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敏月在略微失望之后,很快内心就平静了下来。
因为她对此早有预料,姨母和母亲也早就跟她说过,不要想着霸占国公,不要想着跟公主争宠。
而且,她也知道女人这一辈子大多数时候都在独守空房。
别说是妾室,就算是名门望族的正妻也是如此。
因为女人韶华易逝,以男人身边总会有年轻貌美的女人出现。
所以,独守空房是女人的宿命。
除非那个男人家境贫寒,家里没有侧室,没有貌美的丫鬟。
有得必有失,既然选择了一条路,那就没什么好抱怨的。
又过了一会儿,就有侍女来请示是否摆膳。
看来是等不了良人,贺兰敏月索性吩咐侍女摆膳。
又是一桌珍馐美食。
当初在国公府的时候,她就曾感慨姨母日日锦衣玉食,太过奢侈。
如今来到公主府,她的日子竟然比姨母还要奢侈。
一桌子珍馐美食,可惜的是,她也吃不了多少,每道菜也就浅尝几口。
饭后,贺兰敏月又坐到了书桌前,想着做买卖的事。
过的是锦衣玉食的日子,有了这么多产业,还能自由的出入府邸,甚至还能做些属于自己的小买卖,比在娘家的时候还要自由,这种日子简直太爽了。
房遗爱回来后确实没有急着去见贺兰敏月,而是陪着晋阳公主和孩子。
贺兰敏月当然长的很美很可爱,但是晋阳公主更美更可爱。
而且他和晋阳公主感情深厚,他虽然怜香惜玉,却并不是喜新厌旧的人。
对于贺兰敏月,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自然还是陪晋阳公主更重要。
用过了晚膳之后,晋阳公主这才主动催着房遗爱去幽兰居。
因为晋阳公主的月事还没走,她也没办法跟房遗爱同房,自然乐得大方。
如果她的月事走了,她也没那么舍得主动催房遗爱去幽兰居。
知道晋阳公主的月事还没完,房遗爱也没多说什么,沐浴之后这才前往幽兰居。
走进幽兰居,房遗爱才发现贺兰敏月和翠微都不在,只有两个侍女在里面。
两个侍女连忙福身见礼。
“国公来了,姨娘正在沐浴。”
房遗爱点了点头,来到了书桌旁,翻看着桌上写写画画的纸张。
看来,贺兰敏月确实有做点小生意的打算。
而且还是那种平平常常的小生意,不像武媚娘那样野心那么大。
房遗爱看着有些好笑,他也没打算干涉,能有点事做当做消遣挺好的,至于赚不赚钱其实无所谓。
贺兰敏月跟翠微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书桌旁的房遗爱。
“国公来了!”
虽然这会儿的贺兰敏月不再感到失望,但是看到房遗爱来了,心里也抑制不住的感到惊喜。
随即她才注意到房遗爱正在翻看她写的东西,她顿时感到不好意思,连忙走上前去,将纸张都压在了书本下面。
“我,我想拿出两间铺子来试着自己做点小买卖。”
房遗爱笑道:“挺好的,等开业的时候,记得让府里的管事跟长安县打个招呼,能省去很多麻烦。”
贺兰敏月笑的很甜,点头道:“嗯。”
贺兰敏月没有多说自己正在为做什么买卖而发愁,旁边的翠微却有些着急。
翠微觉得现在是非常好的机会,可以借机问问国公可以做什么买卖,或者有没有什么门路。
美人刚刚出浴的时候最为诱人,所以,看着贺兰敏月如出水芙蓉一般,房遗爱也颇为心动。
他关切的问道:“今天休息的怎么样?还感到不舍吗?”
贺兰敏月俏脸红彤彤的,嘤声道:“好多了,已经不疼了。”
“我看看有没有什么变化。”
房遗爱拉着贺兰敏月去了内室,贺兰敏月羞答答的跟在后面。
虽然昨晚的感受对于她而言不算美妙,但是她心里却并不抵触,反而很惊喜,很雀跃。
因为她能感受的出来,房遗爱确实很喜欢,很满足,这就是她最大的动力。
有了昨晚的练习,贺兰敏月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青涩,而且她的感受也不像昨晚那么糟糕。
今晚她一上来就感受到了一点男女之事的快乐。
只不过,她的身体到底还没有发育完全,还不可能像武媚娘那样完全感受到男女之事的乐趣。
即便如此也让她大为惊喜,姨母果然没有骗她!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对贺兰敏月而言这样的生活堪称梦幻。
第二天,翠微提前将贺兰敏月叫醒,等她穿好衣裙之后,这才将房遗爱叫醒,然后服侍他穿衣洗漱。
吃早饭的时候,房遗爱倒是想起了一件正事。
“我今晚不会这么早过来,晚上我要去书房备课。”
正在陪着用早膳的贺兰敏月听了不由心中一喜,至少她已经确定了房遗爱今晚还会过来陪她,这让初尝美妙滋味的她颇为欣喜。
过来的晚一些无妨,只要能过来就好。
随即,贺兰敏月又感到疑惑,好奇的问道:“国公要备课?”
房遗爱吃了口包子,解释道:“我向陛下讨了个国子监博士的官职,闲暇时去国子监授课,我得提前备课,准备好讲什么。”
国子监博士对于贺兰敏月来说也不是小官,而且这个官职十分清贵,当然了,相对于房遗爱来说这个官职就有些不值一提了。
贺兰敏月好奇的问道:“国公打算讲什么学?”
房遗爱笑道:“科学。”
贺兰敏月也读过不少书,闻言却一头雾水。
“科学是什么?国公真是学富五车,我竟然闻所未闻。”
房遗爱笑着解释道:“这是我独创的,你自然没听过。所谓科学就是探究世间的真理。”
“具体内容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你若感兴趣,等我备课之后,可以看看我的课本。”
贺兰敏月也很喜欢读书,对房遗爱独创的科学自然很感兴趣,而且了解科学,也能跟房遗爱多一些话题。
所以,她自然不能错过。
“国公大才,我一定要拜读,并且好好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