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九江和江宁之间最大的沿江城市,也是从上游控制江宁的兵家要地,后世的太平天国就是在被曾国藩攻克了安庆之后走向衰亡的。项绍宽和吕宪华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在攻打九江之前,一定要先合兵攻打安庆。
不过,安庆和芜湖、池州不同,安庆城建在长江北岸,即便南岸已经完全被明军控制,江面上的清军战船也被大明水师一扫而空,要想渡江登岸攻打安庆城,依旧不容易。安庆是清安徽巡抚驻地,守军数量可观,而现任安徽巡抚正是大名鼎鼎的靳辅。
对于如何攻打安庆府,项绍宽和吕宪华有些分歧。吕宪华认为,清军在滩头设有炮台阵地,应该用水师战船当先,火力摧毁这些炮台阵地之后,再派兵登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但项绍宽觉得,攻打安庆本非目的,目的是消灭部分清军的兵力,震慑守军,使之无法也不敢增援九江,所以应该避免清军退入城中固守,而是把清军吸引到滩头上来,予以消灭。
两人一时争持不下,许纬辰便建议说,之前在池州屠城,又把刘光美送到安庆城中,就是为了震慑清军和城中百姓,让靳辅失去战斗意志。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无非是两种选择,一种是拼死顽抗,一种是彻底崩溃。现在就要看看清军和百姓的心理抗压能力究竟有多大。
项绍宽和吕宪华都不解其中之意,问许纬辰到底想要怎么做。许纬辰便解释说,可以派出两架热气球,飞临安庆城头,放下条幅,分别写上“投降决不杀”和“顽抗便屠城”,让城里清军和百姓做一个抉择。
项绍宽听完,犹豫了半天说,若是清军选择顽抗,是否真的要屠城。吕宪华则毫不犹豫地点头,说只有如此操作,才能令敌人胆寒。
于是,两架热气球从抵近江北岸的水师战船上起飞,向北缓慢飞行了数百米,接近城头时放下条幅,并且向城里投撒了几百份传单。
城里的清军比穿越者们想象的顽强,也比想象的残忍。靳辅下令,城中每户必须派遣一人上城头充当民夫,其余家人在家中禁闭,严令不得出门,违者立斩,民夫若敢不听号令担土守城,全家皆斩。
穿越者们在船上见城头没有动静,显然是清军不会倾巢而出固守滩头,便下令向滩头炮台开炮。明军火炮威力远在清军火炮之上,滩头清军稍事还击便弃守后撤,向城中退却。项绍宽立刻下令明军船只靠岸,搭跳板登陆,运送火炮向城门推进。
安庆城南门叫作盛唐门,有十余丈高,是皖南第一规模宏大的城门,但在明军的英制重炮面前,依然显得不堪一击。明军炮兵一轮一轮齐射,节奏整齐划一,城上清军的还击速度和效率都无法相比。打了不足一个时辰,盛唐门城楼即被轰垮,城上清军四散逃退,明军随即开始用冲车撞击城门。
许纬辰于是又命令再升空一架热气球,挂下横幅“捉得靳辅封侯”,试图瓦解城内守军士气,激起民变。但穿越者的想象力还是比不上清人的残忍,靳辅虽是汉人,却是生于盛京辽阳的旗人,隶属汉军镶黄旗,见形势不好,立即下令清军屠城,并且于城内各处放火,然后自城北集贤门逃出。
等到明军进城,城内已是火海一片,死伤枕籍。知府刘国靖、知县崔宦等官未及逃出,俱被捉拿,之前被送来安庆的贵池知县刘光美也再度被抓。询问之下,才知道靳辅早知孤城难守,一早就准备好了要弃城逃跑,只是未料到他竟然会选择屠城。
项绍宽见事已至此,觉得安庆城既然已经残破,也就没必要留兵固守,反正靳辅不会再回来。商议已定,便将军队撤出城外,准备向九江进军。
刘国靖、崔宦和刘光美都是奉天人,不愿降明,许纬辰也不为难这三人,说既然靳辅走了,安庆百姓总要有人牧守,三人可以留下,刘国靖、崔宦各居原职,刘光美改任通判。三人都大惊失色,再三申告说不愿降明,不愿做大明的官。许纬辰被三人逗得大笑,说你们三个继续做大清的官不就是了,只当明军没有来过。三人更加大惊失色,不知道许纬辰到底什么意思。不过,等到明军逐次退出安庆城,拔营远去,三人才明白许纬辰并没有开玩笑。
自安庆到九江,逐渐进入鄱阳湖区,江面反比下游更宽阔,时值夏季涨水,水面尤其宽广。明军水师规模宏大,在江面上鳞次而行,威风凛凛。刘国轩所部趁着东路明军攻打池州、安庆的时机,攻克了九江府在鄱阳湖以东的重镇彭泽县,肃清了清军在鄱阳湖以东的残余力量,两军隔着鄱阳湖口对峙。
到了这个时候,军报的频率总算有所下降,从军报的内容来看,安亲王岳乐干脆离开南昌,亲自到九江迎战明军。很显然,清军也意识到,九江不容再失,否则整个江西的战局就崩溃了。不过,在鄱阳湖东岸屯驻的明军,无论数量还是装备,都在清军之上,大战一旦打响,明军胜利可期。
一切似乎都非常完美,除了郑经的身体状况。
前一次郑经咳血,马心如认为并无大碍,休养之后即可康复。事实也确实如此,休养了半个多月之后,郑经似乎是康复了。但谁也没想到,两个月之后郑经又再度咳血,而且情况明显比上一次严重,整个人已经没有了起床行走的气力,只能终日卧床休息。
马心如又为郑经检查了一次,觉得郑经的状况确实在恶化,虽然暂时没有生命危险,但古代没有抢救和维生的设备,如果郑经出现急性状况,那么很可能会在较短时间内去世。当然,这话马心如只是对毛渊明和常镇业说,完全没有告诉王守礼或者郑经本人。
毛渊明和常镇业听完马心如的情况介绍,觉得事情不太妙。战场上的形势再好,但如果郑经去世,整个局面就会崩坏。于是马上召集在杭州的所有穿越者开会,商议对策。
问过了孙广越、姜承志等人的意见之后,毛渊明发现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就是必须立刻把郑克臧召回来。姜承志认为,如果郑经不幸去世,那么一定要确保郑克臧继任招讨大将军,继续按照现有的格局来控制皇帝朱慈炤。
“如今的风险有两个,其一是郑经死的时候郑克臧不在身边,结果潮王世子郑克塽在他母亲黄和娘的控制下,勾结一些外人来反对我们,不过这个可能性很小,毕竟郑克塽年幼,黄和娘也没有多大势力。”姜承志补充道,“较大的可能性,就是郑氏以外的官员们,以郑经去世,世子年幼为名,要求取消招讨大将军摄政,还政于皇帝,这样我们就失去了主导权。”
“确实是这样的。”毛渊明对姜承志的意见表示赞同,“郑克臧可以说是现在最重要的人,我们应该尽快派人去把郑克臧接回来。”
“道理是这样的。只是……”常镇业忽然有些犹豫。
“只是什么?”
“只是现在大战在即,派人去召回郑克臧,会不会动摇军心啊?”
“这倒也是啊。万一郑经真的去世,恐怕更加会造成军无战心。”孙广越摇着扇子,同样非常担忧地说道。
“那……有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