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个第一个赶回京师的北方藩王,并没有引发藩王回京的潮流。反而从景泰三年开始,随着朝廷限定的藩王回京最后日期慢慢临近,由北平引发的奉天靖难终于爆发了。
朱标隐忍几年的辛苦真的没有白费,而朱高炽也没有朱棣那么大的能量,一场浩浩荡荡的夺位之战,硬是被扭曲为保藩而战。
景泰三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朱高炽以燕王世子的身份有请北平都司指挥使谢贵、佥事张信和北平布政使张昺过府,说是要商议有关永平府乐亭祥云岛的剿灭倭寇事宜,当然,当时的兵部尚书茹瑺是个比较圆滑的老臣,不会像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兵部尚书齐泰那样很明白的交代谢贵等人的任务,这样一来,一直未将燕王世子看成一盘菜的谢贵、张昺丝毫不疑。只带了少量的亲卫边进了燕王府,遂被扣留起来。
朱高炽同样没有其父的魄力,没有敢动手杀人,只是以奸妄乱党之名将他们扣留起来,不理会谢贵等人的破口大骂,找了几个依附自己的士子轮流对其进行劝说来拖延时间,然后就让早已经准备好的张玉等人,出燕王府去接收北平的守卫。
跟随谢贵等来的亲卫在燕王府外,并不知府中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见谢贵、张昺久等不出,慢慢地也就散了。
不久,谢贵、张昺被抓的消息传了出来。北平都指挥彭二,听到这一消息,连忙披甲上马,很快集合了一千多人,打算攻打燕王府营救谢贵等人,燕王府派卫士庞兴、丁胜等迎战,彭二被杀,这支人马也散了。
然而这时张昺所部将士犹坚守北平九门,关闭瓮城。执戈内向,朱高炽便决定乘夜攻夺九门,张玉等带兵力战,守门将士猝不及防。到黎明八门都已陷落,只有西直门一处还在坚守。
见强攻不行,正好张信被袁容劝说动心,便让其出府来到西直门下,以计劝降。张信解掉铠甲,骑马一如平时。毕竟是北平都司的第二号人物,至少在大字不识几个的军中还是有号召力的,张信就按照朱高炽的言辞,对士卒们说是世子奉祖制靖难,准备迎回燕王的时候。军将们早已失了斗志,也纷纷散了。
九门胜利攻克,朱高炽便下令安抚北平军民。自洪武十三年燕王朱棣就藩北平以来,至今已经二十年了,北平军民谁不惮于燕王的威名。他们是一直把燕王与朝廷当作一体而看的,北平城内的军民早已习惯于燕王的号令了。这一点在今天换成燕王的儿子,与以往似乎并无多少区别。三天之内,北平城内便安定下来。
北平的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从起兵之时起,北平所属州县官纷纷弃官而逃。而朱高炽按照道衍的建议,重新任命了北平的各级官员。以取代朝廷的命官。张玉、朱能、丘福做了都指挥佥事,库吏李友直被提拔做布政司参议,而原来的北平参议景清,则做了北平布政使。原来北平的文武官员如布政司右参议郭资、按察司副使墨麟、佥事吕震、都指挥同知李濬、陈恭等等,则纷纷向朱高炽投降。
但事情仅仅是开始,驻守开平的都督宋忠。马上就得到了消息,带领三万兵马正在开赴北平。都指挥便余瑱虽然从北平退出,但他控制了北平的咽喉居庸关,集结关卒数千,仍准备进攻北平。镇守蓟州的都指挥使马宣发兵攻打北平。与燕军在公乐驿交战,虽然败给了张玉,但仍旧与曾浚一起控制着蓟州。
四面被朝廷的大军包围,宋忠、马宣等人一边准备着攻打北平,一边快马将北方的情况奏报南京。
金忠建议,由景清和燕王三卫死守北平,现在当务之急是派兵攻打通州。通州东去北平仅六十里,是北平的门户,是经济给养的进口,南方从运河漕运的船只、从天津海上来的船只,都要在这里停泊,同时又是军事咽喉。当年徐达带兵北伐,就是先控制了通州,才逼迫元顺帝北逃塞外的。因为镇守通州的卫指挥房胜曾经受过燕王朱棣的恩惠,早就已经和丘福等人眉来眼去,随着大军挥师而至,房胜则不战而降,通州不战自克。
北平的东北方向是军事重镇蓟州,这时由都指挥使马宣、镇抚曾浚把守。张玉提议攻打蓟州,因为蓟州外接大宁,大宁是蓟州以北喜峰口外的广大地区,东连辽左,西接宣府,是军事重镇,洪武时在这里设立了大宁都指挥使司,封宁王镇守其地。
现在宁王朱权心意不明。因此,控制蓟州,无论是防止蓟州与塞外宁王的结合,还是按照以后道衍的设想燕地和宁王合作,都是是当务之急。张玉带兵到蓟州城下,企图劝说马宣投降,马宣不降,张玉派兵环城攻打,马宣出城迎战,兵败被擒。骂不绝口,与曾浚一同被杀。守城的指挥毛遂献城投降。
