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参,陕西人,年三十一,原国子监四门馆正七品博士,洪武二十二年被举荐为苏州知府,至今十一个月。
从正七品的博士到从五品的知府,在旁人眼里算得上一步登天,可是实际上,苏州在百官的眼里等于是一个不祥之地。
从国子监老师和学生中,曾经流行发誓说:“谁怎么怎么,就让他外放到苏州当知府。”由此可以看出苏州在文官们的眼里,继西北、辽东之后,成了另外一个苦难之地。文官们把到这几个地方当官称为发配,以为来了就会死。胆小的恐怕没到地方就自杀的都有,谁愿意来西北、辽东和苏州做官啊!但是高参还是老老实实的来了,并且官声还不错。
得到消息后,庞煌马上就散出亲卫四处打探,同时,因为自己虽然不管理锦衣卫的事务,但是朱元璋始终没有撤掉自己在锦衣卫的差事,所以命郑岩带自己的名帖,命锦衣卫负责此事的人过来觐见,并尽量约束住不让锦衣卫将高参带出苏州。
高参虽非能吏,但做事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且不贪财、不好名。这是庞煌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所得到的印象,到底他犯了那一条?庞煌心里想着,可不要是牵涉进蓝玉胡惟庸案中,否则,高参就完了。
来拘捕高参的锦衣卫是一个副千户,隶属于锦衣卫缇骑百户所,最近缇骑十分春风得意,因为南来北往的,尽是逮捕一些官员,所以行事自然张狂一些,但是面对着自己名誉上的上司,驸马都尉庞煌,还是显示出来了足够的尊重。可能因为锦衣卫毕竟是皇帝的亲卫,而驸马都尉终归都算是宗室之人的缘故吧。
监测百官动静不是他们的强项。突然过来锁人,竟然忘了苏州还有一个锦衣卫的实际皇族官员在这里坐镇,没有支会驸马都尉就直接去知府衙门抓人,得到召见时,这个叫周乙的副千户后悔的连肠子都青了。
没有等庞煌开始询问,就一五一十的将原由说了出来。
原来,吏科给事中岳翎年初奉命来苏州、松江府等地查勘。在从苏州返回京师的船上跳水自尽身亡。随从在他的船舱内发现写满“高参误我”的纸张,因此判定吏科给事中的死和苏州知府高参有关,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亲自下令,抓捕高参前往京师问罪。
听到此事不关胡惟庸朋党谋反一案,庞煌不由的出了一口气。高参虽非能吏,但是做人勤奋。也算得清廉自律的官员,实在是不想看着高参身陷绝境。
不过随即就奇怪起来,高参涉案虽是颇为蹊跷,但是与谋反、贪污无关,那就是和锦衣卫没有什么牵涉的,何况,就算高参与那岳翎的死有关。那也是刑部和大理寺的职责所在,业轮不到锦衣卫插手。更不用说现在蒋瓛正在沉迷于捕捉所谓的胡惟庸一党,实在不应该有时间为此案分心了。
不动声色,看了一下在旁边站着的齐泰,见他也若有所思,心中就有了定数,遂道:“本官正在遣高参做事,暂时离开不的。你回去与蒋指挥使说,单凭片纸遗言就定一府大员之罪,本官想讨个情面,回头待本官回京之后,定会带高参回京师向蒋指挥使交代的。”
副千户周乙刚想说什么,齐泰的双眼一瞪,大声喝道:“驸马都尉的命令你也敢违抗。,别忘了驸马都尉还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指挥使,不怕治你个大不敬吗?”
周乙当然不敢,他做副千户不过是司佥书之职。平常就是在京师中处理缇骑的各种文书。他怕驸马都尉,不过在心里应该是更怕县官不如现管的蒋指挥使。临来之时,蒋指挥使嘱咐说高参志在必得。
于是硬着头皮说道:“锦衣卫乃是皇上亲卫,除皇上御旨外,不受其他约束。属下实在不敢失职,还望驸马都尉成全。”
见这个副千户如此的不知进退,庞煌知道事情后面肯定另有玄机,更加是不能放手了,朝齐泰使了一个眼色,示意他来处理。
知道自己老师心中的意思,齐泰更加是有执无恐,站出来道:“驸马都尉金口已开,断无更改的可能,你着实回蒋指挥使吧。”
周乙看了他一眼,竟然没有理会齐泰的呼喝,直接问道:“请问大人贵姓,在锦衣卫何职位?”
“在下…..。”突然感到对方眼中的寒气大盛,才想起自己其实不用回答他的话的,不由一怒,刚想说话。只见那周乙竟然不再理会自己,又跪下朝庞煌乞求道:“请驸马都尉成全。”
刚才那幕落在庞煌的眼里,对于锦衣卫的骄横更加有所体会。那个举动就是在提醒齐泰不要多事,心里不由恼怒起来,闷哼道:“你凭什么让本官成全?看来本官还要求你们缇骑成全才是。”
话锋一转,厉声道:“回去告诉蒋指挥使,单凭一纸遗书,就擅动地方大员,不应该是锦衣卫的所为,更何况,高参此人,我已经向皇上奏报过,留在苏州有大用。若是耽搁了朝廷的大事,那就等候本官参他的奏折吧。”
副千户周乙还想说什么,庞煌眼睛一瞪,说:“打出去!”
