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杞和道衍商议好对大宋帝国江湖的安排,道衍又无声无息的消失在王府中。
不过,这一次道衍并非是一个人返回大明帝国。郑和和雨化田也在年前悄悄的返回大明帝国,在王府中露了一下面。
一年未曾露面,郑和和雨化田在王府的影响已经淡化了许多,已经很少有人主动提及他们了。
现在,王府最风光的是海大富和侯显。
也许,再过几年,王府中便没人会记得郑和和雨化田了。
郑和和雨化田虽然被朱杞安排到武道盟。但是,对于武道盟两人知晓的并不多,甚至连道衍的存在他们都不清楚。不过,他们也不在乎,作为净身的宫人,他们只是一把刀,一把握在朱杞手中的刀。
洪武十七年。
一开年,整个大明帝国,都忙碌起来。
正月初七大朝会,洪武帝颁发圣旨,于洪武十七年十月一日举行禅位大殿,传位给太子朱标。
洪武十四年年底的百官大宴上,洪武帝欲传位太子,询问百官意见,却是被太子所阻,定下了三年之约。文武百官虽然不知太子何意,但也都聪明的装聋作哑!现在的大明帝国,都在他们父子二人手中,他们想怎么玩,百官都阻止不了。
洪武帝此时下旨,无疑是遵循了和太子的约定。
虽然,这个时间比约定早上几个月,但也无伤大雅!
当然,对于洪武帝的禅位,文武百官也不意外。
神州大陆历史上禅位的开国皇帝比比皆是,洪武帝并非是特立独行。
神州大陆乃是武道世界。每一位从乱世中崛起,开创帝国的开国君主,都是了不得的武道高手。因此,很多开国君主在帝国稳定后,便会禅位给太子,自己退位苦修,成为皇室的底蕴。
只是,像洪武帝这般,开国登基还不足二十年便退位的开国君主,倒是仅此一位!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太子朱标的优秀!
神州历史上那些开国君主之所以在位数十年,一是;国家刚立,局势不稳。二是;太子镇不住跟随自己起兵的骄兵悍将。因此不得不在位数十年培养太子。
可这些问题,在大明帝国都不存在!
大明帝国的文官集团、武将集团、勋贵集团全部都是太子党。
而且,这几年洪武帝极少露面,大明帝国可都是在太子的掌控中。大明帝国这几年的发展也说明了太子朱标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君王了。
洪武帝和太子达成一致,下了禅位诏书,文武百官便开始忙碌起来。
皇帝禅位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有许多的流程要走。这些都是传承自上古人皇的礼仪,也表示继任之君是合法的君主。
所以,禅位大典无人敢忽视!
首先,大明帝国要公告天下,向各国派出使团,邀请各国皇室前来大明帝国观礼。除了各大帝国外,那些传承久远的大势力也会派人前来观礼!当然,这只是外交上的举措。
在大明帝国内部;朝廷还要在民间安排郡县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前来帝都观礼;江湖上的大门派也要邀请;朝廷中各地的封疆大吏、镇守大将也要返回帝都!当然,皇子、勋贵更少不了!
如此多的人来观礼,朝廷百官自然无比忙碌!
除此之外,洪武帝既然禅位,这皇宫自然要让给太子!
所以,工部这边还要规划一座太上皇行宫,供洪武帝、皇后,皇妃以及未成年的皇子居住。
虽然,太上皇行宫并非是从无到有的修建。可即便是从原先的宫殿上改,这工程量也不小。
朱杞的舅舅陈珩就在工部供职,自开年之后,便忙的脚不沾地。
朱杞前几日派人去陈府接外公、外婆来王府小住,便听外婆讲舅舅已经小半月没有回府了!
其实,不仅仅陈珩,所有的工部官员都一样,甚至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差不多!
洪武帝可是眼中揉不得沙子的狠人,一旦禅位大典出现纰漏,这位可是真敢杀人的。
太子朱标看似儒雅温和,但其雷霆手段可一点都逊色洪武帝。当年的左丞相胡惟庸那可是权倾朝野的存在,否则,也不会欺上瞒下,中饱私囊。正因为胡惟庸小看了太子,才会被太子诛杀。当年,太子这位狠人可是借着胡惟庸的案子砍了数万人的头。
太子讲理,但是,太子的刀也是锃亮的。
大明帝国忙碌的可不仅仅朝堂,几位皇子也领到差事忙得脚不沾地。
唯有朱杞依然在王府中逍遥自在!
太子朱标也曾寻过朱杞,要给他安排差事,可是朱杞不愿抛头露面,朱标也没有强求。
洪武十七年,距离朱杞修行“太极拳”已近九年。不过,在朱标心中朱杞身体还未全部恢复,所以,朱杞不愿,朱标也不强求。
朱杞修行的内力精纯无比,若是朱杞不主动显露修为,就是朱标也未察觉丝毫!现在,知晓朱杞修行的只有道衍、海大富、郑和和雨化田。
不过,他们也不知道朱杞的修为到了什么境界。
朱杞修为不外露,朱标自然以为朱杞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少年。
其实,朱标给朱杞安排职事,也是让朱杞散散心罢了。这么多年,朱杞几乎不出王府,朱标怕朱杞闷出病来!
朱杞这些年虽然不出王府,但是,对大明帝国的贡献可不少。
朱标这几年主政大明帝国,虽然忙碌无比,但是,每个月朱标都会抽上半天前来赵王府和朱杞交流。因此,大明帝国这几年颁布的政令,不少都有朱杞的影子。
对于朱标而言,朱杞的最大价值是治国之才!
至于朱杞的武道修为,在朱标看来有没有都一样。毕竟,谁都不会认为朱杞这样的痨病鬼会在武道上有什么成就。
正因为,朱杞的治国之才,王府这几年的发展才会顺风顺水。因为,一些不上台面的东西,在朱杞发现之前就被朱标摁了下去。
比如说:朱杞对科举的论述,就让朱标赞叹不已。
大明帝国为了推行文治,实行的是和大周帝国一样的养士政策。
比如说:士子在考中举人之后可免田税,这样就导致大量的土地变更到举人名下,慢慢的举人便成了当地的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