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梦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mayiwsk

无论离开多久、去了哪里,薛白似乎总会回到长安。

沿朱雀大街坊墙上停着的几只鸽子被马蹄声惊飞,白色羽毛与青瓦红墙相映,更远处的佛塔传来悠扬的钟声,一切都让他感到熟悉。

一路到了大明宫,等候在城门处的将领都是老面孔了。

郭千里脸上挂着大咧咧的笑容,向薛白行礼,道:“雍王,我虽一仗没打,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最难的,雍王说是吧?”

薛白与他相熟,遂玩笑道:“郭将军用兵出神入化。”

郭千里打趣了一句之后,上前,小声地向薛白禀报了几句。

“太上皇在大明宫,当时情形,我认为迁到大明宫守着稳妥些……”

“知道了。”

原本,李隆基幽居于太极宫,这次必然要趁着李琮出逃而想要揽权,能入主大明宫很正常。至于郭千里说是出于守卫考虑,薛白也能接受这理由。

反正不论李隆基夺权进行到哪一步了,薛白一回来便是打断了这个进程。

郭千里表面看着大大咧咧,心里其实忐忑,此时见了薛白的态度,方才放下心来,退到了后面。

他走了几步,忽然见了队列中站着一个异常显眼之人,不由瞪大了眼睛,挥手道:“李太白!”

李白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抚须,正仰头望着远处的宫阙回想着任翰林学士的过往,感慨时隔多年竟还再回到了长安。忽听有人唤他,转过身来,他先是认了一下,似乎没认出郭千里。

“李太白,可还记得我?当年我执守宫门,你每日到翰林院,常常相见哩。”

这一说,李白就想起来了,朗笑道:“当时我常饮得烂醉如泥,将军还扶着我觐见天子。”

“对对对,你还给我写过诗哩!”

“记得,记得。”

李白一生写过太多诗,张口要念,一时又有些忘了,手举在那儿上下晃了晃,数着韵。

郭千里跟着用手比划了两下,开口提醒了诗的前两个字。

“将军……”

两人对视了一眼,那诗终于脱口而出。

“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

两人的声音到后来都渐渐弱了,最后停了下来,略有些尴尬。

郭千里挠了挠头,脸上的笑容还在,却是僵了许多。

李白问道:“将军莫非不是羽林军陶将军?哈哈,是我认错了,近年眼力不济,眼力不济。”

郭千里颇为幽怨,才知李白原来给这么多禁军将领都送了诗,连句式都是差不多的。

虽然心里受伤,他其实为人豁达,倒没甚不满,就是不知该如何缓解眼前的尴尬。

反而是前方的薛白听得动静,过来随口给李白解围,道:“一定是郭将军与陶将军长得太像。”

“哈哈哈,对,我和陶将军长得太像了。”郭千里连忙附和,心里却在想到底是哪个陶将军能与自己相比。

李白也是大笑,揽着郭千里的肩,当即又作了一首新的诗。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只是重回长安而已,连酒都没喝,却已有醉的气氛。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随着李白最后一句诗落,大明宫那雄壮的宫门也缓缓打开了。

太阳也从云朵后出来,照耀在众人脸上。

郭千里心知李白这次的诗不是写给他的,毕竟平定江陵之乱他没有去,但不知是写给谁,是写给雍王吗?还是写给李白自己?

薛白迈步进了大明宫,穿过长长的青砖路面。

他在宣政殿的石阶下停住了脚步,见到一个披着皇袍的身影正立在上方注视着他,那是太上皇李隆基。

李隆基没有拄柺,本是由高力士扶着,但见到薛白之后,有些倔强地推开高力士,独自站在那,巍然不动。

似乎在宣示他还没老,还能站得稳。

他眼神威严,像一头猛兽在表示自己的地盘不容侵犯。

薛白却根本没有必要去与一个老头比谁站得稳,迎着李隆基的目光,一步一步走上石阶。

“好孙儿。”

李隆基一开口,眼神里的凶光立即就褪了下去,换上了一副慈详和蔼的表情。

他之所以是这个态度,背后有很多的考虑。

事实已经证明了,几个亲儿子对他有着极深的戒备。李亨与他逃路到一半就发动了兵变,擅自称帝;李琮当了皇帝之后对他严防死守,宁交权于宦官都不还政于他;李璘打着孝顺的名义起兵,一到长安就死活要当皇帝,而非请出他这个太上皇。

