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永七年正月初一,格里高利历1681年2月18日,皇帝朱慈炤在武英殿接受新年朝贺。
相比去年,今年的战场形势更加有利,大明的声威也更加远播。到场朝贺的除了朝鲜使臣和安南莫氏的使臣,还加上了日本派遣军总大将德川纲条,四夷宾服的意味更为浓郁。高泉性潡的出现,不但让皇帝颇为兴奋,郑克臧和陈永华也十分高兴,这位因为战乱而逃离家乡、东都扶桑的僧人回到南京,意味着大明度过了劫难,重回正轨。
穿越者们没有在新年庆典上花太多时间,而是积极准备出兵北伐的事。毕竟气候是跟着阳历走的,今年农历新年特别晚,但春季江河涨水这件事不会因此而推迟,项绍宽等人认为,最迟阳历三月中旬,也就是时宪历元宵节之后就必须要出兵了。
毛渊明明白参谋室的意思,于是决定趁着新年庆典的时间,于初五、初六两天在织造府召开复兴会的第三届全体会议,商定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议和前两届一样,由许纬辰住持,首先是各个小组的工作报告。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每个小组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
金和光代表科技组首先作报告,足足讲了一个小时。科技组的工作,从定海造船,到水塔的改进、锅炉和老虎灶的试验,海带提炼味精,数理化教科书的编写,钦天监事务逐渐恢复,等等。平时大家都不太注意这些,说起来却是很繁重的工作。
最重要的是,热气球的性能又有所改进,空中水平移动的速度和操控性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滞空时间也大大延长,气球在空中作为了望塔引导大军前进已经成为可能。科技组还任命戴梓负责,建造了三架“大型攻击性热气球”,可以承载两个成年人,一个人负责驾驶,另一个人可以使用轻型火炮对地攻击,活脱脱的降维打击。进入华北平原之后,热气球或许会成为作战成败的关键因素。
金和光的报告讲完,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穿越之初,大多数人都觉得穿越者凭借科技优势大杀四方是标配,但真正经历过才知道,在这个时代推进一点点科技进步,都是非常艰苦的工作,科技组的持久付出非常值得夸赞。
接着金和光的是陆希星,后勤室的报告内容比科技组多得多,陆希星光是发言提纲就写了好几页纸。总的来说,这几年后勤室的主要业务转向专门供应军队粮草、衣物,地方民政基本都转交给陈永华的中书省处理,好处是轻松了不少,缺点是有时候就要看那些官僚的脸色了。
比起金和光激动人心的报告,陆希星的报告因为充斥着各种枯燥的数字,显得不那么令人有兴趣。不过总体上来说,后勤物资是充沛的,因为主要的粮食经济区现在都已经在大明的掌控之下,而且除了去年湖广发大水之外,连续几年风调雨顺,无论是粮食还是棉布,都足以支持军队继续作战一年以上。
两个人的报告做完,已经是中午时分,大家简单地吃了一餐,继续下午的议程。
下午的议程比较琐碎,鲍婧讲了《皇宫内务和女官工作总结》,姜承志讲了《对日对朝工作的进展和预期》,张兴扬讲了《龙虎山上清宫正一道系统勘察情况介绍及道教管理工作建议》,许纬辰讲了《天主教在大明传播状况及欧洲关系》,林樱讲了《羽林苑工作进展和教学经验总结》。
大家对这些话题都很有兴趣,问东问西,几人也尽量详细地介绍了细节。
轮到唐云沛上台,讲南京应天府市政建设,温如嵩站起来问了一些关于城市规划的问题。唐云沛趁机告诉大家,已经组织军民清理了内城里面大量战争形成的瓦砾,对几条主要大街进行了拓宽和裁弯取直,还疏通了秦淮河,现在城里划定区域形成了三个大型农贸集散地,还有沿秦淮河的文化商业区,慢慢有些升平气象了。
温如嵩一直不赞成许纬辰的城市管理计划,但唐云沛这一系列的工作确实漂亮,南京城内居民的生活也比原先方便了许多,不好再作批评,只能又问许纬辰,对于其他城市打算怎么办。
许纬辰也直言不讳,说目前准备和南京采取同等方式的,只有京师,其它城市任由自由发展。温如嵩想了半天,觉得无甚可以挑剔的地方,也就不再说什么。
最后是重头戏,项绍宽代表参谋室作军事斗争的报告。战事一切顺利,但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眼下最重要的军事工作北伐,由吕宪华全权负责,在江北大营准备,现在已经聚集了五万军队,并且占领了运河沿线的一段狭长地带,随时可以出发。
因为占领区一再扩大,南方沿海地区逐渐出现了治安需要,走私问题也逐渐开始冒头,项绍宽表示,考虑要对水师进行一定的改造,来改善广东、福建沿海的治安情况。两广总督洪磊报告,广西地区土匪很多,治安混乱,而且驻军经常和吴世琮发生摩擦,军机处已经指示洪磊,将一部分地区的驻军撤出,只要确保梧州府即可,剿匪之事大可交给吴世琮去办,既省力又可以避免与之冲突。
另外,刘国轩现在坐镇武昌,下一步就是出兵襄阳,牵制住图海,以配合东线的北伐计划。日军的情况也已经搞清楚了,德川纲条从日本出发时,第二批日军已经在向江户凑集结,只是碍于船只的运力,没法一起过来。看来,德川幕府的闭关锁国政策确实危害不小,等到需要对外派兵时,才会发现船只运力不足。
项绍宽的报告作完,天都黑了。但大家兴致高昂,齐齐回到饭厅一起用餐,准备第二天继续开会。
第二天上午,会议继续,进入组织结构调整和选举的议程。毛渊明代表第二届大会的执行委员会提出方案:鉴于北伐在即,将全部人员分为北伐和留守两个组,除北伐组没有皇室工作小组外,两个组的组织架构基本一致,分人负责。这个方案得到了一致通过,因为在通讯能力低下的年代,必须要让北伐人员和留守人员都有即时决策的权力。
至于具体的人选,许纬辰建议先确定参谋室的成员分配,然后根据参谋室的分配情况来配备其它岗位人员。
那么毫无疑问,项绍宽、吕宪华和蒋一正必须在北伐的队伍中,邹树人也被要求带领一部分宪兵队北上,负责大家的安全保卫工作。参谋室留守的成员则是潘兴、庄寒天和韩鹏。
温如嵩、孙广越、朱丹赤和吴千帆四位文史大神,也需要两两分组,分别作为北伐和留守的智囊。朱丹赤是唯一一个北方人,自然是归入北伐一方。剩下一个人选,毛渊明当然很想把温如嵩送走,但项绍宽又不愿意接受,最后大家妥协,选择了孙广越,原因很简单:胖子耐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