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云还想着做一回孤胆英雄呢,谁料想来到这最为合适的刺杀地点景门郡福乡南边的树林中时,却发现此处似乎有其他人出没的痕迹。
盖云何许人也,他顺着这些蛛丝马迹,很快找到了一大帮人。
而这些人中,盖云第一眼就发现了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
“这不是巧了吗?子房先生,你在这里所谓何事?”
一个月之前一起挖掘骊山皇陵的张良笑着拱手道:“我自然和盖先生是同样的目的。”
张良认识盖云,可在场的其他人却并不认识。
这次秦二世浩浩荡荡的前往会稽请什么天降祥瑞,有许多人都嗅到了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们或是三五成群,或是请了些胆识超群的打手,不过大家都不谋而合的选择了这个地方。因为此处距离咸阳城已经不远,正是秦军比较懈怠的时候,实在是一个下手的好位置。
当然,或许还有其他人选择在另外的地方已经动手了,不过并没有胡亥身死的消息传来,那就说明秦二世此时肯定还活的好好的。
而这片树林或许是最后的刺杀机会了,往前再走十来里,接下来的路就是一片坦途,那个时候想要刺杀的话则必须正面与数万随行的京师军交手,根本毫无胜算。
由于此处的地势原因,道路非常狭窄,两辆车驾同行都有些困难,秦军在此处肯定会把阵线拉得极长,前后根本来不及救援的。而且此处树荫茂密,事后的逃脱也会比较轻松。
“子房先生,这位又是何人?敢孤身来此,总不能是无名无姓之辈吧?”说话的这个五十多岁的男子乃是赵国人张耳,语气中对于盖云的轻视并没有多少掩饰。
他听说了秦二世出行的消息后,立刻笼络了数名正值壮年的打手。他对自己的人当然是非常有信心的,而且张良也带了二十名好手前来。
除了他们两伙人之外,还有另外两帮人。
项伯乃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他和项狄虽然只有两人,可无疑是在场的四方势力中,声名最为显赫之人。
而龙且也是楚人,身份固然没有项伯尊贵,可他随身带着的那十名汉子也看起来是个个不凡。
这些人略作交谈之后,发现彼此之间竟然都有不少联系。
项伯与龙且皆是楚人,项伯见龙且勇武过人,双方自然相谈甚欢。项伯之前曾因为杀人而落难,被张良所救,两人一起在下邳待过一段时间,可称得上是故交好友。
张耳这些年四处奔走,自然也听说过项燕之后项伯以及在博浪沙刺杀秦皇的张良的名声。
可最新出来的这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又是何来路?看起来平平无奇,而且身形消瘦,也不像是什么有大本事的样子。
除了张耳之外,其实项伯与龙且差不多也是同样的看法。
乱世之中,所谓的江湖剑客名声无疑会弱上许多,因为再强的剑客也抵挡不住军队的冲杀,也就是单打独斗时有些技巧上的优势罢了。更何况你看起来这么消瘦,怎么可能比得上这些强壮结实的年轻人?
张良不知道盖云的身份需不需要保密,因此并没有开口替他解释。毕竟当年盖聂的身份过于神秘,听过这名字的人都不多,更别提见过真容、领教过其剑术的人了。
听出这个已经五十多岁的男子语气中的蔑视,盖云嗤笑一声,他毫不留情的说:“秦二世随身带着数万强兵,而且贴身肯定有顶尖军士保护,就凭你们这些乌合之众,怎么可能得手?”
盖云此时的无差别攻击自然让在场所有人都冒了火气,就连张良也在心里嘀咕:这盖云的嘴也太不留情了吧?
盖云与人打交道并不多,所以向来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大不了凭本事说话,不怎么会拐弯抹角。要不是他剑术太高,恐怕根本就活不到现在。
在盖云看来,项伯与张耳年纪大些,肯定是不经打的。其他人虽然年轻,而且个个都很强壮,不过在盖云眼中也就是一群莽夫罢了。这些人在战场上正面拼杀或许还可以,但要说出其不意的刺杀,还得往后稍稍…
至于张良,虽然盖云佩服他敢三番两次刺杀秦皇的勇气。可你毕竟失败了,所以盖云也没把张良高看到哪里去。
“你找死不成?胆敢说我们是乌合之众,你也配?”性格暴躁的龙且立刻上前一步,他的手也随之按在了剑柄上。
项伯与张耳冷眼看着,并没有劝阻。张良叹了一口气,只能轻声说道:“大家都稍安勿躁,既然都是同一个目的,我们怎么能自己先动起手呢?”