张玉乘胜连夜开赴永平府。到永平府城下,让燕山铁卫在夜鼓四时分悄悄登城。潜入城中的燕山铁卫打开城门,大军进了城,城中的中军才发觉。永平卫指挥郑亨见大势已去也投降了燕军。
这样以来,再加上张信出面,在房山一带的屯卫弃械投诚后,北平靠近河北的地区基本上都得到了控制,剩下的就是北平都指挥使余瑱退出北平后,控制了居庸关。
居庸关是北平的北部咽喉,是出入塞的必经之路,号称北门锁钥。山路险峻,号称是“百人守之,万夫莫窥”。金忠遂命令丘福、千户徐祥等率兵前往攻打。余瑱且守且战,不见援兵到来,难以支持,便弃关北走怀来。
这时都督宋忠带领部伍向北平进发,拟走居庸关入塞。途中听说居庸关失守,无法前进,便退保怀来。这时余瑱的部队也退到了怀来。久经战场的张玉深知居庸关的重要,便派了千户吴玉带兵前往把守。
怀来离居庸关不过数十里,余瑱与宋忠的大部队汇合,仍是进取居庸关,直逼北平之势。对燕军是个严重的威胁。但已经成了相持之局。宋忠、余瑱的兵多,而千户吴玉仗着地势险峻死守,倒是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时,北平周围都是朝廷军队。虽然没有立刻进攻北平,比如说辽东都司的吴高,比如驻守率领大军在大宁、松亭关、会州等沿线布防的都督刘真、都指挥卜万,还比如说北方的其他仍旧没有进京的藩王,每个人各怀心思,在一旁观望着,也可以说是以守待进,正在等候朝廷旨令了。
于此同时,遵化卫指挥蒋玉宣布听从燕王世子的差遣。遵化落入北平掌握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容易。怀柔、密云等地相继宣布归属燕地,连朱高炽自己都有点不敢相信,看到现在成了僵持之局,马上就开始部署道衍所设计的另外一个借口,他他需要有个大义之名了。
决定由朱能、道衍率精锐骑兵八千人。卷甲倍道而进,火速奔乐亭县而去。道衍在走之前,用了一招十分粗陋浅显的计策,让北平基本上解除了来自于北方宁王的压力。
那就是率领大军在大宁、松亭关、会州等沿线布防的都督刘真、都督佥事陈亨和都指挥卜万已经率领大军向遵化的守军施压,虽然只是守关不出,但是遵化卫指挥蒋玉已经感到了威胁,连忙向北平求援。
这是一个十分让人头痛的事情。一支强大的人马,虽然驻守不战,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他守关不动,以松亭关的地势险峻,也就没有机会攻下来。可如果在北平没有提防的情况下入关攻打遵化。又实在是难以防备。
但是以现在北平的兵力,根本不可能集中力量攻打松亭关。对方有近十万人马,一时也很难取胜。面对这样一块难啃的骨头,谁也没有办法。
但这都是从表面上看到的结果,大宁的这支军队是在松亭关扼关待进,等候朝廷北伐之师。然后与之形成南北夹击燕军之势,看起来的确很是可怕。但道衍早有准备,上次陈亨的通州之行也正是为了这个心腹大患。
这支军队的主将一共有三名。都督刘真年事已高,算得上是年老力衰,既无斗志,也无谋略,率师前来,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都指挥使卜万,地位虽然比不上都督和都督佥事,但是直接指挥军队。这个卜万与北平燕王没有什么关系,又年富力强,为朝廷效力心切,督师入关守关,对这场战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都督佥事陈亨。都督佥事是都督里的第三等级,都督是第一级武官,都督同知是第二级武官,都督佥事是第三级武官,都属于武官里面的高级军职。这个陈亨当年曾经做过燕王手下燕山卫的指挥佥事,算是燕王的旧部,与朱棣的渊源极深。上次应邀请前来北平通州,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肯定不是北平的敌人,至多也就是一个旁观者。
最好的办法,就是除掉那个最忠于朝廷的都指挥使卜万。于是道衍早就就想了一个计策。
他先写好了一封给卜万的书信。在这封书信里,故作与卜万素有交情的样子,用了不少称誉之辞。同时对陈亨也说了不少坏话。让人找来一名被俘的大宁士卒,好酒好肉招待一番,还给了不少赏赐。把信交给他,藏到衣服里,说让他带回去交给卜将军。同时又找来一名被俘的大宁士卒,什么也不给他,但是故意让他窥知了对前一名士卒招待赏赐的情况,然后就把两人都放了回去。
