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隆关,军机要地,海天阁。
海天阁四周,重兵把守,是一座五层高的楼阁。
普通士兵无权进入,以袁秀百夫长的军职,也只能入第一层的密档下厅。
密档下厅里存放了大量关于古阳国历史,地理,文化,等等的资料,更为隐秘,高级的资料,存放在第二层的密档上厅。
密档下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很大的圆桌,沿着圆形的边缘摆放了四十把椅子,每把椅子距离一尺。四周是一个个大木架,上面整整齐齐,不染灰尘摆放着关于古阳的书籍,文献,地图,等等资料。
此刻,厅内只有区区几人,最高官职是一位下千户,袁秀按照官职高低,依次向上司,同僚们,行拱手礼,而后,在木架上找到了一本详细记载古阳国历史由来的书籍。
关于古阳国的历史,之前,袁秀得到的情报,来自于人们的口口相传,说书先生的侃侃而谈,等等,说的版本不同,语言夸张,有的甚至是胡编乱造,或是神话色彩太浓,令人半信半疑。
要想对付敌人,就要了解敌人的真实资料。
这本书是本朝已故的前左宰相生前,查阅了大量的真实资料,经过长达十年的考证,写出的最权威,最真实的历史。
袁秀翻开书,一页页读下去。
大概在六百多年前,古阳人祖先出现在陈国东北地区,那时候,陈国在面积辽阔的东北,设立了四个郡,分别是怀涂,镇山,会平,古阳。其中的古阳郡是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地方,共有五十多个民族,杂居于此。而古阳人的祖先是其中最弱小的几个民族之一,称为镐。
三百多年前,陈国大乱,农民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忙于镇压国内反叛力量的陈国,无心无力在治理怀涂等四郡。而这时,古阳郡实力最强的民族,镐,趁势而起,在首领乙文宫的带领下,夺取了古阳郡,随后自立为王,建国为古阳,自称古阳王。
古阳军继续掠夺战果,用了十几年时间,将坏涂,镇山,会平三郡收入囊中。
林邦国建立燕国后,百废待兴,需要休养生息,承认了古阳国的存在,并派得力大臣谈判,定下了边境防线,约定和平共处。
随着燕国的逐渐强大,对古阳的戒心,越来越重。而古阳也在英明之主的带领下,野心越来越重。
燕国元和二十三年,两国之间的战争拉开帷幕,此后,一直打到燕国走向灭亡,期间,打打停停,从未间断,不分胜负,两败俱伤。
乾朝建立后,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的骑兵,放眼天下,无敌人在眼里,帝王一声令下,十三万大军朝着古阳国杀去。
战争持续了近一年,乾军撤退,打下的十几座城池,被古阳军收复。
四年后,乾军共计三十一万,浩浩荡荡排开阵势,杀来,这一次,打了一年半,古阳军损失惨重,但顽强的挡住了敌人的猛攻,直到乾军不得已撤退。
而后,乾帝国朝堂围绕是否在继续攻打古阳国展开讨论,恰在此时,古阳王派使者递交了国书,愿意臣服,岁岁纳贡,永不生出二心。并让使者暗中给朝廷的几位大官送厚礼。一番操作下来,乾帝国接受古阳臣服的事实。
边关安定了七十多年,直到十几年前,古阳国察觉到让他们恐惧的庞然大物,乾帝国,渐渐露出衰弱的气息,撕毁了伪装的面具,露出獠牙,对着乾朝的东北众多城池,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
袁秀看到这里,重点关注乾朝两次东征失败的原因,综合书的作者已故的原左宰相的看法,还有民间流传的诸多版本,得出结论。
乾帝国的建立者,北蛮,是马背上的民族,拥有着天下最厉害的骑兵,箭术娴熟,人人悍勇,能吃苦耐劳。擅长的战术,以快速的骑兵,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打闪电战,快进快出快退。
敌人还未做好防备,北蛮骑兵杀到,将敌军打的四分五裂,纷纷逃之夭夭。如果敌军做好准备,挡住攻击,北蛮骑兵立即撤退,绝不恋战,朝着下一个攻击目标,前进。想要追击的敌军不如骑兵快,眼睁睁看着北蛮骑兵扬长而去,朝着重要城池杀去。
燕国二百多万大军,就是这样被二十几万的北蛮骑兵打垮了,燕军最大的问题就是举国加起来的骑兵只有区区七万,不论数量,质量,战力,和北蛮骑兵,相差甚远。
骑兵最不利的战场,山地。
古阳国山地多,平原少,道路崎岖难行,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正规的大路,不利于骑兵的推进。并且,道路难行,运送军粮,十分困难。
