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进宫
他表面上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朱厚照说的不信,心里却是有些忐忑,朱厚照就算再怎么调皮,也不会把大明当儿戏啊。
大明的灭亡,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来的。
若是普通人说出这样的话,被锦衣卫或者衙门听到,只怕会被关入大牢,以叛国之罪处置。
“如果舅舅不相信,那我就详细说说。”朱厚照揉了揉额角,一副疲惫的模样。
“此事暂且不提,我已经下了诏书,这诏书上写着,只有官府才能炼制,任何人都不可以炼制,一旦炼制,就是满门抄斩!”
张鹤龄闻言,暗骂一声,心中又是一紧,但他还能保持镇定。
不过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张鹤龄不认为弘治陛下会为了一句话,就对自己痛下杀手。
朱厚照偷偷看了张鹤龄一眼,又补充了一句:“舅舅,我们还是说说那个泥炉的结果吧。”
“表面上看起来,你是因为钱财才加入的,可是,舅舅,你误会了!”
“这已经不是赚钱的问题了,这是趁火打劫的问题,这是要置大明于死地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作恶者,无论他的地位多么崇高,我父皇都会将他斩杀,以儆效尤!”
“你支持那些商人,让他们去兜售这些泥炉,就是在向那些权贵表明,这是一笔大生意,他们就会向你学习。”
“以后将会变成代替了县里的衙门,以昂贵的价格强迫普通民众购买,然后把银子都塞到了自己的口袋里。”
“让那些本来就很穷的贫民,在冬天都没有足够的土炉来过日子,你让他们如何生存?”
“而且,如果我们将这种方式用在了煤上,那就等于是将所有的平民都往火坑里推,你觉得,他们会如何?”
“与其在这里被活活冻死,还不如造反,让我们的国家陷入混乱之中,你觉得其他国家会有什么反应?”
“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能错过?”
“父皇身为大明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你觉得,父皇会善罢甘休,任由那个胆敢触碰泥炉的人得逞?”
说到这里,朱厚照有些担心地摇摇头。
他叹了口气,说道:“舅舅,你这下惨了,张家都被你给毁了,就连我娘都要被你给毁了,我还在为你求饶,却被我爹给赶出了皇宫。”
听到朱厚照的声音,张鹤龄顿时一个激灵,从座位上滑了下来,跌坐在地,一脸的惶恐。
朱厚照一而再再而三的恐吓,让他不得不考虑到后果,对于这些表面上的事情,他并不陌生。
特别是像他这样的皇室宗亲,还有其他地方的诸侯,他们赚钱的本事,一点都不逊色于他。
只要有足够的银子,他们什么都不在乎!
这一年,是大明立国后,最寒冷的一年。
谁都不希望自己死。
只要能活着,还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
太祖在世的时候,还不是因为自己过不了这一关,所以就叛变了?
一种莫名的惶恐,从张鹤龄心中蔓延开来。
难道,皇帝真要拿他开刀,震慑那些趁火打劫的人?
想到这里,张鹤龄精神一振,一跃而起,扑通一声跪在了朱厚照的脚边,嚎啕大哭。
“殿下,我也不知道事情会闹得如此之大,为了妹妹,也为了你的亲舅舅,求求你了,我不想被人害死,更不想把张家也牵扯进来,求求你了!”
这一刹那,张鹤龄心中惊慌失措,唯恐下一秒,就会有御林军冲进来,把自己拿下。
“舅舅,我是来帮你的。”朱厚照摸了摸张鹤龄的后背,安慰他:“在院子里揍了你一顿,又把侯府的侍卫赶走,这一切,都是因为想要保护你。”
“我会让他们离开这里,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会像对待他们一样对待你,哪怕你做错了事情,我也会毫不犹豫的惩罚你。”
“我这是在为你争取一线生机。”
不等朱厚照回答,那名彪形大汉便急匆匆的跑进了大殿,半跪道:“启禀殿下,东宫密谍传来消息,东市里那些贩卖陶罐的商人都被拿下了,陶罐也被没收了。”
我靠。
这可真是太好了。
这对张鹤龄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朱厚照在来到张鹤龄的府邸之前,便已经吩咐那些凶悍的军士去报信。
却没有料到,来得如此之快。
“舅舅,不好了!”朱厚照顿时大叫一声,站了起来,一脸的焦急:“我也没有料到,父皇出手如此之快,我们要死了。”
说话间,朱厚照已经准备离开了。
“殿下,您别走。”没想到张鹤龄却是一脸惊恐,一把抓住了朱厚照的大腿:“救命,救命!”
“冷静!”朱厚照骂了一句,抬起脚道:“我这就进宫,去找我父皇,看看能不能救你一条性命。”
“你就老老实实的呆在府邸中,我会派人保护你,而且,在我的旨意没有到达侯爷的府邸前,你最好不要乱跑!”
“你应该明白,皇后娘娘是不能插手朝政的!”
张鹤龄虽然被朱厚照骂了一顿,但还是镇定下来,点点头:“好,那我就在这里等你。”
在放开朱厚照之前,他还不忘记对朱厚照说:“太子殿下,等此事尘埃落定,我张鹤龄愿为太子殿下效力。”
“皇舅,都是一家人,我就不客气了,告辞。”朱厚照一边往前走,一边担心的道:“但愿父皇没有生气,否则我替你说话,他会把我再挂在屋檐上揍一顿。”
他自然是说给张鹤龄听的,生怕他不上钩。
进宫就进宫吧,他就是要靠着三寸不烂之舌,把弘治给骗过去,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朱厚照没有在意张鹤龄心中的痛苦,而是让两名精锐士兵镇守。
朱厚照必须要保证张鹤龄不会走投无路,再去寻找其他人,破坏朱厚照给他设下的这个必杀之局。
骑着战马,几个起落便出了侯府,朝着皇宫的方向而去。
大殿中。
弘治陛下看了看满朝大臣们的折子,却见其中有一大半都是关于寿宁侯张鹤龄的折子,他的眉头就拧得紧紧的。
说张鹤龄与商人有牵扯,在东市贩卖土火炉,干扰了他们的度寒计,请求严惩。
就在昨天,马文升还上奏折,说若是再不制止,严惩张鹤龄,就会辞去官职,返回故里。
这是赤裸裸的恐吓吧?
看到这些人的话,弘治皇帝气得七窍生烟,不过是一个小陶罐而已,拿出去卖有什么大不了的。
为什么干扰到渡寒的计划,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弘治便感觉到了不对,大臣们也不是傻子,他们都这么说,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所以弘治陛下才会若有所思,揣摩这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