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局势颓危的时候,妖鬼蛇神都会出来显摆两下自己,看能不能捞到好处。
例如当初安史叛乱的时候,契丹人和奚人一听说大唐内部烂了,就纷纷入关来。
他们非常小心翼翼却又忍不住贪婪。
再例如南诏,看到大唐内部混乱,也想进来分一杯羹。
可等到局势反转,唐军剿灭了叛军,叛军首领被杀死。
大唐手中还掌握了关外意图勾结叛军的证据,这个时候,这些势力就如同惊弓之鸟了。
李倓放下手中的情报,他不管奚人和契丹人是不是在表演,他都给范阳节度使李光弼下达了出关平叛的命令。
此时的李光弼麾下不仅仅有唐军的精锐,还有曾经一度是叛军的唐军精锐铁骑。
猛将有安守忠、崔乾佑和薛嵩等人。
天圣四年三月,唐军从卢龙关出关,进入饶乐都督府,也就是奚王的地盘。
“你说什么!”奚王听到唐军出关的消息,大吃一惊。
他本打算和契丹王私下谈一谈,双方做个过场,等再给大唐圣人多写几封信,说一些好听的话,把这件事糊弄过去。
没想到唐军这么快就出关了。
奚王立刻派使者去见李光弼。
可李光弼的行军速度非常快,他与安守忠制定了奔袭策略。
三月初五这一天,奚王的使者刚到唐军大营,就看到无数精锐骑兵在出了大营。
使者还在唐军大营里停留的时候,以安守忠为前锋的唐军已经快速往奚王牙帐奔袭。
三月初七下午,正在读契丹王回信的奚王突然接到通报:敌袭。
他猛地跳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只听到轰隆的铁蹄声如同山岳崩塌一样朝这边滚动而来。
大地开始颤抖。
奚族各个营帐乱做一团,奚王快速出去下令备战。
可已经来不及了。
唐军的前锋骑兵如同水银泻地般涌进了奚人生活的地盘,开始冲杀。
这是一场毫无抵抗的屠杀。
安守忠绝不是什么善茬,他可不会因为对方的求饶就把手,唐军快速将奚王的牙账以及周围犁了一遍。
人头堆的满满的,河流都被堵塞了。
女人都俘虏了,不满身高要求的小孩全部俘虏回去做奴仆。
三月初九,契丹王刚震惊地得到奚族被突袭的消息,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另一路唐军已经推进到了他的家门口。
是崔乾佑和薛嵩的兵马,也是以骑兵为主。
天圣四年的这一次出关北伐,比过去的任何一次都要迅猛。
在张守珪和安禄山坐镇幽州的时代,张守珪狂妄估值,后来的安禄山养寇自重。
现在的幽州是原本的叛军都急着立功赎罪,一个个鸡血外溢,战力爆棚。
契丹王一度派人去求饶,回应他的只有屠刀。
残余的奚人和契丹人往辽东奔逃。
三月下旬,李倓接到了前线捷报,同时也接到了辽东的情报:一部分契丹人和奚人已经进入辽东,企图在辽东驻扎下来,和当地的百姓发声了冲突。
李倓一看这奏报,契丹这是想要提前进化成辽国?
这怎么行!
他给张巡简单地做了一个批复:一切不利于辽东建设的,都必须斩草除根!
辽东那都是留给汉人的,必须把那里塞满汉人,以确保辽东这个地方的基本盘,防止辽北异族势力猥琐发育。
到四月的时候,安守忠、崔乾佑和薛嵩被召回幽州,见到了李倓。
“臣等参见陛下!”
“诸位卿不必多礼。”李倓表现得非常随和。
“多谢陛下。”
“三位此次立了大功,朕心甚慰。”
皇帝此话一出,三人原本提着的心暂时找了个地方落下来了。
“都是陛下决策有方,臣等不过是提到骑马走了一遭。”
说话的是崔乾佑,这个人是博陵崔氏,虽然是武将,但读书却不少。
安守忠一听崔乾佑如此说,立刻也跟着附和:“臣等不敢居功自傲。”
“坐,都坐,朕为你们准备了好酒好菜。”
三人原本落下来的心又提了上来,但皇帝让他们坐,他们不敢不坐。
落座后,李倓举起酒杯道:“你我君臣先喝一杯。”
三人不情不愿地拿起酒杯,崔乾佑的额头都开始冒冷汗。
见皇帝喝进去了,崔乾佑手里的酒杯第一个因为颤抖而掉落下来,酒水洒了一地。
另外两个被他这一举动吓得也都掉落在地上。
崔乾佑立刻上前跪在地上高呼:“陛下饶命!”
安守忠和薛嵩也连忙跪下来:“陛下,臣等有罪,请陛下看在臣等立功的份上,饶臣一命!”
“卿等这是何意?”李倓面露诧异。
至少看起来是比较惊讶的。
“陛下,臣……”崔乾佑支支吾吾,手心冒冷汗。
这屋内只有崔乾佑、安守忠、薛嵩,以及皇帝四人。
若这三人被逼急了动手要弑君,就是三对一。
可早就听说当今圣人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三人虽然都是猛将,可要上手,还真未必是圣人的对手。
如今圣人又下令喝酒,这酒万一进入肚子里,就挂了怎么办?
“你们到底怎么了?”李倓眨巴眨巴眼睛好奇地问道。
“臣等有罪!”
“何罪?”
“臣等有谋逆之罪,请陛下看在臣等悔改投诚,再立功的份上,饶了臣等。”
“朕不是早就宽恕你们了吗?难道你们已经知道了?”
皇帝这么一说,三人顿时如坠冰窟。
“你们跟随安禄山和史思明杀了太多人,朕知道你们当初是身不由己,可毕竟是造反了。”李倓叹了口气,“所以朝臣们奏疏到朕这里,要求朕拿办你们,也是情有可原。”
三人手心背后已经全是汗,只感觉胸口仿佛有一块大石头压着的一样。
“不过朕都回复他们了,说你们现在都是大唐的忠臣。”
皇帝此话一出,三人悬着的心再一次舒缓下来。
“朕是信任你们的,朕若不信任你们,还让你们统兵去征讨契丹人吗?”
“幸得陛下垂怜,臣等感激不尽,愿为陛下赴汤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