说完,站起身直接往后庭走去,竟然不在理会周乙,在后庭院落里站定,稍后,齐泰和郑岩随之而入。
“齐泰你讲讲看!”庞煌没有回头的说道,径直拨弄院落内那株桂树上的枝叶。心里却是迅速的想着他了解的历史。
齐泰见问到自己,再则他也曾经在国子监呆过,对于京城里面的情况也了解一些,于是躬身道:“其一,给事中虽然只是从七品,还不如知县的品级。按照实际的地位和权力,六科给事中在皇上身边负责监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诸司,各部各地的大员们谁敢不敬畏三分。更何况吏科乃是六科之首。要说是岳大人惧怕高参而自尽,那是说不通的。”
庞煌点点头,回身找了张椅子坐下,示意齐泰继续说。
“其二。岳大人和高大人有同乡之谊,据说高大人就任苏州,临行前只有岳大人相送。”
“其三,岳大人是颕国公的侄女婿。”
听完这三条,庞煌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说:“齐泰你的意思,岳翎的死。和高参绝无关系了?”
“属下不敢妄断,不过要说高大人逼死岳大人,于常理不符。”齐泰边想边说。道:“但是为何岳大人留言说高参误我,那就要问问高大人才能明白了。”
“高参呢?”
“属下已经命人去传了,稍后就到。”这时,从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刚才被派去传高参的亲卫跑了进来,禀报道:“高大人在知府衙门自尽了!!”
“高参自杀了?”众人不觉一愣,这件事太诡异了吧,三人互相对视,均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什么时候大明的官场流行自杀了。
庞煌马上反应过来,吩咐郑岩拿自己的手谕将周乙一干锦衣卫全部控制起来。高参死的也太及时了一点,自己刚阻拦锦衣卫将其带走,那边高参就自杀,要说没有什么玄机,那才叫出鬼了。
齐泰、郑岩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庞煌慢慢的走回自己的房中,想:难道现在就和锦衣卫开战?他已经不是一个刚刚从另一个时空穿越回去的热血青年,他觉得自己既然有这个能力。就要出手去管。但是要为自己筹谋只是考虑,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起来。
现在不是直接面对的时候,庞煌从心里不断的提醒着自己,派往长沙取证的人还没有回来,而且,现在蒋瓛对于朱元璋还有些用处,作为皇帝会不会允许自己动他。这都是问题。但此时正是收服江南官场人心的机会,他又怎么能放过呢?
不管了,先弄明白其中缘由,再视情况而定吧。
消息迅速的通过各种传送回来。经过齐泰的整理,送到了庞煌的案前。高参确实是自尽,其一,他自尽时锦衣卫还不知道驸马都尉会保他。其二,高参自尽时没有人去找过他。
高参是死在自己家的书房,很惨。是用书房内收藏的一柄宝刀自刎身亡的,那一刀很重,几乎把自己的头颅割下来,斜斜的挂在太师椅的后侧,死不瞑目,散去瞳孔的眼神中充满嘲弄。也不知道一个读书人,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力气。
“那柄刀是岳大人送给老爷的,据说是颖国公送给自己侄女婿的礼物。”跟随高参近十五年的老管家说。
高参不喜交游,且为官清苦,可能知道在苏州为官的艰险。所以连家眷也留在了京师。来苏州时只带了那个叫高三的老管家。
“老爷和岳大人关系很好,可是不知道为了什么,岳大人离开苏州返回京师之前来找老爷,两个人在书房中大吵一场,岳大人走后,老爷还摔了他最喜欢的那方端砚。”高三又说:“小人奉茶的时候,听见好像老爷欠岳大人钱所以两人才吵起来。”
“高大人曾经在府库支取了一千贯宝钞,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上个月又还回来了。”知府衙门的钱粮师爷童易说。
“知府大人最近一段时日经常去苏州城的几个大的钱庄。”这是知府衙门的轿夫说的。“好像是知府大人家里出了问题,急需钱财,每天都是愁眉不展的。”
“小人是苏州宏利钱庄的掌柜,叫杨齐福。”这是一张谄媚的圆脸,带着生意人特有的奸笑,说:“高大人是来本号借过钱财,不但来过小号,还去过其他钱庄,可是一千贯宝钞数额太大,小号一时难以筹齐。知府大人又拿不出合适的抵押,所以一直在商量中。”
一千贯宝钞,庞煌已经来到大明多少年了,曾经暗自比较过,其购买力相当于他后世中的四十万人民币。而高参作为知府,月俸米十六石。一石米大约是他后世的一百五十斤,按一斤米值两元钱算,高参一个月的工资大约是五千块钱左右。
虽然明朝的俸禄不像他所知历史上那么低,但是相对于高参来说,一千贯宝钞他不吃不喝,也要存将近七年。也难怪那些钱庄在没有合适的抵押之前借故不贷给高参。
各种情况一条条的呈现在庞煌的面前,出于在另一个时空做理科生的习惯,也是为了打造自己特有的情报部门。他刻意培养的亲卫无孔不入收集信息能力并统筹数据,以数据说话的能力。在这一刻得到体现。可是这件事还是处处透露着诡异。
齐泰的断事能力在这里得到体现,通过收集来的信息,结合当时的情况,他提出了很多疑点。
高参不缺钱,可是为什么会欠岳翎一千贯宝钞。用来送礼买官?不会,来苏州当官不用走门路。只要你品级差不多,又是自愿,估计吏部没有几个人会反对。
要是送礼不来苏州做知府,那去年上任之初就应该送了。何必要等到今天,而他之前再府库支取银子,可能是为了还给岳翎。最后因为驸马都尉在苏州办学,好久了都不走,他怕驸马都尉查账,所以又退了回去,这一点可以理解。
但是岳翎作为一个堂堂的吏科给事中,难道会为了别人不还钱而恼怒的投江自尽吗?
