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率领着合纵联军十五万部队进军十分顺利,已经将渑池围成了铁桶一般。苏秦与宁钧、屈辛和周绍等将领在渑池城的东郊会合,他望着兵强马壮的军队,心中十分自豪。
合纵联军的将士们此刻无不欢呼雀跃,士卒们往往都是唱着歌儿、哼着谣曲,喜笑颜开地相互问好。
与苏秦等人的欢乐相比,截然相反地陷入到无比愁闷之中的不只是司马错一个人。在这一时分,最为心焦和忧虑的人无疑正是秦君赢驷。他从接到司马错的渑池战报之后,就再也没有吃的进去一口饭菜,连续两天都是如此。
赢驷心爱的妃子芈八子这回还想如同安邑之战不利时,以自己的温柔和媚美,温慰国君的心,吸引他的注意力,可是都无济于事。
咸阳宫中如同坟墓般死寂一片,因为国君都饭菜不食,忧心忡忡,哪位宦官或宫女还敢再大声言笑?即便赢驷不在意,恐怕那魏氏君后或者芈八子就不会轻饶于他。
芈八子见赢驷实在难劝解开了,想到了求援于大臣。然而,素来宠幸和信任的公孙延作战在外,数来数去,朝中可以解开这个难题的人非国君的弟弟嬴疾莫属。尽管君夫因为嬴疾的盛名而对他有所猜忌,但是形势已紧迫至火烧眉毛,从前的龃龉哪里还会锱铢计较?
芈八子向来与樗里子嬴疾面和心不合,樗里疾对她是敬而远之。他深知君兄赢驷格外宠幸于芈妃,对她言听计从,樗里疾作为国君的胞弟,宗室内的贵胄公子,本身的地位既显赫,又敏感。
如果他再与芈八子有交往,无论是交好,还是交坏,樗里疾都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到公室的内斗之中。这是像他这样一位顶尖的智者所绝对不能接受的。
芈八子见自己劝解不下丈夫赢驷,她心急之下,干脆就自作主张,换上了寻常人家的女人襦裙,带着两位贴身的宫女,亲自到嬴疾所居住的樗里来拜访他。
嬴疾自己很会躲清静,他主动做出了远离宫内争夺的姿态,自己住在离咸阳宫很远的樗里,表示自己更愿意置身于田园之间,而非浮华喧闹的市井之中。故而,秦国人也习惯以居住地为号,称呼他为樗里疾。
因情况不妙,芈八子担心派出宦官向樗里疾求救,樗里疾未必会即刻赶到咸阳宫去见驾。有此担心,所以她竟然自己出了咸阳宫,到樗里疾的府中去求援。
樗里疾自从上次在朝廷之上,被君兄赢驷驳回了暂且休兵的提议后,他看得出君兄主意坚决,并且对出兵渑池抱着极大的希望,因自知无力改变君兄赢驷的想法,樗里疾只好是把个人的异见藏在胸中,装作无事之人一样,静观着渑池战场形势的变化。
渑池之战起初是极其顺利的,消息传回到了咸阳,樗里疾更不愿意主动去向君兄打探渑池前线的具体情况,他也不愿看到君兄赢驷的得意洋洋的面孔。况且如果自己要是提出而来不同意见,那还不得扫了君兄的兴,保不齐还会因忤逆于他而遭受白眼或惩罚呢!
对于樗里疾这样的绝顶聪明之人,生于王侯之家,但又不是嫡出的长子,那真不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他会因聪明而被父亲喜爱,但又因被怀疑觊觎君位而遭到猜忌。
父亲秦孝公死后,樗里疾处处藏着掖着,生怕被君兄赢驷给惦记上了,为的正是保全一条性命,不至于被君兄给拿下处死。
他本可以为避祸而干脆隐居山林之中,但是对于自己的这位君兄,樗里疾不很放心。
他太明白不过他的弱点和优势。如果说从顽强、坚持和勤奋上看,赢驷无疑是一位极为称职的君主,他的勤勉甚至超过了父亲秦孝公。然而,若论气量、心胸、远见,君兄赢驷又远远不及父亲。
樗里疾总觉得自己是秦国的公子,理应为国家分忧,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每当思及自己的身份,以及想起父亲临终前对自己的那番嘱咐,他就心肠软了下来。他一直难以忘怀父亲拉着他的手,嘱托他要补足兄长的不足,秦孝公说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何事不成?切记切记!”
樗里疾此后就十分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他绝不在公室内多说一句不合适的话,处处显露出无意于权力的姿态。可是,即便他再怎么撇清,君兄赢驷还是很小心地防着他,偶尔也总是要显露出自己比弟弟更高明的姿态。
他这也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高处不胜寒,原本未即位之前,赢驷信誓旦旦地向他人保证自己登基之后,一定是任人唯贤,放手大胆,不拘一格地引进人才、使用人才。这也未必就是遮人耳目的虚伪之辞;相反,这反而是他真实的心声。
但是,真的登上了君位,就未必能真如当年所想那样,对朝臣给予极大的信任。一方面是顺之众,习惯了自我的正确感和优越感,不由自主地看低了朝臣们;另一方面权力有成瘾机制,一旦得到了,就轻易放不下,而且还要处处小心防着别人来抢。
樗里疾深知君兄平日里对自己的亲热和不时的称赞,不可全部信以为真。他留在了秦国的朝廷之上,几次在缺少丞相的时候,亲自兼任国相,但是,总是在有了合适的人选时,马上就让了出来,绝不贪恋权力。
在个人志愿与国家利益的交织冲突之中,在国君的君威与兄长的亲情的夹缝之中,樗里疾努力找到自己的精准恶合适位置,处事格外谨慎。
他早已预感到秦军出兵渑池的风险,也适当地向君兄赢驷提出个自己的看法,他认为:
“秦军在作战一顺百顺的时候,司马错与公孙延等人争功抢胜,可能有利于秦军在韩国渑池地区迅速打开战争新局面。然而,一旦作战不利,那么司马错与公孙延等人之间的冲突可能会被敌人利用,那时将会演变成一场秦军分崩离析的态势,从而演化为秦军近年来面对的一场最大的危机。”