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我没有受什么刺激!我很冷静,我就是这样想的!”陈洪顺歪着脑袋倔强的对着李大夫说道。
听到这话,李大夫张了张嘴什么话都没有说出来。最后长叹了一口气,对着陈洪顺说道:“我不管你怎么想,但这些话你根本不应该说出来!一旦泄露的话,你死了倒没什么,关键是我们啊!你在害我们!”
“害你们?不不不我没有害你们。也不想害你们。如果任由这昏君和贪官折腾的话,我们过不了多久太平日子了!就算不被他们杀害。我们也会躲不过他们制造的人祸!大明被这些昏君和贪官统治,那真的是倒了血霉!算了,不说了。”陈洪顺满脸苦涩的摇了摇头。
回去的路上,陈洪顺一言不发。他身边的人也自然跟他一模一样。黄子澄不给朱高炽面子。直接了当的断了他们利用官府力量彻底消灭大肚子病的念想。而他们的大后台朱高炽非但不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现在可以说得上是正儿八经的自身难保。
“兄弟们,现在谁也靠不住,我们必须得靠自己!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和苦难。唯一能够向你们保证的是。这件事情一旦做成了。我们的名字将会刻在史书上。历史和老百姓会记得我们的名字!我们将不会默默无闻!”
陈洪顺最终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动老百姓来彻底解决大肚子病。
在他眼中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就跟接受朱高炽的委托为穷人治病编写一本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医书一样。
看着一脸坚定的陈洪顺。李大夫以及他的助手和徒弟们决定跟着陈洪顺靠自己的力量,彻底的解决大肚子病。
虽然他们非常清楚,前方道路有非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的骨头中就有一种不可名说的侠义精神。什么是侠义精神那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光想一想。在南方地区为祸数百年的大肚子病在他们手上终结。他们就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和痛快。
虽然陈洪顺决定单干。但是他也不是傻子。该争取的帮助还是要争取的。
于是陈洪顺手写了一封书信,向朱高炽阐述了他的观点。希望能够得到朱高炽的资金和物资援助。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这家伙疯了吧!他不会真的以为光靠自己,就能够彻底的解决大肚子病?”朱高煦站在朱高炽身旁叉着腰满脸震惊的对着朱高炽说道。
“这也没办法,不是吗?他是一个好人,作为一个好人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种怪病折磨老百姓吧!”朱高炽放下了陈洪顺的书信对着朱高煦说道。
“好人?我觉得应该是妄人吧。还真以为光靠他手底下的那些小狗小猫就能解决古人数百年没能解决的事情!这家伙也太狂妄了吧。”朱高煦满脸不屑地对着朱高炽说道。
朱高炽没有回话而是将手上的书信递给了面前的周福:“立刻变卖燕王府在应天所有的产业!按照他的要求,购买药品和采购物资!”
“你疯了吗?”一旁的朱高煦瞪大眼睛看着朱高炽说道。
“我没疯,我很冷静!”朱高炽微笑着对着朱高煦说道。然后对着周福说道:“现在就按照我说的办!”
周福深吸一口气,双手接过朱高炽递过来的书信,恭恭敬敬的对着朱高炽行了一礼。
燕王府的产业在他手中发展的欣欣向荣,现在朱高炽突然嘴一张嘴一闭。就让他变卖燕王府在应天的产业。他怎么可能接受得了这种事情啊。而且还要把变卖的资金去投入给那个陈洪顺,让他去治疗大肚子病。这事情想想都让他觉得不靠谱。
“大哥,你疯了吧?”朱高煦不可自信的看着朱高炽说道。
“你这是今天第二次对我这么说了,”朱高炽翻了翻白眼对着朱高煦说道。
“再给你解释一下!我没有疯!”朱高炽竖起手指对着朱高煦摇了摇说道。
“没疯?那我问你,为什么你能干出这种事情出来。我告诉你,你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朱高煦没好气的回答道。然后也不管朱高炽自顾自的离开了。
看着气呼呼的朱高煦,朱高炽笑了笑对着一旁的李顺说道:“去,从王府的护卫里挑十来个身手好的。暗中保护陈洪顺。必要的时候可以把陈洪顺接到北平!”
“殿下,咱们将这些身手好的派去保护陈洪顺他们去了。王府该咋办啊!”李顺扣着脑袋小心翼翼的对着朱高炽说道。
“你爬上墙好生的看看四周。有这么多的大内密探。我们害怕什么!”朱高炽满脸无所谓的对着李顺说道。
“是,殿下!”见朱高炽这么说,李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对着朱高炽行礼。执行朱高炽的命令。
朱高炽的动作很快就在应天城中引起了一番波澜。
特别是周福大甩卖燕王府在应天产业的事,直接让应天的老百姓们感到咋舌,要知道燕王府在应天的产业个个都是生意兴隆。现在突然大甩卖莫不是有些什么不得了的隐情。
再加上市面上盛传燕王朱棣正赶往应天觐见朱允炆。说不定是朱棣觉得朱允炆会在他觐见朱允炆的时候不讲武德拿下自己提前变卖家产。为自己被贬为庶人后作准备。
一说到这里,应天城的老百姓开始兴灾乐祸的讨论起了周王的遭遇。
被贬为庶人的周王,活得连条狗都不如。不仅仅家产全部被没收。在去云南的路上不是被打就是被骂连饭都吃不饱。说不好听的都快要吃草了。随便什么不管是人是鬼都可以骑在他的脑袋上。毫无做人的尊严。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遭遇,靖难之后。周王写出了《救荒本草》,朱橚的《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由于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