可若抛开固有的思路,换一个角度想,薛白想要监国而根基太浅,反而需要倚仗他这个太上皇来增加影响力。

换言之,若暂时不去考虑祖宗基业所面临的风险,仅从李隆基个人掌权之路来说,他是愿意与薛白合作的,也没有别的方法。

只要让他逐渐站稳了脚根,对付一个“孙子”自然有办法。

薛白这边,他不像李璘傲慢,更了解时局,知道眼下还不是称帝的好机会,还需要以李氏的名义执政朝政。可他却不至于让李隆基摆着所谓祖父的谱来拿捏他。

“朕诸多子孙当中,唯有你最像朕。”李隆基以欣慰的语气道:“现在两个逆子祸乱社稷,唯有让你监国,朕才能放心啊。”

“见过太上皇。”

薛白执了礼,一抬眼,目光锐利地盯了李隆基一眼,似有杀气从眼中闪过。

李隆基吃了一惊,下意识往后仰了仰。

这原本只是个很小的动作,可薛白却是怕他摔倒,猛地冲了过去。

“太上皇!”

骤然见一道人影扑来,还是居心叵测的薛白,李隆基连忙后撤,想要躲开。刚退了两步,脚步就站不稳了,踉跄了一下。

薛白一把扶住他。

李隆基才稳住身形,被薛白一扶反而随着那双有力的手晃动了几下,几乎摔倒。

“殿外风大,太上皇老迈,岂可在此久站,快扶太上皇去歇着!”

薛白的语气严厉透着些焦急,像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一个尽心行孝的后辈,更像家里那个真正能主事的顶梁柱。

很快就有一队宦官过来,扶着李隆基就往殿后去。

自李琮出奔以来,其实李隆基已经使出了很多夺权的手段,且颇有成效。今日本打算压一压薛白的气焰,再通过言语交锋,或伴随着一些彼此妥协,巩固住一部分权力。

却没想到,甫一相见,薛白就以这样的方法要将他重新幽禁起来。

万般手段还未施展,却比不过薛白最直接的两个优势——年轻、有力。

一阵混乱之后,李隆基被带了下去。

薛白看向了脸色各异的朝臣们,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先开了口。

“太上皇虽身体不好,犹关心着社稷大事,我等岂可不尽心竭诚、披肝沥胆?!”

众人一愣,还是陈希烈先应道:“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太上皇既命我监国,我便暂担大任。”

关键时刻,薛白一点都没有推让,直接就下了几道命令。

他派郭千里前往奉天迎回圣人,同时,历数窦文扬及其党羽的十大罪状,罢其一连串的官职,命人羁拿窦文扬。

他遣使安抚郭子仪,称自己并无谋篡之心,只是暂时监国,待圣人归朝便会还政,眼下当以安定为重,避免兵戎相见。

另外,他还诏告天下李璘并非举兵造反,而是出于担忧太上皇而入京除奸宦,虽无逆罪,但有违律例,罢其一应职务,保留其爵位。

这些是大事化小的态度,完全是出于迅速稳定时局的考虑。

各种政令一出,包括降将季广琛在内的一应永王部众很快就归顺了,薛白得以顺利接手了长安防务。

短短两日之内,长安城风平浪静,百姓都放下心来,集市重新开张,商旅开始做生意。

李璘并不知自己被薛白赦免了,被郭子仪麾下部将拿下之后,还在不停地宣称薛白才是反贼,希望能说服对方,进而说服郭子仪出兵攻打薛白。

“我说的都是真的,薛逆曾怂恿我起兵,与我约定平分天下,信还在我怀中,我正是为了平定他而来,怎么我反而成了反贼?”

正说到这里,忽然有惨叫声从帐外传来。

之后就是密集的马蹄声与厮杀声,杀过来的人显然不少。

李璘眼见那些看守他的士卒出了帐,再也没有回来,心中猜测该是自己的部下前来救自己了,不由涌起了希望。

否则,岂还有别人会袭击郭子仪的兵马?

待惨叫声越来越稀疏,外面有人喊道:“找到永王了!”

“我在这里!”

李璘大喜,连忙喊道:“快救我!”

上苍没有辜负他,很快就有人进了帐。

“你们可是来救我的?”