乾军两次东征古阳,都是被古阳军断了粮道,不得已退兵。
另外,乾军嗜血好杀,每占领一座城池,必定烧杀抢掠,屠城,使得古阳国军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拼死保家卫国。
要想打败古阳,一定要建立一支真正善于在山地作战的部队,熟悉地形,战力强大,思想统一,并且是一支仁义之师,善待俘虏,秋毫无犯。
袁秀对如何打败古阳国,有了大致的方向。之后,他接着看下去,大概了解古阳国的情况。
古阳国山地多,平原少,如果,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勉强能吃饱肚子。如果碰到气候不佳的年景,粮食产量大减,饿死的人,尸横遍野,饿殍满地。从古阳建国后,就一直向往着燕国的东北四省,那里平原多,土地肥沃,素有天下粮仓的美誉。
可以说,生存的压力使得每一个古阳人,内心深处都渴望掠夺和战争,这也导致了古阳人生性好战,每当古阳王振臂一呼,无数人响应,自愿投军。
假设,古阳国人口达到千万,在强烈扩张战心的驱动下,也许真的能将乾国打败,但现实是,恶劣的生存环境,古阳国的人口增长缓慢,作者着书时,距今二十多年,曾派密探,盗窃过古阳国户部的资料,那时候,古阳国的人口共计三百一十四万。
袁秀估算了一下,这二十多年,古阳发生了二次大灾祸,传闻死了不少人,这样算来,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古阳,一头时时刻刻注意巨人的饿狼。
袁秀看完了古阳的历史,得出结论,不知不觉,过了三个时辰,厅内空无一人,只有敞开窗户透进来玩耍的光线,与好学的袁秀作伴,在书籍的海洋中漫游。
袁秀起身,活动了发酸的肩膀,脖颈,舒展身体,眼珠乱转,吐气,吸气,闭目一会,然后睁开。
将桌上的书放回原位,意犹未尽,继续寻找是否有更详尽关于古阳历史的资料,翻了一阵,没找到。
看来,要想了解古阳的真相,就要亲自考察,研究,和那里的人,生活在一起,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袁秀想明白后,心生离去之意。
转身,抬步,朝着密档下厅的出口,走去。
出了海天阁,耀目的阳光洒落而下,一丝丝像是蛛丝般缠绕在袁秀的身上,带来温温暖暖。
袁秀享受着阳光贴心的按摩,却感觉到一股寒气从不远处飘来,他定眼一看,银甲将军卫霁云抱胸而立,直勾勾望着自己,浑身散发阵阵寒气。
四周过路的士兵,军官们,见势不妙,急忙躲避,这两位猛人要是打起来,拳脚不长眼,伤及无辜。
袁秀双眸眯起,卫霁云战败后,先是躲在军帐内,二天二夜,不吃不喝。与他交好的将领们轮番前去,劝慰,纷纷被卫兵挡住。
卫兵们哀求,说自家将军发话,要是敢放任何人进去,就等着被砍头吧。
将领们知道卫霁云的脾气,在军帐外说了宽心的话语后,没得到回应,纷纷离去。
到了第三日,卫霁云走出军帐,第一句话“拿肉,拿菜,拿馒头,我饿了。”
之后,接连几日,卫霁云依旧与之前一样,用心处理军务,操练兵马,唯一不同的就是,练枪的时间多了一个时辰。
而袁秀紧绷弦,用心防备卫霁云的报复,还没来,不知道是对方没想过,还是在等待报复的最佳时机。
袁秀大步向前,拱手道“属下,拜见卫将军。”
“最近,你在躲我,怕我泄私愤,报复吗?”卫霁云冷冷的目光投来。
袁秀迎着对方的目光,平静回答“卫将军误会,我最近事务繁多,并不是刻意躲避将军。将军心胸宽广,战败之事,自然不会放在心上。校场比武,胜负只能证明个人武力高低,而战争上,能救千军万马,能救国救民才是真英雄。
卫将军指挥大军,灭敌,保卫家园,人人佩服,青史留名,相比之下,我的勇武只能多杀敌而已。”
卫霁云听后,朗声大笑,拍着袁秀的肩膀,说道“你这张嘴,很油滑,我可没你说的那样,心大,被战败之事困扰了二天,至今仍然想要争回来胜利。不过,秦大将军安慰我,说了和你相似的话,我便放下了。今日前来,是希望你能和我切磋,并正言不讳,指出我枪法的破绽。他日在战场上,与厉害敌将拼杀,成功增添几分。私底下,你我以兄弟相称,你觉得如何?”
袁秀盯着对方的表情,言谈举止,确定对方是发自真心的表达,佩服对方磊落的心胸,说道“好,卫大哥,我与你切磋武艺,你教我行军布阵,兵法战略,可否?”
“好,你我互相学习,进步,好兄弟,咱们先去吃顿好的,哥哥请客,走。”卫霁云笑着说道,阳光气息外露,让人大大生出好感。
两人并肩而行。
军中好兄弟。
上阵杀敌,不退缩,一枪,一刀,震敌胆。
同取富贵,扬威名。
青史留名,传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