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发展的想法很好,这一点我不得不认同!”
“人是两条腿走路的,国家也是两条腿,很难相信从你的嘴里能说出双轨并行的政策,果然你的思想比以前更加开放了。”
“怪不得人家都叫你们这些人是新传统派,新就新在知道不一味的守成,国际视野也比我们预想的更加开阔一些!”
“说真的我已经有些开始恐惧你了,按道理来说你在1825年应该继续接任而不是让我的好友文樵上任!”
“我实在是不知道我们民盟到底是怎么在那两年选举中击败你们,如日中天的你们是让步了吗?还是说这一切都是你们的布局,你们想当救世主?”
廖白夷在听到宋渔夫说出自己的想法后,他已经对即将到来的首相大选获胜感到渺茫。
自己的竞争对手要比他们民盟内部估计的更加可怕,关键是宋渔夫他们的基本盘是内地的省份,都是人口大省,票数更多。
工农阶层会更加喜欢这个代表乡村利益的新保守主义急先锋,这符合工农阶层对高层的认知,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带领他们共同富裕的掌门人,而不是只会偏心发展一个地方的掌门人。
宋渔夫没有正面回答廖白夷的疑问,他只是端起茶杯跟自己的老大哥杨皙子对饮了一杯,两人眼神中都是笑意。
他们的闭口不言就是在证实廖白夷的猜想,不过放弃自己的权力让一个初出茅庐的民盟接管大权去做事情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如果让他们民盟一直掌权12年,那么他们派系内部的元老大概率是不会希望放权的,一定会想击败竞争对手,一直大权在握。
“我真的猜中了?渔夫,我真的很好奇你们是怎么放心把大明帝国交给我们这些没有多少治国经验?并且不是什么勋贵的人手里。”
“你们就不怕我们这些人乱搞一气,破坏了你们未来的道路?”
“能把权力放下的人或者利益集团没有几个,西方有华盛顿,我们大明有陛下和你们,以前我也没想过这个被废除许久的宰相职位能够复出,还是民选的!”
“关键是皇宫内廷真把行政权交到了我们手中,咱们手里都是有实权的!”
廖白夷感慨着在过去八年,民盟的官员们真不是一群没有实权当摆设的花架子,他不知道自己要是拥有了权力会不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哈哈哈,白夷兄真是说笑了,我是搞法律的,在最高审判庭干了那么多年,整个大明帝国的律法都是我们编纂的,你们能想到的漏洞我们这些人不会想到?”
“更何况帝国拥有三级纠错机制,哪怕是行政院瘫痪了,那还有议会,议会不行了有审判庭,审判庭也被贿赂了,那还有皇宫内廷,你总不能串联四个不相干的部门吧?”
“当然你们要是真的胡作非为,我们还有群众啊!大不了弹劾你们滚蛋呗!”
“再说了文樵先生是个好人,他自己有原则,不会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让民盟来坐坐这个位置也是彰显我们大明帝国的民主嘛!”
“你知道我们大明王朝初期那个南北榜案可是影响深远,我们也不想让你们指着鼻子骂为什么每届大选都是你们上!”
宋渔夫回答了廖白夷的疑惑,恍然大悟的廖白夷从心底里佩服朝廷高层还是有眼光的,能选出来这些人物为国为民办实事。
在与宋渔夫畅谈一番后的廖白夷从口袋中掏出来个记事本,指着这个记事本上的一页开口说道:“渔夫兄,这上面的问题你很熟悉吧?这是我们团队总结出的民意问题,民众们最关心的就是你、我未来谁上来,未来四年的要怎么解决经济萧条问题。”
“我们的经济增速已经是跌到了每年6%,可即使经济增速下降到了6%,这种下降势头依旧没有见缓,如果国际金融依旧无法回暖,那么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得持续。”
“我们的金融团队分析等到了1836年,我们的经济增速就只有每年1%到2%,这对于持续10年每年经济增速10%以上的我们来说落差太大了!”
“行政院从1830年推行的以工代赈和轮班制度虽然十分有效的增加了就业岗位,降低了失业率,但实际上国民收入反而在缓慢的降低,长此以往下去还是会引发剧烈的反应!”
