔侄表明来意,以及曹孟德释放出的善意。
曹孟德相信,丘穆一族一定会选择站在自己这边。
事实证明,曹孟德想的没错。
就在收到这份书信没两天,就收到来自荀彧的亲笔书信。
书信内容,正如曹孟德所想。
站在一旁的王淼生,瞅见曹孟德面露喜色。
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悬着的心直到刚刚才算平稳落地。
“主公,可是有什么喜事?”
“哈哈哈!淼生你说对了!”
“丘穆一族答应援助咱们,并且开出的条件还不算太高。”
“仔细想想,都在孤所能承受范围内。”
“文若真是帮了孤一个大忙,还好孤没有错信他人。”
收起书信的曹孟德,面露喜悦说道。
“恭贺主公,有丘穆一族相助,大业可成!”
“卑职恭贺主公,他日定能一统天下!”
漂亮话谁不会说,王淼生现在所言惹得曹孟德大悦。
当即准备嘉奖王淼生,王淼生赶忙出言拒绝。
“主公万万不可!卑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功绩。”
“若是让外人知道,定会怪责主公偏袒。”
“卑职可不希望看到,旁人误会主公。”
王淼生言之凿凿说道,话里话外无不是在为曹孟德着想。
曹孟德顿感欣慰,觉得王淼生没有让自己失望。
先前一手扶持上来的谋士,各个与他分崩离析。
王淼生是曹孟德最后一个亲手扶持的,自然不希望再出现先前的矛盾误会。
现在看来,王淼生并没有让自己失望。
“孤看谁敢!孤想嘉奖谁就嘉奖谁,难不成孤还得看他们脸色不成?”
曹孟德说罢,就准备拟旨嘉奖王淼生。
见此情景,王淼生赶忙出言拒绝。
既然王淼生是曹孟德一手扶持,对曹孟德的秉性自然了解。
明白曹孟德现在所谓,不过是想要试探自己罢了。
但凡自己真相信了,怕是走不出这大门。
“主公!还请收回成命!”
“若是主公不愿!卑职只能以死告罪了!”
说着,王淼生就准备撞死在大殿之上。
眼瞅着目的达到,曹孟德赶忙出言制止。
“行吧行吧,既然淼生你都这么说了。”
“那孤也不强人所难了,这样吧,等你什么时候有实质上的功绩。”
“到那时候,孤在加倍嘉奖你如何?”
“卑职谢过主公!”
不得不说,现在这个局面是两人都乐意见到的。
与此同时,远在许昌城中。
典韦可没闲着,眼瞅着局势越来越超出预期范围。
典韦觉得,自己得主动做些什么。
若是让局势继续保持下去,对于自己而言绝不是什么好事。
随即找来孔明贾诩,将自己心中所想如实相告。
明白典韦意思的两人,颇为诧异。
万万没想到,典韦居然真准备主动出击。
以当前兵力,若是典韦主动出击没有人能够挡得住。
孔明贾诩赶忙询问典韦,是什么让典韦突然发生改变。
典韦也没有藏着掖着,直言是为了孩子们着想。
此话一出,引得孔明贾诩认可。
如果说,之前的典韦是一匹独狼。
那么现在的典韦,则是一匹狮王。
不能只为了自己而活,还得替自己的亲人着想。
典韦也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长大还需要面对一个错综复杂民不聊生的世道吧?
既然自己现在有能力解决这些,自然得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孔明贾诩表示理解的原因所在。
“不知主公,准备先对谁出手呢?”
“依我所见,先对江东动手最为稳妥。”
“不可!你是不是忘了奉孝还在江东地盘。”
“万一让东夷蛮族捡漏,对咱们百害而无一利。”
“那你说说看,咱们现在该对谁动手。”
“依我所见,对袁本初动手是最为稳妥的。”
“主公应该还记得,袁本初自从官渡兵败后。”
“麾下旧部纷纷自立为王,袁本初的势力不复存在。”
“若是主公能出兵北上,卑职相信不出一年即可全部收为己用!”
听着孔明信誓旦旦的话,贾诩表示怀疑。
别忘了,北边可是有不少郡县易守难攻属于是难啃的骨头。
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部夺下,贾诩多少有些不相信。
事实上,连典韦同样也是如此。
饶是对孔明有后世滤镜,依旧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要不咱们打个赌如何?如果我能一年内夺下,你就让大公子跟我。”
不难看出,对于先前的失利孔明依旧耿耿于怀。
听到孔明的话后,贾诩没忍住笑了出来。
“我还以为你要赌什么呢,那行吧,我答应了!”
