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刘备等人正准备观看张飞的重骑兵演武之时,一封急报送到刘备手中。
“汝等速速回军备战。”
看完急报后,刘备冷着脸下令,随他前来观看演武的众多大将全部赶回军中,此次被刘备召回前来的大将众多,几乎包含了镇守徐州、青州、冀州、幽州、黑龙州、冀州、并州还有海军的几位重要将领。
至于更远的凉州、汉中、益州、氐州等将领没有来,因为太远了,一来一回耗费时间太长,很容易出问题。
比如现在,事情突发,众人虽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但看刘备的脸色,明显是有人要搞事情,而能让刘备如此重视的,唯有曹操和孙权。
“大哥,发生何事?”中将领离去,唯有关羽、张飞、陈子明、甘宁等几人还在刘备身边,关羽冷着脸询问刘备。
刘备看了眼几人,皱眉道:“暗卫急报,曹操、孙权二人布告天下,皆言得蜀汉天子诏书,封二人为王,曹操为魏王,孙权为吴王。”
“什么!”
众人一听,大惊失色,大汉自建立以来,非刘姓不得封王,否则天下共诛之,那怕刘璋和刘备称帝,都打着汉室宗亲,打着汉室的名字。
“大哥,让俺带着重骑军去砍下两个小人狗头!”张飞当即暴怒,曹操和孙权非汉室刘姓,且敢称王,这不是打他大哥刘备的脸吗。
“吾去砍了刘璋。。。。。。”关羽眼中杀机一闪而过,刘璋留着就是个祸害,若非刘备执意不杀刘璋,关羽早就砍了刘璋全族。
“陛下。”甘宁大声道:“海军十万将士愿护汉室威严!”
刘备听后对三人微微点头,不过并没有下令出兵,而是看向陈子明。
“大哥。”陈子明皱眉道:“曹操、孙权此时称王,恐二人早有算计,此时我大汉各路兵马还未准备充足,非开战之机。”
曹操和孙权身边都有能人,定然看出刘备还需要时间来准备一统之战,此时正是刘备最不想开战之时,二人趁机称王,虽然接触刘备底线,但还有把握不至于让刘备不顾一切的和他们死拼。
“速回临淄!”
刘备暴怒不已,让张飞统领重骑军前往冀州,霹雳军因为还未成军,而且正如陈子明所言,不是开战的时机,所以刘备并没有调动霹雳军。
刘备等人乘船从海上直接前往青州临朐军港,而后快马回到临淄,立刻召集朝中大臣议事。
“曹操、孙权无君无父,当诛!”
此时曹操和孙权称王的消息以及传遍天下,临淄城中亦是震动不已。
“曹操、孙权乃蜀汉旧臣,又拿出刘璋诏书。。。。。。。。。”
众人听后无言,大汉正统天子刘协被干掉后,刘备和刘璋打着汉室宗亲的名号称帝自立,曹操和孙权两大诸侯皆支持刘璋,一个被刘璋封为丞相,一个被刘璋封为大将军。
可刘璋以为的成为刘备的阶下囚,曹操和孙权护主不利,又失去名正言顺和刘备这个冒牌大汉天子征战的资格,事事都受到节制。
刘备无论是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占据绝对地位,如果对曹操和孙权开战,刘备将占据绝对主动。
可众人没想到的是,曹操和孙权竟然来这么一手,直接称王,虽然和刘备这个皇帝比起来差了点,但从地位上也可以分庭抗礼,主要的是他们打着刘璋的旗号,让人无言以对。
“陛下,安乐王在宫外跪地请罪。”
众人一听,微微皱眉,他们当然知道这件事和刘璋无关,刘璋早就被刘备关起来,怎么可能还给曹操和孙权封王,可刘璋毕竟是曾经的蜀汉帝王,而且还活着,这就给曹操和孙权机会。
“陛下,刘璋当诛!”
有人想借此机会除掉刘璋,这样一来,曹操和孙权最多打着给刘璋报仇的旗号,但不可以再假借刘璋的诏书说事。
“臣附议。。。。。。”
众大臣立刻支持干掉刘璋。
“陛下。”此时数人急忙出列跪地,向刘备求情道:“臣等以人头担保,此事和安乐王绝无关系,皆曹操、孙权两个乱臣贼子假借安乐王之名。”
站出来的都是益州刘璋旧臣,黄权、李恢、刘巴等朝中重臣,都是天下名士。
“来人,护送安乐王回去,赏美酒百坛。。。。。。”刘备看了眼跪地的益州大臣,有看了眼陈子明,见陈子明微微摇头,当即有了决断。
刘备根本不理会出言杀刘璋的众人,要杀刘璋何必等到现在,刘璋怎么说都是汉室宗亲,刘备的兄弟,比起他刘备来要正宗得多,杀了刘璋,对刘备的声誉影响也很大,再说现在杀了刘璋,曹操和孙权还会以此为借口,败坏刘备名声。
“陛下。”大臣陈登站出来道:“如今曹操、孙权二人称王有违祖制,当令天军讨伐。”
“不然。”孙乾出列反对道:“我大汉大战刚息,将士疲惫,正是休养生息之际,且可再开战端。”
“曹、孙二人擅自称王,不可不伐!”
对于曹操和孙权称王,支持刘备出兵讨伐之人众多,甚至李恢、黄权等益州就臣为了表明保住刘璋,也坚决支持刘备出兵讨伐二人。
“陛下,当伐!”就连陈宫也站出来支持刘备出兵,让刘备非常为难,回来路上,陈子明早就给刘备分析过,现在大汉的情况很难支撑一场全面大战,但朝中大臣的意见又不能不考虑。
刚开始还有人反对讨伐曹、孙二人,可后来讨伐之声盖过一切,有反对出兵的几人也不得不低头默然。
“臣有一策,可为陛下分忧。”突然,一人站出来,立刻让众人息声,看向开口之人。
陈子明也抬头看向开口之人,微微一愣,然后嘴角一抽,要不是此人自己站出来,陈子明都忘记了刘备手中还有这么一个变态,此人低调得有点过分。
刘备见开口之人,也是大喜,急忙问道:“妙策何在?文和速速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