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理一般上午去公共实验区域转一圈,听听大家有什么问题,随口说几句给点思路。
然后就回到只有他一个人的17层,17层除了他就只有不同种类的实验动物。
主流使用的生物实验动物一般是小白鼠,然后还有些比较常见的,像猕猴、猩猩、狗、兔子等等。
实验用的牛和羊比较少见,但是羊是最出名的,第一只克隆动物就是多利羊。
郑理的实验室里数量最多的是小白鼠,占地面积最大的是猕猴。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研发的快速增长和国内新药安评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前研究所需的用猴量逐年增加。
另外,实验猴由于其与人类高度的基因同源性,对于疫情有高度的易感性,使其成为疫情发生后最有效的实验动物对象。
实验猴的价格一路飙升,国内价格从年初的六万一只攀升到现在的接近十万一只。
狮城更贵,实验猴普遍要十二万一只。
之前验证阶段使用小白鼠,把最基础的魔脑植入到小白鼠体内,这种最基础的魔脑只能让生物产生通过本能影响现实的能力,无法做到准确将你所希望做到的变成现实。
就像你没办法通过最基础的魔脑,实现dnd体系里的0级戏法魔法之手。
法师在诞生之初一直相信人有灵魂的存在,后来发展成相信智慧生命都有灵魂存在。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师们没办法验证这一观点,就像以前人类相信有神存在,但是无法验证一样。
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师们通过研究直接观测到了灵魂的存在。
再后来法师们发现记忆、灵魂和肉体是智慧生命的组成要素。
用蓝星熟悉的计算机系统来形容,就是肉体是硬件,灵魂是中间件,记忆是系统和软件。
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是在法师研究出空间传送后,他们发现传送物品可以,但是如果传送的是智慧生物,他传送后只能依照本能行事。
于是法师严重怀疑传送导致智慧生物失去灵魂,后来也顺利证明了这一点。
一直到郑理来蓝星的时间点,法师依然没有研究出能让灵魂、肉体和记忆一起传送的办法。
灵魂、记忆、肉体就像是不可能三角一样,当发生空间跃迁时,三者只能存在其二。
换句话说蓝星的穿越小说,魂穿有可能,肉穿不可能。
另外灵魂和魔脑的匹配程度,直接关系到施法能力,在法师联盟联盟会送制式魔脑,但是部分人会选择去专门的机构定制魔脑。
郑理之所以需要实验猴,是因为猴子也算是智慧生物,他们也有灵魂存在。
如何匹配将人造魔脑和灵魂相匹配,他需要在实验猴身上进行试验。
人造魔脑的研发工作冗长而容易令人疲惫,还好有准确的目标和完善的理论支撑,以至于不让人失去信心和斗志。
(具体实验步骤有点恶心,我就不写了,本来写了五百字我自己都被恶心到了,还是算了。)
简单来说就是把胚胎状的魔脑植入到母猴体内的胚胎中,将还没完全成型但已经有灵魂产生的胚胎取出,然后通过特定的装置来观测其匹配程度。
最后再将胚胎处理。
......
2021年年初,距离发现疫情已经过去一年,疫情丝毫没有好转,准确的来说是世界范围内没有好转,反而愈演愈烈。
全球范围内对内啡肽的需求持续增长,此前科创生物对外技术授权时间是五年,即便在授权给其他企业的情况下,内啡肽依然供不应求。
因为α-内啡肽降低阿片类药物成瘾性作用而购买内啡肽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加麻大率先宣布内将内啡肽免费提供给“瘾君子”们为降低他们对毒ping的成瘾性。
欧罗巴部分国家和澳洲陆续跟进,这导致内啡肽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由于内啡肽需要和促脂蛋白胰蛋白酶肽一起才能发挥降低成瘾性的作用,促脂蛋白胰蛋白酶肽的需求也一直在增长。
科创生物的管理层们不想看着市场被其他授权的药企占据,因此他们也想扩大内啡肽的生产。
现在姑苏的生产基地内啡肽年产量约为l,比年中翻倍了。
狮城研发中心启用后,科创生物账面上的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
科创生物的小股东们都希望科创生物开始下一轮的风投,而科创生物的管理层们希望直接上市。
因为科创生物上市他们才能拿到期权,才能实现财务自由,科创生物c轮风投的话大概率还是不会有专门的期权池给到管理层。
郑理不想进一步稀释他在科创生物的股份,如果再进行下一轮的风投,等到企业上市时他的股权大概率会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
下降到百分之五十以下,意味着科创生物不再是他的一言堂,如果魔脑迟迟没有进展,他的日子恐怕没有现在这么好过。
“如果我们要上市的话最好是在a股上市,现在的形式去美股上市,未必是好事。”李渺渺说道。
郑理点头:“这些事情你们先讨论,出方案再跟我汇报。”
科创生物放出要上市的风声后,各大券商踏破了科创生物的门。
这么说吧2020年一共有14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这些企业加起来一共募集了2226.22亿rmb的资金。
科创生物的估值大概在1200亿米元左右,募集资金至少也是720亿rmb。
这是因为科创板最少得发行百分之十的股份。
内啡肽在华国上市之后,科创生物一直被誉为华国最大的独角兽企业,这次上市的目的又是为了扩大内啡肽的生产规模。
这对于券商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对于券商的投行部而言做了科创生物这一笔就能够满足全年的业绩。
有什么是比年初的时候就完成了全年的营销更爽的事情呢?
除了中信、中信建投这两兄弟外,就属姑苏本地的东吴证券最为积极。
像这种规模的ipo,小券商一般没机会,东吴证券仗着自己总部在姑苏想要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