贾诩胜券在握说道,丝毫不觉得孔明会赢。
故而连孔明输了以后的后果,都懒得询问。
“咳咳,你们的赌约我可不能当没听到啊!”
“你们当着我的面,用我大儿子当赌注真的合适吗?”
典韦轻咳两声,瞥了孔明贾诩两眼后问道。
“大差不差,难道主公还能找出比咱们更适合的吗?”
不得不说,有底气就是不一样。
确实是,正如孔明所言。
一时半会,典韦还真想不出有谁能比眼前这两位更适合当教书先生的。
最终无奈的点了点头,也算是这场赌约的见证人。
“孔明,你需要多少兵马稍后自己去兵部调遣。”
“记得,给我悠着点。”
目前典韦麾下有雄兵百万,骑兵精锐十万。
如此规模兵马,如果全军出击。
夺下北边,简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可连带着,会让典韦腹地陷入无兵可用的境地。
故而,典韦才会再三叮嘱孔明悠着点。
孔明有些流汗,典韦是不是太看不起自己了。
郭嘉领兵对付东夷蛮族,也就带了十万兵马和不到一万的铁骑军。
孔明并不认为,北边能比得上东夷蛮族。
“主公放心,卑职只需要三十万即可拿下整个北方!”
孔明一副胜券在握模样说道,如果是三十万还在典韦和贾诩所能承受范围。
即便是全部折损,对于典韦而言也不至于伤筋动骨。
可能这话有人会不相信,但事实确实如此。
放眼当今天下,三十万兵马都能抵得上一个小诸侯手中全部兵力。
即便是曹孟德袁本初,也不敢说出折损三十万兵马不会伤筋动骨这种话。
但典韦偏偏就有这底气,只因典韦麾下兵马是源源不断招揽的。
而不像其他主公,有多少兵马就用多少。
根本没有后手准备,即便是有后手准备。
也没办法招募到更多入伍士卒,只因典韦开出的条件让他们无法拒绝。
且不提成功选上,能够顾全温饱。
甚至每月,都会有月钱。
这可是其他诸侯,所不能带来的。
正因如此,源源不断的流民动身前往典韦地盘。
一时间,典韦地盘上的百姓数量成倍增跌。
即便是身陨沙场,家属除了能得到保障金,孩子还能得到典韦培养长大。
这完全是没了后顾之忧,试问当今天下又有几人能够拒绝的。
若是侥幸偶获功绩,那就跟不得了了。
对于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众人而言,投奔典韦无疑是最佳选择。
至于各路诸侯,除了眼红也别无办法。
“那行吧,三十万就三十万。”
“不过孔明你得和我保证,无论如何你的安全是第一位。”
典韦认真看向孔明说道,孔明原以为典韦会让自己顾全三十万将士安全。
不曾想,典韦居然会这么说。
属实是有些感动,随即用力点了点头。
次日一早,孔明率领着三十万大军启程。
既然已经作出决定,那么孔明就不准备浪费时间。
越是浪费时间准备,拖延的时间越长。
拖延下去,只怕会让其他诸侯安插在许昌中的细作发现。
到那时候,在想出其不意就太难了。
即便如此,孔明领兵出征的消息依旧是传到其他诸侯耳朵里。
没办法,三十万大军出征这可不是件小事。
一时间,各路诸侯绷紧神经。
毕竟谁也不确定,孔明出兵对象会不会是自己。
这可是足足三十万大军,可不是谁都能抵当下来的。
哪怕是曹孟德袁本初,都没十足把握能够保证。
当然,现在担心的只有曹孟德。
毕竟袁本初已经被瓜分,压根没有心情管这些事情。
甚至在袁本初看来,巴不得典韦是派兵对付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叛徒知道离开自己会是什么后果。
至于典韦会不会对自己动手,袁本初根本不担心。
全凭之前和典韦的约定,袁本初相信典韦是个遵守约定的人。
事实上,典韦确实是个遵守约定的人。
但问题是,这约定根本没有达成。
清河平原,现在并不在典韦手中。
恐怕唯有典韦大军兵临城下,袁本初才会幡然醒悟。
有人欢喜有人愁,身处清河的王修激动不已。
自从选择归顺典韦,王修就无时无刻不盼着典韦派兵来接替自己。
并非是王修胆怯,实在是权柄太让人着迷。
王修心里清楚,自己能有今时今日都是靠着典韦。
若是被权柄蒙蔽了眼,只怕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故而在知道孔明出征后,王修无时无刻不再盼望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