那个没有得到赏赐的士卒,心里愤愤不平,他心想什么好事都让你一个人赚到了,我也不能让你好过。回去后就向刘真、陈亨举报了这名士卒,把他抓来一搜,果然找到了那封书信。卜万百口莫辩,被加了个“通燕”的罪名,下到狱中,家也遭到籍没,就是被抄了家。可是真正“通燕”的陈亨,反倒是把握住了军队的大权,大宁军队从此驻军不进,有陈亨暗中相助,再无东北之忧了。
固守居庸关,又设计阻止了大宁军马,又逼的山海关的驻军不敢出关。现在道衍可以集中精力来处理乐亭县祥云岛的倭寇了。
当道衍和朱能率领八千骑兵到达乐亭沿海的时候,祥云岛上的激战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首先围困倭寇的这支军队是由千户刘子俊带领,在山海关又补充了二千余人。共计六千余众。
本来是水上的决战,但是双方的船只都用着不是得心应手,今川至弘率领的倭寇大部分用的是拦路抢劫而来的商船,不利于水战。而刘子俊率领的兵卒乘坐的是水师残留下来的战船,士卒大部分是步卒,不习惯水战。
今川至弘失误就失误在没有想到明军会那么快的上觉华岛,从而使刘子俊捕捉到了正在搬运财物的后续倭寇,掌握到了倭寇大队的前进方向,尾随而来。
倭寇从离开觉华岛袭击大明水师之后,沿着海岸线一直南下。绕过了山海关,两个多月的功夫,他们一直航行到大沽的黄河入海口,把往来日本、旒球和高丽的商船抢了个够,正准备返航的时候。顺便光顾了一下乐亭县沿海的几个城镇,屠了两个村子,抢了钱财和二十几个少女,准备奉献给将军大人。
没有想到和正在搜寻他们的刘子俊一行撞了个迎面,已经习惯于烧杀抢掠的倭寇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逃到了祥云岛附近暂避,谁知道就这样陷入了灾难。他们被围困在一个港湾之中。他们进去之前正好涨潮,进去之后不久就遇见潮落,倭寇的船只基本全部搁浅,丧失了机动能力,才被刘子俊等人围了一个严严实实,祥云岛每天涨潮的时间短。倭寇就基本上形同困兽,但是刘子俊不过两倍于倭寇的兵力,而且相当一部分的都是凑在一起的,并不是一支统属的军队。所以刘子俊指挥起来有些吃力,而倭寇则是背水一战。关于给养方面,经过两个月掠夺自然是十分充沛,加上祥云岛上植被丰富,甚至还有百姓居住,倒是暂时无忧。
刘子俊组织了几次攻打,都被倭寇挡了回来,于是成了僵局,当看到大队人马到来,又打着燕王的旗号,刘子俊在祥云岛附近已经盘桓了很久,在当时的大明也没有几百年后的通讯条件,再则,他以千户之职,还不知道很多内幕消息,以为是来了援兵,谁知道朱能等人来到后,找了个借口没收了刘子俊的兵权,接收了他带来的战船之后,就将他羁押起来,送往北平,然后整顿刘子俊的兵马,合二为一,大约有一万两千余人。
由道衍派出自己的人持信物往祥云岛去见今川至弘,说明了和高丽方面的关系,再摆出了阵势给今川至弘看,说明他们是逃不出去了,如果投降,作为盟友会负责他们的安全,如果不相信,五倍于他们的大军将会立即上岛,绞杀任何反抗的人。
今川至弘看到约定的信物后,当然不会十分怀疑,因为来之前就听说了会有强援,在戒备之心不太高的情况下,迫于对方兵势,在和武田恭郎和山口、佐佐木等人的商议下,决定投降,但也暗暗的留了一点心眼,派佐佐木等忍者埋伏在岛上的丛林之中,隐匿下来,随时观察事情的进展。
朱能在道衍的帮助下,几乎是兵不刃血的大获全胜,但是却接到了一个他也不敢相信的指示,那就是上岛之后,先让倭寇松懈防备,然后寻个机会将其抹去。
很明白抹去是什么概念,那是让朱能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接受倭寇投降之后,寻机将倭寇全部杀掉,朱能虽然一直听闻倭寇恶行,但是他一直在追随朱棣在草原、沙漠杀敌,没有喝倭寇直接有过交战的机会,所以也没有什么太深的仇恨,要不是道衍亲自说,他真的是有些不想从命。
于是,三日后,北平乃至辽东开始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倭寇再燕王府派出的将士面前不堪一击,但是冥顽不灵,至死不降,所以燕王府大将朱能尽数将其剿灭,倭寇全军覆没,无一生还,临死前还放了一把火,企图和燕军同归于尽,最后导致了祥云岛上寸草不生。岛上景致全毁,龙兴寺、扳倒井等前唐所建古迹也不复存在。
燕军大胜而归,反而在辽东赢得了部分军将的好感,同时,朱高炽上书朝廷,并将上书内容公告天下,以国事为重的口吻质疑燕王被拘、先皇驾崩和关于周王等人下狱的详情,表明自己无辜以及无奈之下的举动。
于此同时,兵发怀来,直奔宋忠而去。
而北方发生了这么多事,此时的朱标在做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