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峰的戏剧团中,除了老人女人和孩子差不多每天都有十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其他人,则是吃了饭有体力了就帮忙抢救物资,困了就找个地方休息,来不及的话躺在街上睡一会,醒了就继续救灾。
后来,有好心人被张青峰他们感动,不仅主动收留了他们,还还他们提供免费的食物。
最后,朝廷知道张青峰等人的善举后,还当场表扬了所有人。
杨柳戏剧团的名声,也在这次救灾中被传扬了开来。
无数百姓亲眼看着张青峰带着一百多人忙前忙后,三天都没好好休息,所以对杨柳戏剧团,很多百姓都是心存感激。
这次救灾,张青峰主要是想要让戏剧团有一个好名声,但是戏剧团的其他人可不会全都为他着想。
所以张青峰花了大价钱,给手下员工开出了很高的工钱,不然很多人根本不会愿意去救灾,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三天后,火灾终于停止,小半个临安城都被烧成了一片白地。
这一场大火,几乎牵动了所有临安城内城外百姓的心。
这几天,不管是茶楼酒肆,还是青楼妓馆,或者是勾栏瓦舍,都没有营业的。
就算有,也没有什么客人,大家都在打包贵重物资,或者是把贵重物资转移出城。
很多人想着,如果万一火势无法控制,他们也不至于全部损失。
几天后……
“为什么啊,多好的赚钱门路啊。”
柳家,柳老头不解的朝张青峰说道。
实在是张青峰的决定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几天前,张青峰让柳老头组织人手多多购买建筑材料,柳老头还认为这是一个发财的机会,于是就不留余地的做了,为此他还变别人借了几百贯钱。
现在,张青峰竟然说要平价把这些建筑材料卖出去,这让柳老头就有些难以接受了。
“柳叔,如果让人知道我们在城内大火的时候就囤积建房子的材料,并且准备高价卖出,那么我们这几天做的善事就白做了,我们的名声会毁于一旦。”
“没有人知道……”柳老头辩解说,
“别说没有人知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张青峰朝柳家人劝说道:“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平价卖给城里受灾的百姓,首先我们不会亏钱,其次,我们的善举会更加得到临安百姓的赞扬,我们会得到一个更好的名声。”
“只要我们名声好,以后赚钱的机会就多的是。”
张青峰朝柳家人保证说道:“大家放心,我最近准备再排练一个戏剧,到时候保证让大家赚到更多的钱。”
“既然三郎你都这么说了,那就按照你说的做吧。”柳老头最后点头朝张青峰说道。
柳家人都知道,只有跟着张青峰他们才能赚更多的钱。
如果他们高价卖建筑材料,虽然短时间能够赚一笔大钱,但是却会和张青峰的关系变坏,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
就在火灾几天后,张青峰又搞了一个大动作,他开始以平价出售建筑物资,只要是房屋被烧的百姓,都可以以低价购买一些建筑材料。
当然,每家每户仅限于修建一栋普通房屋的材料。
在张青峰放出风声后,很快就有无数临安百姓找到了他,并且很快就瓜分完了所有建筑材料。
张青峰花了四千多贯囤积的建筑材料,只是一天时间就全部被卖了出去。
虽然张青峰不知道这些百姓是不是真正被烧毁了家的百姓,但是他的名声却再次被传扬了一番。
“杨三郎,我是知府大人派来的。”
这天,一个中年男人找到了张青峰。
“这是知府大人给你的信,你看看吧。”中年男人把一封信递给张青峰。
说是信,其实就是一张纸,上面用毛笔写了很多字。
张青峰就当着中年男人的面看起了信。
信上所写,是临安知府王补之得知了张青峰救灾的事情后,夸赞他的善举。
最后,他告诉张青峰,他已经向官家推荐了他的戏剧团,并且得到了官家的允许。
他让张青峰准备好,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官家想要在大内看他排练的白蛇传戏剧。
并且他还特意让张青峰吧胡琴带上,官家也想听听他的吗两首胡琴曲。
在端午节那一天,官家会宴请群臣,并且安排很多歌舞节目,张青峰的戏剧只是其中一项。
“请替我谢谢知府大人,并且麻烦大哥回去告诉知府大人,我这边随时准备入宫表演。”张青峰朝中年男人说道。
“嗯,信我送到了,我回去了,你好好准备吧。”中年男人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耶!”
中年男人离去后,张青峰高兴的耶了一声。
给皇帝表演节目,说不定他就能被史书给记上一笔,这对他完成任务非常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皇帝想要看歌舞戏曲,都是从官营的教坊中抽调艺人前去表演。
像张青峰这样混勾栏圈的艺人能够进宫表演,可以算得上是独一份了。
随后,张青峰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所有人。
当听说端午节那天可以进宫表演节目后,整个戏剧团的人都兴奋了起来。
就连翠微阁在知道莘瑶琴有机会进宫表演后,都是空前重视了起来。
能够在宫廷表演节目,这种身份就能让所有人自觉高人一等。
如果说出去,咱们给皇帝都表演过节目,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慕名前来看戏。
到时候哪怕张青峰把票价再订高一些,客人都不会怀疑这样的票价太高了,而是会觉得这应该就值这个价。
当然,我现在是四月初,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月时间,这一个月时间,张青峰准备好好的磨砺一下演员们的演技。
虽然演员们在勾栏已经都表演一两个月了,但是他们的演技在张青峰看来还是有些惨不忍睹。
既然要去宫廷表演,那么张青峰就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与此同时,另一边赵老先生终于给张青峰找到了一家愿意出售的印刷作坊。
张青峰一边给演员上课,一边则是改进印刷作坊的印刷设备。
他要办报纸,自然不能用雕版印刷,因为这太慢了,而且成本居高不下。
他准备改进一下活字印刷术,采用铅活字来印刷。
好在,他上次穿越汉末时就搞过铅活字,对这个非常有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