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四千多匹战马,行军的速度陡然加快,一路铁流滚滚,只用一天时间就赶到了淮河边。
杨素刚刚接到求援消息,还没来得及抽调军队呢,结果晋王脱困而至了。
放心之余,询问了整个过程,难免一阵唏嘘。
大队人马过了淮河,杨广立刻将队伍分开,一人三马,驮着救命的药材,奔赴各地疫区,发放药材救人,运输药材的士兵每到一地,都会立刻换来百姓含泪欢呼,整个笼罩在疫情之下,死气沉沉的大地又活过来了。
药材有了,但隔离和清理卫生,必须更加严格的推行。
隔离区里的人,单单一个吃喝,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百姓不能出走,商人不得入内,那么这笔巨大的粮食,还有其他的生活必须品的供应,就必须落在官府。直说了吧,就是必须落在杨广的救灾衙门的肩头。而朝廷的官员依旧袖手旁观。
而清理卫生需要雇佣更多的劳力,那些灾区里嗷嗷待哺的百姓,也需要以工代赈来救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最最基本的粮食,而获取粮食最基本的,是钱。
向上次白夺了句容王家的粮食,这次白要了博陵崔家和诸位药材商的药材,那都是他们有错在先,那是咎由自取。
这种事是不可再的。
而经过两次事情之后,大家也看到了杨广已经急了,那真的是不择手段了。为此,大家一致默认,好在暴王还不是不讲道理,那么,我没错在你手,你不能无故白抢吧。
我家里有粮食啊,虽然门外就有无数饿殍,但你不拿钱来买,我也不能白送你。我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咱们得公平交易是吧。你不能强买,但我更不想强卖吗。
可是,杨广现在手中没钱了。
朝廷拨来的一百万贯,和大借款的三百万贯,还有食盐的买卖收入,但食盐的产量太小,那才哪里到哪啊,不说自己招募的那五百多寒门子弟帮闲点工钱,就是一个要想将整个灾区恢复如初,没有千万贯是绝对不行的。
李素等人建议,再次向朝廷伸手。
这个建议立刻遭到了掌握内幕,推行了大借款的冯纯志的激烈反对。
当初为了彰显杨广的孝心,表现自己的能力,执行不争就是争的夺嫡策略,可是向皇上上书,你的仁寿宫该建还建,我江南灾情的事,我自己解决的。
不管从哪个方面,自己都不能食言而肥。
李素再提出:“请开江宁长平仓。”
这个提议,再次被杨广坚决否定:“长平仓不但肩负着备荒地事,更是肩负着供应长安的重任。上次我强开长平仓,挽救了长江大堤,却揭开了长平仓无粮的内幕。
结果皇上只是指示太子,责令杨素填平。这样才保证了今年冬天长安粮食的稳定。
若再开,那么长安粮食会出现巨大的危机。
长安不能乱,那会动摇国本的。”
然后再次狞笑:“据许杰暗中汇报,这次杨建和太子亏了血本,连王家都捐出七十万石的粮食,才补上长平仓的一半。现在,我估计着他们巴不得我请开长平仓呢,那样一来,他们会利用我的名义,疯狂的做假账,让我替他们背黑锅堵窟窿。我才不做那种他们得益,我背骂名的蠢事呢,现在不干,以后也绝对不干。”
李素捂脸。
这是一种什么心态?这是为了绝对不让你好,宁可我吃亏的,毫不利己,绝不利人的心态。
这就是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眼前自己的事情该怎么办?
“我们还有多少粮食?”
“还有谢家为我们凑集购买的五十万石,但王爷,按照现在的开销,那是杯水车薪。”
“除了了长平仓的粮食,我们附近还哪里有粮食啊。”灾区外有粮,但那需要时间收购运输,远水不解近渴啊。
魏征却突然说到:“粮食,灾区百姓手中有。”
“什么?灾区百姓手中还有粮食?”杨广不信的看着魏征反问。
魏征郑重点头:“是的,属下奔走灾区,看到许多商人奔走乡野低价在灾民手中收购粮食,而且还收购得到。”
魏征是倔驴,但他说话从不撒谎,他说的,一定是事实。
“为什么?”
魏征郑重道:“为此,当初属下也感到吃惊,于是就进行了调查。”
杨广急切的问:“别卖关子,快说调查结果,百姓手中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魏征道:“粮食是从我们手中来的。”
这次杨广彻底的蒙了:“我们手中?”
魏征点头:“是的,是我们发放的以工代赈的工钱。”
杨广有些恍然了。
执行以工代赈的办法,给的工钱是粮食。虽然限制一家只许一个人出来做工,给十斤粮食。按照正常来说,10斤粮食保证这个做工的人吃饱有力气做活后,剩下的一家五口,仅仅能保证一日两餐每顿稀粥了。
但是百姓还有一个粮食收入,那就是杨广收购的茶叶,也是给付的粮食。
而百姓得到粮食之后,他们会精打细算,每一顿的饭中,会掺杂些树皮草根野菜等等,这样他们就能节约出一点粮食。
之所以这样勒紧裤腰带节约,是因为百姓们过日子不单单是有吃的就行了,生病了要看郎中抓药,女子们要买布匹做衣衫遮羞,生老病死,也是一笔开销,还有其他的各种必要的日常开销也绝不能少。这时候用粮食就不行了,就需要真正的钱。
为了急需的钱,百姓们就只能勒进裤腰带节省下粮食来,然后将从牙齿口缝中紧下来的一点点粮食,卖出去换钱。
而这时候商人们,就趁机压低价格,将百姓们挤出来的粮食收购回去。
现在灾区百姓卖出的粮食,竟然比不受灾的地区价格还要低,低到仅仅两文钱一斤。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种怪现象,杨广在拼命的收集粮食支付以工代赈,然而商人们却以极低的价格,回收百姓手中以工代赈赚取的粮食。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杨广眼前一亮,一敲桌子,
“从明天开始,发放以工代赈工钱,钱粮对半,这样就能解决一半粮食的支出。”
李素拍手叫好:“这样,就可以省下一半的粮食。好办法。但是,王爷,我们没钱,钱从哪里来啊。”
完美的死循环。
杨广却胸有成竹的一笑:“钱,我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