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张青峰每天两场的开始在莲花棚演出戏剧。
演出后一周时间,两场白蛇传几乎都是满座。
一周之后,每一场也有八九成的上座率。
半个月后,上座率依旧有六七成。
直到一个月后,戏剧演出的上座率才下降到五成左右。
但就是这样的上座率,莲花棚依旧是赚的盆满钵满。
一个月的时间,张青峰也差不多赚了三千多贯铜钱,这还是除去了演员工资之外的钱。
当然,这些钱并不是以真正的铜钱,而是价值三千贯铜钱左右的会子,差不多有两万多贯。
赚了这么多钱,张青峰也没有小气,他给所有人几乎都涨一倍工资。
作为主演的莘瑶琴和柳家的几人,更是每人每天都能赚三四贯钱,这最后导致,几乎没有人去演什么封神演义戏曲了。
就连以前的不演戏剧的其他人,也巴巴的跑来要演白蛇传戏剧。
翠微阁,本来只是答应让莘瑶琴演三十场,后来见演戏剧能够赚这么多钱,他们巴不得莘瑶琴能够以后都演戏剧呢。
要不是没有经验,翠微阁都差点亲自下场编排戏剧了。
白蛇传的戏剧,随着莲花棚的演出很快出了名。
和白蛇传戏剧一起出名的,还有演出白蛇传的几个主角。
比如演白素贞的莘瑶琴,演小青的画儿,演许仙的柳江,演许仙姐姐姐夫的大娘子夫妇,以及演法海的柳老头等等。
基本上,只要看过白蛇传戏剧的人,都认识这几个白蛇传的主演。
就是没有看过白蛇传戏剧的人,只要经常在勾栏圈子里混,也或多或少听过这几个人的大名。
当然,张青峰是更加的出名,他的两首二胡曲,口口相传之下,让很多人慕名而来。
特别是那首战马奔腾二胡曲,那种用二胡模仿的马蹄声,以及战马嘶鸣的声音,只要听到的人,都会有种头皮发麻,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的感觉。
更是有人为了听这首乐曲,硬是连续看了半个月的戏剧。
戏剧演出这一个月来,张青峰并没有停下脚步,除了原班人马之外,他又招收了五十多个员工,并且组成了另外一支演白蛇传戏剧的人。
以后,白蛇传的演出,将会有两套班子一起演,一套班子在莲花棚。
一套则是被象棚挖了去,两边的演出,每天都能给张青峰带来不菲的收入。
一个月后,当戏剧的上座率下降到不到五成后,张青峰随即就慢慢的降低了票价,顿时又让上座率上升到了六七成。
之后,每过一周,张青峰都降低一些票价,让上座率一直保持在六七成左右。
只不过,这样一来,每一场戏剧每天的收入都在慢慢减少。
不过就算如此,一场戏剧赚的钱也是其他节目不可想象的。
其实,当看到白蛇传戏剧的高票价,并且还能满座后,苏老虎不是没有把其他节目的票价提起来。
然而,当其他节目的门票涨价后,立马就扑街了。
就连张青峰师傅赵老先生的评书,当价格上涨一倍后,当时上座率就从满座降低到了不足两成。
这也迫使得莲花棚不得不马上把价格恢复到原位,但就算是这样,也还是得罪了一些老顾客,让莲花棚损失惨重。
其他一些勾栏,眼红戏剧节目的高回报,也尝试过提价,然而现实也是很快打了他们的脸,大量客人流入到了没涨价的勾栏中,让涨价的勾栏损失惨重。
一场戏剧就能收三百多贯钱门票,这能让太多人眼红了。
很快,就有人开始研究起了戏剧这个东西。
在白蛇传正式演出半个月后,一些勾栏相继推出自己的戏剧,基本上都是按照白蛇传的戏剧照搬的,为此张青峰的员工还被挖走了好几个。
还别说,虽然他们的戏剧质量比不上张青峰排练的正版白蛇传,但成绩却非常不错。
张青峰一张门票卖两百钱,他们就卖一百钱,反正比正版便宜一半。
一些嫌弃莲花棚价格贵的人,自然就选择了去其他勾栏看白蛇传戏剧,给那些勾栏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随着白蛇传戏剧出名的还有张青峰的《杨柳戏剧团》。
以后,只要是杨柳戏剧团的戏剧,那就是质量的保证。
当然,最近张青峰却在发愁两万多贯的会子钱怎么用掉。
会子拿在手里,迟早会贬值成废纸一张。
这些钱,张青峰考虑过几个用途,第一,学家里,买田买地,这样一来差不多能买一百多亩临安附近的田地。
第二,那就是买房,三千贯虽然在临安城中买不到房,但是在城外却可以,而且还可以买一座不错的宅院。
别看张青峰有三千贯钱,但是这点钱在临安城房市还真是溅不起一点浪花。
南宋临安城中的房价,是尺地寸土与金同价,非熏戚世家居无隙地。
也就是说,除非是皇亲贵族,或者是一开始就在临安城中有房的原住民,否则是买不起房的。
大儒朱熹曾考证说:“且如
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
意思就是连宰相都在临安城中买不起房只能租房住,可见临安城的房价之高。
临安城中,普通的宅院最少都得万贯打底,高级住宅五万贯以上。
历史记载,南宋晚期的权相贾似道,他为了在临安建造宅第和家庙,花费了100多万贯的银钱。
最后,张青峰经过一番考虑,他发现不管是买房还是买田,都不是他需要的。
他需要的是传播自己的名声,让自己青史留名。
于是,张青峰准备在城外办一家印刷作坊。
“你办印刷作坊干什么?你想把你的书印刷出来吗?”赵老先生听到张准备办印刷作坊,顿时就说道。
“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张青峰朝师傅赵老先生说道:“师傅,你帮我找一找,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如果有合适的地方,只要价格合适,我就租下来。”
张青峰之所以要办印刷作坊,除了出书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他想要办一份报纸。
趁着南宋统治阶级没有意识到报纸是控制舆论工具的时候,把想把他张青峰的名声打出去。
办报纸,为了不遭到官方打压,他是绝对不会涉及政治的,他就准备在文化和文学上做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