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下令冬计划
“看完了?”朱厚照擦了擦眼泪:“既然如此,那就依我说的办。”
“但是,我也希望,不要被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给蒙蔽了双眼,那样的话,一旦被发现,我就会将你全家都给灭了。”
百官们脸上的表情有些僵硬,纷纷应着:“殿下,我们不会的。”
“有没有胆量,心里清楚。”朱厚照冷笑。
他继续道:“这是我的第一条命令,下一条命令是,大明所有的灶台,每一座灶台,都以十文钱的价格出售,超过的部分,将从户部拿出来,作为补助。”
“这是我的第三道命令,从军中调集三万士卒,明天与我一起去西山采煤,朝廷有令,将所有的私产都收归国库,一斤一文,卖给穷苦的百姓,让他们去开采,不要有任何的亏空,将会无偿提供给他们。”
“一定要以平民为重,贵族和商人为重,他们有的度日之法,不得强行占据平民的位置,违者按照大明律法严惩!”
“还有,锦衣卫和东、西两大兵营,你们也要派人去调查一下,有什么发现,第一时间告诉我。”
“二厂一营,要相互监察,若有同流合污之事,当诛!”朱厚照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忍不住长叹了一声。
他坐在太师椅上,等待着文武百官的回应。
事实上,他现在也很疲惫,一晚上没睡,还到处乱跑,要不是他体质强悍,恐怕早就虚脱了。
群臣也都在琢磨朱厚照这番话语,一时之间,竟没有立即领命。
可是,也不能拒绝,因为拒绝了,就是违抗皇命了。
“是,殿下。”
接着,他们便面面相觑,目光也都落在了文武百官和六位大人的身上。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竟然都是老神自在,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而作为礼部大臣,同时也是太子的太傅,马文升看到刘大夏一脸淡定,他也不禁上前一步,对着朱厚照行了一礼:“太子,小的有些疑惑,希望太子能为小的解答。”
朱厚照点了点头,道:“马大师有话直说。”
他也清楚,这一连串的举动,必然会令朝中有些人目瞪口呆。
马文升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恕我冒昧,殿下的炉鼎计划,确实能让平民度过严冬,但开采煤炭,以低廉的价格出售,会不会太不稳妥了点?”
“虽然有足够的银子,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也会让国库变得空虚。”
这话听起来没毛病,可实际上却是在暗指朱厚照贪得无厌,想要把整个国家都给榨干!
泥窑的成本,暂时是一百个铜板。
大明人口一亿,一户五口,那就是两千多万户人家,这就意味着两千多万个土灶,相当于二十亿铜币,折合下来,那就是二百万两银子。
仔细一想,好像也不多。
不过,这还只是估算,不算每月的工资,不算其他费用,至少还要上千万两银子。
更何况,开采煤炭只是第一步,按照马文生的计算,这种规模的开采,最少也要三千万两银子。
只有这样,大明的子民,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
现在的国库,只有四千多万!
太子殿下想要倾家荡产,不带这样的!
朱厚照问道:“马大师,你认为一个国家的根基是金钱?”
不等马文生说话,朱厚照又提高了声音,“可是我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没有了银子,我们还可以再想别的办法,如果因为这件事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我们大明如何安定!”
“殿下此言差矣。”马文升也是一脸焦急,赶紧说道:“属下的想法是,能不能把烧土的炉子和开采出来的煤,都涨价,这样才能让民众有足够的钱来购买,又不至于让国家出现太大的损失,以应对突发事件。”
“原来如此。”朱厚照脸色一松,立刻道:“既然如此,那就把泥窑的设计图公之于众,让平民做,做不出来的,可以从当地的官员那里买,泥窑的价钱提高到五十个铜板,只要是经过验证的穷人,都可以免费提供。”
“煤价提高到十个铜板一斤,就当是这个冬天的特价了,等冬天过去了,我们会重新定价。”
听到这话,马文升觉得不够,又开口说道:“殿下,这样的价格会不会太低了,能不能稍微提高一些?”
“不涨了。”朱厚照一口拒绝,有些不耐烦地问道:“如果价格更高,普通民众能承受的了么?”
“马大师,你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我才是冬天战役的最高统帅,不管你怎么说,我都要花掉这笔钱!”
“就算是我的父皇,也不能阻止!”
见朱厚照如此坚决,马文升也只能叹了口气,说道:“太子既是如此决定,那我就不多言。”
说罢,马文升愤愤不平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既然朱厚照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那就只能去找弘治了。
他就不信,弘治能坐视朱厚照把整个国家都掏空了!
“马大臣没有异议,诸位可有异议?”马文升被反驳,朱厚照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神,看向众人。
他朱厚照还不清楚是不是个败家子?
再说了,这大明国事迟早都是他的,弘治与群臣都是他的人。
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挣钱的门路。
“殿下。”刘大夏带着两个熊猫眼,从里面走了出来。
“刘大师也认为我的做法,有什么不妥之处?”朱厚照神色不变的反问了一句。
心中暗骂,这老家伙也太过分了吧。
朱厚照心中暗暗道,为军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你不赞成也就罢了,干嘛还要站出来,白白浪费人家的一片心意。
“殿下,你不要误会。”刘大夏摇了摇头,“老臣不同意,但我只想知道,现在距离入冬只剩下二十多天了,我们大明能不能准备好一套应对严寒的方案?”
“按照我的估计,这道圣旨,最少也要一星期才能送到,稍微慢一点,十天就能送到。”
“土窑的制作并不困难,一般人只需要一两天的功夫,就能制作出来,但要说开采煤炭,就算有足够的劳动力和速度,也需要三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将这些煤炭全部送到大明。”
“现在已经是深秋,气温极低,已经是冬天了,你想过,这些人能不能用上足够的煤?”
“还有,冬天一到,百草枯萎,农田几乎无法种植,民脂民膏能不能撑得住?”
说到这里,刘大夏忍不住重重的叹了口气。
后面的文武百官闻言,这才恍然大悟,他们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就算他们很赞同朱厚照这个败家子,但是面前好像也有比这更难的事情。
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是面红耳赤,双拳紧握。
有些人则是在抱怨,为何不提前六个月,提前做好准备。
朱厚照也是目瞪口呆,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