“我们民盟的观点我刚才已经阐述了,就是搞世界贸易,从外部赚钱弥补内部亏空!”
“你们这些新传统派要怎么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宋渔夫非常认真的看着廖白夷的笔记本,上面的民意问题跟他们团队做的差不多一样,这些问题都是百姓们想要知道的。
老百姓对大明的未来有自信,但他们需要知道朝廷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久时间,给出一个具体的日期,他们可以“忍饥挨饿”的等待经济萧条过去。
“经济萧条的本质还是生产过剩,现在的金融只是制造业的附属品,真正造成萧条的还是制造业生产过剩,各个企业对未来生产评估不到位而造成盲目扩张生产的局面。”
“这不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我们有六万万的同胞,要供养六万万同胞所需要的能源和生产资料是海量的,吃下了整个南洋,蚕食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也只是能供养六万万人!”
“你要知道我们人口出生率可是每年都在提高,到了本世纪中叶,我们大明帝国的子民就要达到9亿人,目前我们所占有的资源还不够支持这么多人的生存,最终还是要向外扩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当初不是已经讨论过了吗?无非是科技大爆炸,生产力翻倍,所有家庭的电器、汽车都要翻新换代,世界各国都需要我们的新产品,把老旧的工业产品全部淘汰掉,新的产业将产生新的财富!”
“没有科技大爆炸那就只有把世界打个稀巴烂,所有家庭的工业产品都得重新购买!这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的。”
“当然我们目前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但我说过乡村是我们大明帝国的基本盘,盘活乡村将会有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高楼大厦的建立需要一个稳固的地基,要不然把楼建设的再高,没有坚实的地基,稍微刮些大风那高楼大厦就轰然倒塌了!”
宋渔夫真诚的与竞争对手廖白夷分享着他的看法,他实事求是的认为在两三年内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去终止掉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只能学学女娲补天,想办法减少经济萧条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还是乡村吗?”
“我们搞了一批乡镇企业已经激发了乡镇的经济价值,除了大量的农业和少量的轻工业与重工业以外,乡村的价值还有那些?”
“毕竟现在分散在各地的乡村人口总归是有限的,一座大城市的需求要顶得上成千上万的乡村!”
“你要怎么再给乡村经济的增长或者乡村的建设提供需求点?”
在看到宋渔夫依旧是想从下而上的激发大明经济活力的廖白夷摇了摇头,他不认为乡村经济的提振可以削弱经济萧条对整个大明社会的影响。
廖白夷心中对乡村的认知也就是粤东那些省份,他不怎么跟文樵一样往基层跑,粤东的乡村多数百姓也是去经商,一个乡村能够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早在过去五年内被挖掘干净了。
他们这些民盟的官员搞出的什么大明汽车下乡、本土家电下乡也都是想要减少企业生产过剩的亏损,廖白夷都怀疑宋渔夫这些人再提乡村经济是不是要再来一次家电下乡?
“需求点?我考察过南北方乃至整个南洋、炎州的乡村,他们对工业产品的需求确实已经饱满了,至于那些被我们征服的二等人、三等人,他们可没有多少钱去消费!”
“既然需求已经无法自然增长,那么我们就创造需求!”
“就比如开更多的技能班和夜校,由朝廷出钱再提升我们广大百姓的知识文化水平,已经学过的就送到深造班里面,好好的学学高中、大学知识,刚好能够弥补轮班时人们无所事事的空闲。”
“还有现在的基建计划还不够,真正的大基建时代还没有到来,我们需要更多的公路、铁路、水库.......”
“越是经济萧条,我们越需要创造更多的劳动岗位,越是经济萧条,我们就越需要对富人收税,平均大家的财富!”
宋渔夫讲述着他的宏伟蓝图,坐在对面的廖白夷心里头是挺佩服这些新传统派脑子里的新玩意儿。
说到底这些新传统派还是想要用武力手段对外扩张,百姓的文化水平越高,那么整个国家的国防水平也越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像廖白夷这些文人都知道没有一点文化水平的士兵可没法操控复杂的武器装备。
提升百姓文化水平,稳固大明江山的基本盘将有助于提升对外战争的胜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