对方人太多,盖云微微退后一步。“子房先生都这么说了,那我自然得卖他一个面子,不过我警告你们一句,到时候我亲自动手,你们可不要不长眼坏了我的好事。”
“坏你好事?原来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徒。怎么?知道亲手杀掉秦二世会得到世人拥戴,所以生怕别人跟你抢?”龙且又一次嘲讽道。
虽说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杀秦二世,可秦二世最终死在谁的手上,其实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
盖云虽然剑术高超,不过他到底是孤家寡人一个,也不想真的和这些人动手,摇了摇头之后,便动身去了远处。他解下自己的佩剑并且坐在了地上闭目养神。
看着盖云神在在的样子,龙且又是一肚子气,被别人忽视的感觉要比被还嘴更加糟糕。
张耳看了张良一眼,发现张良看向那个中年剑客的眼神倒是别有一番深意,他压低了嗓音说道:“子房先生,你认识那人?”
张良点了点头:“认识,他的身手极好。要不我们还是等他先出手吧。”
张良并没有把盖云的身份挑明,只是暗示了众人。
龙且立刻摇头:“绝对不可能,如此天大的功劳,怎么能让这么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独占?”
张耳与项伯对视一眼,两人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龙且年轻气盛,肯定是劝不住的。
本来相当和谐的气氛因为盖云的突然出现而变得分外尴尬,要是彼此生了间隙,到时候还怎么把力往一处使?
张良想起之前在骊山之时,那个叫苏念的年轻人在临别时说的话。张耳与项伯皆是见多识广之人,何不趁机问问他们?也正好可以缓解一下众人之间的气氛。
“诸位,不知你们可曾听说过一个名叫刘邦的义士?”
众人对于张良还是万分敬佩的,毕竟嘴上说着反秦的人多了去,敢在大秦国力正盛的时候,半路狙杀秦皇的还真没几个。而张良虽然看起来文弱,可他当年却是实打实的在博浪沙朝秦皇动了手的,甚至差点就得手了。
因此对于张良的问题不敢忽视,众人皆是在思考着这个刘邦到底是何人。
不过最终大家都摇了摇头,他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头。
就在张良以为苏念当时只是随口一提的时候,却见张耳投来疑惑的目光。
“当年我在信陵君门下的时候,结识了一个名叫刘季的年轻人。此人能说会道,虽出生农家,却为人豁达大度,性格豪爽。信陵君见此人不凡,提出他当得起‘邦’这个字,我们便笑称让他改名刘邦算了。后来信陵君身死,这刘季还曾与我同游过一段时间,不过没多久,他便返乡了。不知子房先生所说的刘邦,可是我结识的这位刘季?”
“刘季?”张良也不知道苏念随口一提的那个刘邦到底是不是张耳口中的刘季。不过他还是恭敬的问道:“这位刘季何许人也?”
张耳有些不确定的说:“我与刘季一别数十载,记得不太真切了,似乎是沛郡人士。子房先生,你与这刘季有旧?”
张良也不知该怎么说,总不能说因为一个在皇陵中结识的年轻人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刘邦日后大有一番作为,自己便想要找到刘邦去投奔吧?
他只能似是而非的说道:“偶然结识的一位朋友提起过刘邦这个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颇有气势,想来其人也必定不凡,所以便随口问问。你说的这位刘季听起来年纪也不小了,应该不是我所说的刘邦。”
既然苏念说的是日后有一番作为,那这人肯定还挺年轻的。而这张耳都五十多岁了,数十载之前他就结识的那个人,现在至少也得是奔五的年纪了,肯定和苏念说的不是一个人。
不过没多久,张良又自言自语道:“沛郡?日后有空了还是亲自去走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