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提早一点上北歧那边游玩,妹妹边悦在家表现得特别乖巧,家里家外的,跑前跑后,把老妈高兴得不行,逮谁跟谁讲教育的力量多么多么厉害!
进门一看,已经过了上午十点了,顾不上休息,边沐直接上厨房把鲜鱼拾掇了一下。
边悦坐板凳上在旁边择菜。
“没挂科吧?”边沐随口问了问。
“什么话!你咋不问问我得几等奖学金?”瞪了边沐一眼,边悦笑着反驳道。
“真的?!”边沐平时确实忙,这个学期基本没有过问过小妹的学业。
齐悦薇时不时会上学校给边悦送点水果什么的,有时候也约着她出去玩玩,齐悦薇向来好学,功课方面多多少少会过问一下。
苏琳雯跟边悦处得也不错,尤其在英语学习方面过问的最多,不过,边悦好象并不买账。
听小妹这么一说,边沐自然也就信了。
“嘻嘻……哪那么容易啊!没挂科就已经很不错喽!麦夫人说了,有一技之长比啥都强!时代不同了,有些观念得及时更新哟!”嘻嘻哈哈的,边悦笑着回应道。
“切!对了,你给麦夫人拜年没?”
“你不是让我一放假就回家帮老妈干活嘛!年三十打过电话了!”
“原本吧……你明天就能出发,城里那边临时有点急事,晚上我还得赶回去,你还得在家待两天,我尽快回来也就是了。”
“为啥?!原先不早就说好了嘛!又变卦!得亏我没急着买车票!真是的!”边悦有点不大高兴了。
“那事挺大的,开不得玩笑!你现在也是大人了,得替家里多少分担一些……”边沐心平气静地回应道。
还行!不高兴归不高兴,边悦到底没再说啥不好听的。
“穷家富路的,我给你转点钱,路上省着点花啊!”说罢,边沐将手上的清水擦拭了几下,取出手机给边悦转了3000块钱。
听到手机提示音,打开一看,边悦嘴角不由浮现几分笑意。
没过多一会儿,兄妹俩也就有说有笑地忙活着做点硬菜。
御书房私房菜-水果黄瓜牛肉冷拼,这道菜边沐还是跟那位漂亮女厨师学的呢,黄瓜拼摆成一本书的样子,左侧整整齐齐码放了一撂上好的牛犍子肉片,右侧则排摆两排火龙果果球,绿色、红色交相辉映,漂亮极了。
边悦很快就学会了,第一时间兴冲冲端到饭桌上,一个劲招呼爸妈过来看希罕。
翡翠螃蟹、锦色芙蓉桂鱼、海参嘉年华……
煎、炒、烹、炸……边沐忙得不亦乐乎,边悦走马灯似的来回跑来跑去上菜。
一开始,边母乐得嘴都合不上,后来渐渐觉着哪儿不大对劲。
“嗨!你儿子这是哪儿学的这些路数?!”边母冲老伴说道,眼神里浮现出几丝疑惑的神色。
“咋了?!菜做得太漂亮!眼花缭乱啦!”边父笑着回应道。
“净瞎说!好象我没见过多少世面似的,瞧见没?这些菜总感觉有点那个……气质不大对……你说……你儿子该不会跟着社会上那些人经常出入那种不三不四的地方吧?!”边母多少起了点疑心。
“哪有这么说自家亲儿子的!大过年的,无非想让咱俩高兴高兴,瞧你!他做菜的手艺谁不知道啊!一等一!”
“越老越糊涂了!你儿子最近半年肯定经常出入高档饭店,有些菜,就算再聪明楞琢磨是琢磨不出来的,老葛一家做的那种焖烧包看着简单吧?!你照着做一回试试?!铁定难吃死了!听我的,往后多留点心,小心你儿子学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
“神经过敏!”边父不以为然地反驳了一句,走到碗柜那边打开柜门取出两个小酒壶上厨房温酒去了。
坐在餐桌旁,边母脑海里浮现出几丝疑惑,谁的儿子谁最了解了,最近这半年,方方面面,儿子变化还是蛮大的。
边沐特意精选了两瓶好酒,一瓶洋酒,一瓶贵得离谱的白酒。
一家人坐一块说说笑笑着吃得甚是畅快。
边母和边悦没喝白酒,洋酒口感特别绵柔,这都多少年了,她俩还是头一回喝如此美味的好酒。
嘴上虽然啥也没说,边母已经初步认定边沐在城里铁定有事!
……
还是自己家睡得舒服,一觉醒来,已经是下午四点多钟了。
这次回家,汽车后备箱边沐带了不少礼品,有些比较重要的亲戚朋友还是得过去拜望一下。
简单拾掇了两件礼品,边沐跟老妈打了声招呼说是上娜娜家坐坐,晚饭就在她家吃了。
……
风家老爹老两口出门走亲戚没在家,娜娜的哥嫂正在院子里喂鱼呢。
一瓶上好洋酒、一瓶当地最好的白酒、“喜福祥”的八宝点心……依照当地规矩,边沐备的这份节礼就算是比较贵重了。
“你这是发了啊!光这两瓶酒不得五六千?!”就手拿起那瓶洋酒,娜娜她哥惊叹了两句。
“朋友送的,没那么贵,口感还不错!”边沐笑着回应道。
娜娜她哥膝下一儿一女,儿子大点,今年初三,过了年就得参加中考了,女儿正上小学,边沐给他俩一人100块钱红包,丽石县民风尚俭,100块钱就不少了。
说说笑笑着聊了一会儿,边沐从风家借了辆摩托车上红泥沟采了些贵重药材留着备用。
华灯初上,边沐风尘仆仆归来,风家家宴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都知道边沐烧得一手好菜,见他上手,大伙儿纷纷让贤,眼见着边沐手脚麻利地烧了几个硬菜,众人不由拍手叫好。
饭罢,边沐跟风老伯、娜娜她哥客厅里坐着喝了会茶也就告辞了。
听风家上下说,丽石县去年年景一般,市里几个即将投产的大项目好象都暂时搁置再议了。
喝了酒自然不能开夜车,边沐计划第二天天亮就返城。
……
事先边沐虽说有点思想准备,到病房一看,好家伙,老老少少至少来了三十几位,光摄制组就来了两拨人。
米教授给边沐引见了六七位重量级权威人士,其中两位还是特意从北歧专程赶过来参会。
依照惯例,边沐先是在写字板上将自己的校正思路详细讲述了一遍,其中特别关键的逻辑节点自然略去不提,人再老实,有些东西还是得多少留一手的。
所有人等听得鸦雀无声。
不用问,边沐讲述的这些内容他们几乎闻所未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