“哈哈,找到永王了!”几个士卒却是一拥而上,粗暴地一把摁住李璘,纷纷嚷道:“我的!我首先擒下贼首!”

最后这二字入耳,李璘一愣,顿时有如坠冰窟之感。

他与妻儿一起被拖出了帐,只见地上铺着数十具尸体,鲜血遍地。

数不清有多少人执着刀围着他们这一片营地。

“是……是哪位将军?”

“招讨使、关中兵马副元帅,周智光!”

李璘恍惚地看着跨坐在马上的那个男子,对于那凶狠暴戾的面容感到十分畏惧。

他觉得周智光的名字有些耳熟,却实在想不起何时听说过有这样一个大将,也不知是李琮麾下、还是薛白麾下。

“将军误会了,我并非谋逆。”李璘遂把薛白才是逆贼的那些话又重新说了一遍。

周智光满不在乎地听着,脸上已浮起了可怕的狞笑。

终于,他打断了李璘的话,叱道:“永王若非反贼,末将以及这些将士们的功赏从何而来啊?!”

李璘一愣,没想到有臣子会明目张胆地吐露这等言语。

“我是皇子亲王,你是想踩着我立功不成?”

“不错!”

对着这种冥顽不灵的凶恶之徒,李璘愈发慌了,只好道:“我要见皇兄,带我去见皇兄……”

“不必了。”

周智光既然敢对李璘吐露心声,就没打算让李璘活着见到李琮,径直下令道:“斩!”

李璘不敢相信,他堂堂亲王,天子之弟,且不说有没有真的造反,就算有,也不是一个臣子能轻易杀的。

“你怎敢?这是先斩后奏,你就没想过后果……”

“噗。”

周智光见部下不敢动手,没耐心继续等,亲自上前抢过那柄大刀,一刀便斩下了李璘的人头。

头颅掉在地上,吓得一旁李璘的妻儿尖叫不已。

“噗、噗。”

连着两声响,周智光竟是把他们也斩了头。

“我不敢?”

周智光丢了刀,竟是一脚踩在李璘的头上,然后一踢一踮,把头颅踮起,一把拎在手上。

端详了一会儿,他下令把首级装匣,呈到奉天向圣人报功。

至于从李璘身上收到的东西,包括举证薛白的那一封信,他也一并收了。

“永王反,雍王也反。”周智光不以为然地念叨道,“无妨,都是我立功的垫脚石。”

他以贫贱身份一夜之间跃到眼前的高位,自然得意非常忘了自己是通过巴结宦官而走的捷径,只认为全是凭自己的本事。他见过懦弱的天子,不过如此。他比天子更有天子之气,于是愈显桀骜。

“出发,去郭子仪军中!”

郭子仪几乎是同一时间收到了两封诏令。

第一封是圣人命周智光替代他统兵的旨意,得到这封圣旨的过程却有些许惊险。

当时并未有宦官前来传旨,而是周智光赶到他的大营外,称有要紧军务禀报,请郭子仪相见。

但郭子仪一眼就看出来,周智光既不卸甲,也不入营,还不肯屏退身边的亲兵,必然是不安好心,他遂留了个心眼,没有立即去相见。

等了大半日,便有哨探归来,禀报了周智光袭击他的部将并斩杀永王之事。

郭子仪闻言怒不可遏,几乎就要出兵攻打周智光,到了这时,周智光才派人送来圣旨,要求郭子仪交出兵权。

军中将领顿时哗然,说什么的都有,有痛哭流涕、不愿郭子仪离开的;也有暴怒如雷、要斩杀周智光的;甚至有人扬言要兵进奉天,铲除圣人身边的奸邪……

“节帅若再不杀奸宦,社稷就要毁于一旦了!”

“都住口!”郭子仪拍案喝叱道,“劝老夫清君侧,伱欲反不成?老夫先杀了你!”

众将沉默,悲伤不已。

正是在这个时候,第二封政令到了,是从长安来的,有太上皇与三省的印章。

内容是,朝廷已让雍王监国,雍王希望郭子仪能与他共同迎回圣人,结束动乱。

诸将一听,又有了对比,自然是万分认同这道政令。

可其中有一个颇关键的内容,就是杀窦文扬。这与方才军中激进者所言相同,都是违背圣意,行同造反。可这既是出自朝廷的政令,郭子仪的观感就有些不同了。

“节帅还在犹豫什么?若放着贤明的政令不执行,反而遵守这昏庸的旨意,难道不是愚忠吗?”

