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平安见朱棣冲锋在前。立刻意识到朱棣又在玩引蛇出洞的把戏。平安很想按兵不动,然后将部队集中在一起缩成个乌龟壳。看你狗日的怎么打。
然而当他看到身边士兵那疲惫和恐惧的眼神时。平安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对于燕军他们屡战屡败屡战屡败。此时的南军士兵们已经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哪怕他们都清楚。他们的战斗力比燕军并不弱。但问题是每一次都会被燕军集中优势兵力打,每一次都会被燕军击败。个人的武力在这个战场上基本上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面对燕军,他们已经不想打了。打来打去都是输,还不如投了呢,有什么意思?而且这也不是外战燕军对俘虏还是比较好的。难道舍掉这条命不要?真去拿燕王世子朱高炽所设立的那个狗屁抚恤金吗?
这有意思吗?这没有意思!
所以这是平安最后的机会。要么全军覆没要么斩杀朱棣!没有第三个选择。而且身后步兵阵型混乱,如果选择防守的话朱棣这家伙这么一冲说不定会直接冲垮己方大军。因为他们根本不想战斗了。他们的士气已经降到了最低点。平安对此一清二楚。
所以平安深知此次冲锋是自杀性冲锋。但他也别无选择。
上万骑兵集团性冲锋看起来气势汹汹威风凛凛。但随后让人尴尬的事情发生了。越来越多骑兵不是直接脱离队伍就是故意掉队。刚刚还气势凶凶的上万骑兵集团冲击,还没过两三分钟队伍就稀稀拉拉散乱的不行。
趁着这个机会,燕军步兵突然出现朝着南军运送粮食的部队发起冲击。然而此时南军步兵本阵阵型混乱。大量运粮的民夫夹杂在军阵之中。根本无法施展手脚。
面对杀过来的燕军步兵,运送粮食的南军步兵一触即溃。事实上他们的战斗意志并不比南军骑兵高上几分。
而朱棣那边战斗已经结束。原本朱棣率领的骑兵数量比南军骑兵要少得多。结果刚一交火南军就不战自溃了。平安根本就指挥不动这些心态已经崩溃的南军骑兵。
没有办法平安只能带着亲信迅速逃跑。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不过不管是南军还是燕军基本上都没有遭受到大的伤亡。南军干净利落的选择了投降停止了战斗。
朱棣对此早有预料。战线都已经推到这里来了说实话胜负已分。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燕军获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再打下去也无意义。
当灵璧的何福得知押送粮草的平安部遭到了朱棣袭击时。二话没说立刻点起部队前去救援。这批粮食要是被朱棣给获得的话。那灵璧城的南军将会因为缺乏粮草直接崩溃全军覆没的。
当然何福也并不是没有想过路上会有埋伏。以朱棣的习惯他怎么可能不会在路上设置伏兵伏击自己。但此次事关重大,自己根本就没有选择。所以他哪怕明知道前方有埋伏,他也必须得带人去闯一闯这个鬼门关。他根本不能坐视大军粮草被朱棣截走。毕竟如果他不去救援的话。他也要背负见死不救以及丢掉粮草的责任。这是何福绝对不能接受的。
何福的动作很快。但是他也留了一些个心眼。他所带去的部队基本上都是战斗力较弱。因为他也清楚面对燕军,现在的南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而且军心士气也快要丢光了。更加重要的是。作为南军中的高级指挥官他也知道。朱高炽所下发的优待俘虏的命令。
与其带着战斗力比较强悍的部队跑去送死。不如带着这一些战斗力比较弱的过去救援。损失掉了自己也不心疼,而且燕军还会放他们一条生路。至少这次战斗结束之后,他们能在燕军这里吃一顿饱饭。
何福都这么想了,可想而知战斗的结果会是如何?
当朱棣那边结束战斗之后。朱棣再一次充当诱饵,引诱何福对他发起进攻。
何福立刻命令部队进行追击。追了一小段路之后。朱棣立刻调转方向,对着追击而来的部队发起冲锋。战斗简单而直接。基本上没有经过交战何福带出来的部队选择了投降。
由于何福在队尾,所以在交战的那一刹那立刻调转马头返回了灵璧。
两场战斗大获全胜。朱棣不仅仅获得了大量的粮草。同时又从这些俘虏中获得了大量的后备兵员。一下子解决了粮草不足以及兵源不足的困难。
几乎没有片刻停歇,朱棣立刻率领大军包围了灵璧。
而何福返回灵璧城之后,立刻下令士兵挖掘壕沟垒高城墙,准备利用灵壁的防御工事作为掩护突围到淮河边上。获取粮食并准备下一阶段的战斗。所有南军约定次日以炮响三声为号发起分散突围。
然而他们屁股还没有坐稳,朱棣就算领大军来到了灵璧城外。把灵璧城围了个严严实实。
更让人蛋疼的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无意义的战斗。城内一些南军将领悄悄的派人告知了朱棣南军约定炮声三响为突围的信号。
朱棣一听没有片刻迟疑,立刻命令部队发起攻城。同时在部队集结完毕之后。同样以炮声三响为攻城的信号。
好嘛,两个一下子撞到一起。
城内的南军各部听到了三声炮响。立刻发起了突围行动。而何福对此却一脸懵逼。
发起突围的南军很快就撞上了燕军。一阵并不激烈的战斗之后,南军选择了投降。
朱棣手下的燕军基本上没有付出太多的伤亡。就拿下了灵璧这个重兵把守的城池。
同时俘获了一大批文武官员。包括一直在跑路最终没有跑过的平安。
而作为主将的何福隐藏身份。换上一身普通士兵的甲胄。顺利的通过了燕军士兵的排查。被燕军释放走了。
而灵璧城这个南军重兵集团所把守的城市一陷落。前方再也没有什么可阻碍他们前进的障碍了,除了淮河和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