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6章 命保住了
如此反复,三日后的清晨,昏迷多日的洛依,终于睁开了眼睛。
守在屋内的婢女见此一幕,不敢耽搁,当即给众人送去了消息。
听闻消息的几人,匆忙赶到洛依房内。董平为她把把脉,暗自松了口气。
“人既已醒来,便是脱离了危险。目前有些虚弱,好生调养一段时间便可。”
他的话音落下,洛依的目光落在众人身上,虚弱的开口:“董神医,你怎么会在这里?”
董平面露笑意,缓言道:“呵呵,洛依姑娘,老夫奉帝后差遣,前来北宁为你医治。你身体羸弱,应好好歇息以保存体力,若有什么想说的话,晚些时候再讲也无妨。”
洛依点了点头,缓缓闭上了眼睛。
人醒了众人也就放心了,在董平的示意下,全都退了出去。为她准备了些流食,屋内自有婢女照看着。
范天雷等人聚在前厅,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神情。
“董神医果然医术高明,这次多亏了你呀,否则我等不太好向陛下交差。”范天雷感慨道。
云霄子和江一贝也纷纷点头称是。两人对董平的医术甚是佩服,这几日三人曾多次探讨医术,受益匪浅。
面对众人的赞许,董平并未放在心上,直言道:“范统领过誉啦,老夫离开京都时,帝后曾有交代。命我返回京都时,顺便将皇子请回京都。”
范天雷眉头一皱,随后笑了笑,说道:“董神医怕是要空手而归啦!陛下已有旨意,将小皇子带至婺城,由陛下亲自照料。只是前段时间洛依姑娘生死未卜,我们不便起程。”
皇子前往何处其实对董平而言没有任何关系,他只是传达帝后的意思。
“既有陛下旨意,自应遵从。待我返回京都,如实上奏帝后即可。”
又过了几日,洛依经过短暂调养,明显好转了许多。虽有些虚弱,至少性命保住了。
董平见她已无性命之忧,向范天雷提出辞行。他是奉了帝后的旨意而来,现在人既然已经无碍,自然要返回京都。一是为了交旨,二是京都那么多的皇子公主的身体康健,现在都由他负责。
都是在给皇家当差,范天雷自然不会强留。洛依既然已经苏醒,董平继续留在这里意义不大,后面的事情有云霄子和江一贝在这里,不会再有什么意外。
在董平离开的第三日,洛依已能下床走动。对众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只要她能下地,那就意味着用不了多久便可以离开北宁,前往突厥婺城面见皇帝。
范天雷与众人商议,决定尽快启程前往婺城。就在临近出发的前一日,北宁城内再次迎来了一位大人物。
人还没入城,消息已经传入北宁王宫。
“报...启奏国君,城门传来重要消息。”
王宫内,秦浩正在侧殿内饮酒取乐,十几名男伶在面前舞动身姿。如此放松的情况下被人打扰,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
“大呼小叫的作甚,你爹死了还是你娘守寡了!”
可能连秦浩自己都没意识到,他爹死了和他娘守寡是一回事。
前来送信的内侍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训斥,迈着碎步来到近前,跪倒在地,急切的说道:“国君,刚刚收到消息,汉朝丞相张琛已进入我北楚,即将抵达北宁城,车驾已在十里之外。”
闻听此言,秦浩的眉头顿时就拧在一起,大手一挥,示意偏殿里正在扭动腰身的男伶退下,随后看向前来送信的内侍。
“你说谁来了?”
“回国君,是汉朝的门下省的宰相,张琛。”
确定自己没听错后,秦浩的脸变得凝重起来:“汉朝的宰相,他来我北宁作甚?带来了多少兵马?”
“暂时不知所为何事而来。听下面的人说并无兵马,只有随行侍卫三百人。”
秦浩思索片刻,汉朝的宰相八成不是奔着自己来的。想到这里表情再次变得轻松,说道:“既然没有兵马就不必管他,派人暗中盯着便是,有什么异常情况再来告知孤。”
国君既然已经发话,他一个小小内侍自然不敢抗命。
内侍领命退下后,秦浩重新坐回座位,大手一挥,道:“接着奏乐,接着舞!”
如果是普通百姓或者百十人的商队入城,巡城的守军自会盘查询问。现在已经得到国君的命令,看到车队抵达城门,直接选择了放行,问都没问一句。
既然没人阻拦,张琛也懒得派人去问。此行的目的是前往突厥面君,而此刻天色已晚,便想着在北宁停留一夜,次日起程。顺便借此机会对北宁做些了解,以免到突厥后皇帝询问起来,自己一问三不知。
还不等他找到可以安顿的地方,两个寻常百姓装扮的人出现在队伍的前面,拦住去路。
“大胆,你们可知我们是什么人,竟敢当街阻拦。”
在前领路的侍卫也是没想到这北宁城内竟敢有人当街阻拦他们,口中喝斥的同时,手握住了刀柄。
拦路的两人见状并未表现出任何情绪波动,面无表情的看着他们,其中一人从怀中掏出一块腰牌。
“尔等可认得此物。”
队伍前面的几人看到对方手中腰牌后,先是一愣,随后对视一眼,只听其中一人低声道:“是锦衣卫,速速回禀丞相大人。”
看到他们前去送信,两人将腰牌收起。
“回禀大人,前面有两人拦路。”
坐在车内的张琛还在纳闷,怎么刚刚进城还没走多久就停了下来,还来不及询问,就听到了随行官兵的回事声在外面响起。
“何人拦路,又为何拦路?”
嘴里这样询问,心中已有猜测,可能是北宁秦浩的人。
“回大人,拦路者身着百姓服饰,但手中有锦衣卫的腰牌。”
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张琛眉头皱了一下,挑起车帘向外张望。车架前还有一百多人呢,哪能一眼就看到头。
“既是锦衣卫,那就将人请来一见。”
即便身为大汉丞相,张琛也不敢小瞧锦衣卫,背不住他们手中就握有皇帝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