郭子仪却没有第一时间决断,想了一整晚之后,写了一封亲笔信,派人送入长安,邀雍王一晤。

他请薛白出城,在渭水桥上相谈,想必薛白是不敢来的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试探,看薛白的诚意有多少,之后也许会在禁苑,或长安城内谈。

没想到,当天就有了答复,薛白答应出城相见。

大唐开国之初,太宗皇帝也曾与颉利可汗在这座便桥上会盟,郭子仪不敢拿这次的谈判与之相比,却还是颇欣赏薛白的胆魄。

一切安排妥当,两日后,就在信使回报雍王已经出城,郭子仪也打算动身之时,周智光再次送来了一封信。

这次,送来的是薛白写给李璘的信,上面确是端端正正的颜楷,内容则是薛白怂恿李璘造反。

“周将军当时见此罪证忧急冲动,杀了永王,此事虽有错,却是出于报效国家的拳拳之心。另外,圣人之所以会降旨暂免郭节帅之权,也是因此罪证而有所顾虑,唯请郭节帅万不可与逆贼同流合污啊!”

郭子仪接过这封薛白的罪证,神情严肃。

若这一切是真的,他竟能够体会圣人罢免他的这个考量了。

“郭节帅若要证明自己的忠心,也简单。”信使道:“只需拿薛逆的首级呈于圣人,圣人自会收回成命。”

渭水潺潺,两边各有士卒列阵。

薛白走在便桥上,扶着桥栏望向远处,感慨道:“天气真好啊。”

“正是好时节。”

“若无战乱那就更好了,踏青,放个风筝,躺在柳树下睡一觉。”

薛白说着,没听到郭子仪有所反应,转头看去,忽问道:“郭公可是有心事?”

郭子仪伸手入怀,拿出了一封信。

“老夫本在怀里藏了一把匕首,但思来想去,还是想向雍王当面求证。”

“哦?”

薛白接过信,看了一眼,哑然失笑,道:“很像我的字迹,但失于匠气了。”

郭子仪讶然,道:“这并非雍王手写?”

“我拿些手稿给郭公,一对比便知。”薛白道,“我若要造反,从范阳起兵南下,或是一开始就不平定史思明,放着你与李光弼在河北与之牵制,我自可在长安独掌朝纲。何必平了史思明,而唆使李璘起兵?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郭子仪道:“雍王也许是养寇自重平大寇、养小寇,否则当时太上皇在蜀郡,你为何放诸王到太上皇身边?”

“岂能算得这般精准的?”

薛白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叹息道:“当时我若不放人,是不忠,可顺着太上皇心意,依然还被怀疑是别有用心。我居长安是错,镇范阳也是错,何时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身入朝堂,猜忌永远都是免不了的啊。”郭子仪也不由感慨。

“是啊。”薛白道:“局中人,不由己。”

他随手把自己的“罪证”还给郭子仪,转向奉天的方向,开口说起正事来。

“就拿窦文扬一事来说吧,我今若不管,纵容他操纵圣人,郭公难道就会相信我的忠诚坦荡吗?你们要我放权,我已照做过一次了,远赴范阳,可结果成了这个样子。时至今日,我还要向郭公证明心迹?不去除佞宦,反而剖腹自证吗?”

郭子仪默然良久,一扬手,把那封薛白写给李璘的信抛进渭水。

竹纸在水面上漂了一会,很快被卷入河水,再也不见。

其实,薛白早就看出李璘的野心,把李璘作为他养寇自重的那个“寇”,那只要一开始就让别人代笔就行了。

而现在,不论何种阴谋诡计,都随水而去了。

“给我五天时间,我平定周智光。”郭子仪道,“迎圣人回京。”

“好。”

诸将远远望着便桥上交谈的一老一少两道身形,渐渐也能感受到那种平和轻松的气氛,都松了一口气。

待郭子仪归来,表态愿意接受朝廷的政令,众人大喜,纷纷请令愿去平定周光智。

“跳梁小丑,狂妄自大。末将只需三千兵马,便教他全军覆没!”

