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没有持续多久,看到海州城后,很快就看到城下的人。
此时城门处竟然聚集了不少人,不知道是什么人,因此杨潮谨慎之下,让所有士兵立刻披甲。
此时沿着运河继续往北,这段运盐河因为在海州城西,因此也叫做西盐河,海州西门外,盐河边上还有规模颇大的码头和仓库区,此时这里到处是人。
越来越靠近码头,大家也终于看清了码头上的人,不是东虏。
杨潮心里一松,怎么东虏也不在这里。
正想间,突然听到马蹄响,同时战马嘶鸣声由远及近,从海州城西北角,突然出现了一队骑兵。
而还有一群人在骑兵身前奔跑着。
东虏。
东虏在驱逐平民。
东虏在驱逐平民往海州城跑。
“驱民攻城!”
杨潮第一时间就想到这几个字。
难怪码头上有这么多人,竟然是东虏赶来的,可是这些人为什么不跑。
杨潮的眼睛仔细搜索起来,同时命令停船,果然仓库里面隐藏的十几个东虏骑兵突然从建筑背后杀了出来,距离船队五十步左右的时候,开始射箭。
顿时就有惨叫声响起。
借着战马之力,虏兵的骑射还是很有威力的。
杨潮此时也看清楚了虏兵的模样,没有戴头盔,没有穿甲衣,而是穿着羊皮衣,看起来就像个牧民一样,这些显然不是东虏的精兵,而是游骑,在八旗中应该属于无甲余丁。
其中一个让杨潮印象很深刻,虽然是异族跟汉人面容迥异。额头很快阔鼻梁很平,但是仍然能分辨出来,这是一个孩子。
但是这个孩子却十分积极。他冲在第一个,抛射出了他的弓箭。试图射杀自己的人。
杨潮已经蹲伏在船舷后了,此时船停在河中,距离河岸的码头还不过十步,近乎是跟虏兵短兵交接了。
好在这是河流士兵在船上,否则突然遭到对方袭击,骑兵冲锋之下,杨潮这些没用经验的士兵,恐怕只能白白遭受屠戮。
此时躲在船上。相当于多了一座低矮的城池保护自己。
杨潮很快就冷静下来,组织自己的亲兵开始反击。
同时让传令兵传令:“各船各自为战!”
传令兵是老金训练出来的,目前只会打旗,因此白天可以用,晚上就不好使了。
现在这样的传令兵只训练出了不到十个人,杨潮分散下去,每一个旗总下就能有一个,起码这几艘兵船上每船都能有一个。
传令兵手里舞动一杆黄旗,传达杨潮的命令给其他军队。
杨潮则专心的指挥战斗。
“用鸟铳,记得一起打。都装填好了吗?”
一百个鸟铳手也分开了,每个船上都有十人。
杨潮船上的十个鸟铳手慢慢装填,动作快的已经装好。动作慢的还在捅通条。
这时候杨潮突然听到了一声枪响,抬起头来看到是后面某艘战船发出来的,分不清是那一艘船,但是这一声枪响显然打乱了杨潮的计划。
不由抬头看了一眼虏兵,发现虏兵竟朝着刚才开枪的那艘船去了,显然是打算枪打出头鸟,将敢反抗的先打死。
而这样就露出了他们的侧面,这是一个机会。
杨潮大喊一声:“装填好的,立刻齐射。瞄准战马!”
古诗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之说。
戚大帅也说“射人先射马。马仆贼自败”,戚大帅之所以说这句话。是以为发现士兵跟蒙古骑兵作战的时候,有些舍不得杀马,战马在边地一匹就有十几二十两,缴获一匹马就是一笔巨额的财产,因此士兵颇为不舍。
结果被很多蒙骑逃跑甚至导致士兵自己被杀。
戚继光说“往时只因爱他马,要得活获,故难取胜。你们看贼马头有三尺,人在马头高又五尺,我步兵冲在马头,尚有马头、马前足相隔,贼刀三尺,岂能到我身上,我只将众军联作墙般一堵,密密一字向前,用我长刀大棒,砍打马头马腿,马伤跌倒,此时贼被跌落,身方未转,就用大棍劈头打下,无有不死者。你杀得贼败,首级每颗赏银五十两,盔甲衣杖,那件不是便宜,何必要马,况一贼有数马,我欲杀者,贼身下所骑一马也,大势一败,以后马匹,那个不是你的,若临阵不先砍贼马,与牵取贼马者,俱斩首。千、把总以下故纵,同罪。砍伤马匹,战毕即如营前烧熟代饭。生存好马,俱与冲锋之人,以十匹为率,只抽一马与收马者,余皆均散。”
杨潮其实也很眼馋那些马,都是上好的关外战马啊,自己买都买不到,现在眼前这些东虏小子,却一人骑着一匹。
但是吸取过戚大帅的经验,同时也觉得战马目标更大,打马更容易打中。
任何战争,无论多么昂贵,只要能获胜,就能够盈利,因为胜利其实是最低的成本。
杨潮一声令下,十个枪兵中的五个站了起来,立刻瞄准,现在虏兵没有对着他们,他们也没有紧迫感,因此可以从容瞄准了,但是第一次直面敌人的射击,还是让鸟铳手有种心跳停滞一般的感觉,胸腔之内极为憋闷,没等到命令,就有一人放枪,接着其他人放枪。
杨潮大喝一声:“刘勇,未经命令,擅自打放,记过一次!”
本能的怒喝完后,杨潮才有空去看结果,只看到一队十来个虏兵飞马已经到了一艘船前,却有一个虏兵掉队了,他的马正打着圈儿,最后一下子跌倒在地。
虏兵倒是没有受伤,敏捷的跳下马,但是下马后立刻拔出刀,大声吼叫,一时看向这艘船吼叫,一时看向那艘船吼两声,似乎想知道是谁打死了他的马。
杨潮看到,这个小子,正是刚才那个活跃的孩子。
“继续装填!”
杨潮大喝一声。
鸟铳兵继续装填起来。
这时候城墙西北角的骑兵终于将一群百姓赶了过来。
已经到了海州西门,却没有丝毫停止的意思,竟然驱逐着百姓朝着杨潮的船队而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