六科给事中在皇帝身边负责监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诸司,各部各地的大员们也不敢不敬畏三分。即使碰到皇帝本人的错误指示。只要不合圣人之教、祖宗之法,给事中在名义上也有权“封驳”,顶回去不准下发。科道之官是官场上的鹰,是以各级官员的身家性命为食的动物。在科道任职,成为六科给事中或十三道御史的一员,乃是大明读书人的仕宦美梦,一个美梦成真的人何必自杀?
一切的一切,都随着高参那一刀而去。齐泰已经派人赶往京师报丧,顺便了解一下高参家中的情况,是不是真的那么缺钱。
但是还没有等调查结果出来,锦衣卫的副千户周乙便找上们来。跪拜行礼,声称有罪。庞煌一时莫名其妙,待到那周乙说出缘由,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名副千户可能接到京师的指示。前来认错了。高参一死,蒋瓛将其诬为畏罪自尽,想让此时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过庞煌的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诸事还未有头绪,也不想打草惊蛇,遂开解了几句作罢。
这一笔账就先给蒋瓛留着吧,想着蒋瓛最终会被朱元璋挡住消除大臣怒火的替罪羔羊而杀掉,庞煌不介意到时候再加一把底火。
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吸引朱元璋的注意力,因为又有消息从京师里传来,朱元璋已经亲自审问了李存义和李佑父子二人,而有些察言观色比较厉害的朝廷大臣,已经看出了些许风向,已经开始预谋着开始弹劾韩国公李善长了。
弹劾,只是符合皇帝的心意,可能没有人会想到朱元璋会将李善长置于死地,但是庞煌却是知道这个后果,心里也开始着急起来,就在这个时候,去辽东寻找机会的刘彪终于传回了消息,李成桂终于忍不住了。
高丽现在面临着改朝换代的时刻。这一切都在大明的影响之下发生了。
其实,在洪武二十一年,大明在咸镜南道的南端元朝双城总管府设置铁岭卫,移文告知高丽。消息传来,高丽朝廷大哗。崔莹怂恿辛褕铤而走险,进攻辽东。李成桂则极力反对。
是年四月,辛褕派兵入侵明朝,试图想要夺回他们的咸镜南道双城总管府。但不管如何,崔莹的这个错误是致命的。他没有能够说服高丽王辛褕把军权从李成桂的手里收回来。
其实高丽王辛褕自己心里也知道李成桂不是善类,但是苦于朝中无人,只能用这个危险的人。没办法,还是把军权交给他吧。结果崔莹很快就因为这个漏洞而导致自己全军覆没。
李成桂渡过鸭绿江后发觉行军困难、粮饷不济、士气低落,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回师松京,废黜辛褕,流放崔莹。一场闹剧,毫不费力的结束了,甚至大明根本还没有得到高丽进攻的消息。李成桂的夺权行动就圆满地完成了。
之后李成桂立辛褕之子辛昌为王,又废,改立高丽宗室王瑶为高丽王。为了更加巩固自己的权力,李成桂废除了高丽的私田制,改行“科田法”,一扫高丽王朝的旧势力。此法不仅把土地交给李成桂去分配,还赋予了他统治国家的权力。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李成桂通过军事政变,掌握了高丽王朝的所有大权,自然也开始做起了国王的梦。其实这也不能怪李成桂,换了谁,到了那个时候都会有那种想法的。况且,李成桂已经是一个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如果再不篡位,恐怕上天给他的时间就不多了。
不过在他的眼前,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那就是高丽大学者郑梦周。这个郑梦周,虽然只是一个文学家,但是他在高丽王朝的影响不可小视。李成桂虽然是武将,但是他深知士可杀不可辱的道理,所以他派出了自己的第五个儿子李芳远去劝说郑梦周。
李芳远碰了一鼻子灰,回到了家里。李成桂愤怒了,这个快六十岁的老将向儿子下达了命令:让这个郑梦周从高丽的土地上消失。李芳远很快派出刺客,在京城善竹桥刺杀了郑梦周。同时,乘机清洗了许多反对他和他父亲的人。高丽京城内一片腥风血雨的恐怖景象。终于,李成桂的最后的绊脚石,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