“不必着急。”

郭子仪却没有发号施令,只让众人回营。

他远道而来,兵力又多,粮草压力比周光智大得多,李琮又不愿意补给他,现在其实已经到了粮草告罄的时候了。

所幸,长安城运了一批粮,缓解了燃眉之急,之后郭子仪传告所有的士卒,说关中久经战乱,田地荒芜,如今既然诸将士回来勤王,立下功劳,加之原本就有许多是关中人,愿意留下屯田的皆可报名,依功劳分配田亩。

消息一出,郭子仪麾下士卒反应还算平静,他们在陇右原本就开了田,如今放弃反而要损失一年收成。反而是周智光的士卒听闻之后,很快就躁动起来。

周智光带来的兵马很杂,除了京城中的禁军,还有关中各地的援兵,以及临时招募的新兵。

这些人都不想打仗,且大多数都是原本在关中种地的百姓,一听自己的田地要被分给别人,士气大跌。紧接着,郭子仪又让人散布战乱已定,马上要迎天子回朝、论功行赏的消息,更是让他们没了战意。

周智光大怒,接连鞭打、严惩军中怠惰的士卒,试图激起他们的斗志。

而正在此时,郭子仪竟是只带了寥寥数名扈从,抵达了他的营门外。

“周智光既称有军务要报,本帅今日来了,且让他出来相见。”

周智光一听,认为这是除掉郭子仪的好时机,当即祭出圣旨,点齐兵马出营,要逼郭子仪让出兵权。

他杀伐决断,出了辕门,见郭子仪真来了,当即就下令围住那寥寥数人。

“郭子仪,我奉旨来代你统军,你却抗旨不遵,勾结叛逆,图谋不轨,可知罪?!传令下去,拿下他!”

郭子仪驻马而立,身影巍然,只有颌下的长须随风而动。

面对构陷,他没作解释,昂然应道:“周智光,你桀骜跋扈,枉为人臣!”

只是这一句骂,郭子仪甚至没有下达任何命令,周智光身旁的兵将们却已有人大呼了起来。

“随郭节帅平贼!”

周智光一愣,愤然回头就要怒叱。

迎面,却是倏然闪过的刀光……:mayiwsk

随梦书屋推荐阅读:暴君总想生三胎红楼梦之庶子贾环重生之金枝庶叶穿越种田之农家小妹穿越大乾当王爷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召唤三国:我的武将有点多大唐二愣子穿越南宋当皇帝功高震主逼我走,亡国你哭啥?燕王朱棣!你忘了你爹的规矩了吗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贤王传幽默化三国演义最强战魂重生人皇吕奉先大明朱棣:我刚穿龙袍,老爹来了意外唐朝昭昭大秦系列之史上第一阴谋军旅:说好体验生活,你成将军了我真不是暴君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北魏遗史轮回诸天:从经营世界开始!水浒:抓捕好汉就变强大周皇朝之乱世风云大唐妙手回春捡到一只始皇帝孤才不要做太子唐砖大姑爷小书生明末皇太子霍去病战神记男配自有女配疼夺嫡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抗日:功德系统,打造一个合成旅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潜伏从伪装者开始三国群英传奇门宝鉴血色帝王路异能战兵北宋穿越指南大明:不交税就是通鞑虏一拳打死李元霸,你管这叫流民?回到明末虐大清永不解封的档案将军好凶猛无错字精校版她在东汉末年呼风唤雨
随梦书屋搜藏榜:第八冠位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我在明末修仙警官,我是直男冒牌皇叔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换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皇姐和亲,我在敌国杀疯了三国战神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于是我成为了神孤才不要做太子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重生之太子归来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战争服务公司开局被退婚,路边捡个便宜小娘子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锦衣当国苏宋三国之我是皇太子三国:万倍返还,主公我绝不私藏东汉之我都成仙了,还当皇帝唐砖军旅情路纯情小妞很霸道星主三国水浒卧底朱元璋:从梁山开始,覆灭北宋!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我在古代的种田大空间重生:太子要造反计谋天下一品辣妻大唐第一村大姑爷小书生齐襄超级医道兵王喋血王妃:一怒倾天下明末皇太子带着枪炮去大宋帝后传说我的桃花朵朵红本将军反了,在座的皇帝都是垃圾不退婚后,我儒圣的身份曝光了!原始人也网购补天前传三国之我是吸血鬼
随梦书屋最新小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开局惨死全家:我当厂卫翻身逆袭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